回覆列表
  • 1 # 庭爸談育兒

    你好!會吃會做的孩子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刻意培養的結果。

    想讓媽媽省心,需要媽媽先操心。

    為什麼呢?

    1、媽媽操心,是操心孩子的習慣養成。

    孩子的習慣養成特別重要,這樣的習慣養成,在孩子7歲前是關鍵時期。此後隨著年齡的增加,幫助孩子培養習慣的難度逐步增加,效果逐步降低。所以,如果想以後省心,必然需要在重要的習慣養成時期更多的操心。

    要怎麼做呢?

    媽媽這樣來做:

    以身做則,如果希望孩子不拖拉,我們就要做事不磨蹭。

    如果希望孩子情緒穩定,我們就要保持我們的情緒狀態。

    善於利用生活中的事情來進行教育,而非講大道理。

    2、媽媽操心,是操心孩子的高品質陪伴。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是不可或缺的。一旦缺乏足夠的陪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極易造成安全感來足、心理營養不夠、自卑敏感、膽小怕事的個性。這樣的個性形成後,對孩子未來的人生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需要我們從源頭開始,幫助孩子,塑造孩子的良好個性。

    怎麼做?

    只要有可能,父母儘量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也許工作繁忙,也許生活艱難,但也別剝奪孩子與父母在一起的權利。何況,這樣的剝奪,對孩子對父母自己,何嘗不是一份苦澀與煎熬。

    同時,每天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這是最高效的高品質陪伴,要求很低:每天10分鐘,抱著孩子一起讀繪本,全心全意的與孩子共享這個歡樂時光。在這個時間裡,孩子是自由的,有父母的陪伴,可以極大的給予孩子慰籍。

    最後,睡前,跟孩子聊聊天,說說開心的事,要是能把觀察到的孩子表現好的地方,在睡前跟孩子說一下,孩子帶著快樂與滿足入睡,對心理的健康十分有益。

    3、媽媽操心,是操心孩子的獨立與計劃。

    獨立一定來自於父母的放手與支援。

    一個不敢讓孩子去探索世界的媽媽,孩子是學不會獨立的。因為獨立意味著要犯錯。

    如果沒有機會犯錯,這個孩子也就會沒機會去嘗試獨立。

    比如讓孩子學會洗碗,如果你怕孩子把碗打破,不給他機會嘗試,那麼他也許很難學會正確的洗碗。而你願意讓他嘗試,先給他示範,之後讓他洗自己的餐具,媽媽洗其它的。再多幾次,就讓他逐步洗全家的餐具。這樣的一步步推動。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出現打破碗的情況,媽媽要給孩子鼓勵,肯定他是動機,同時讓他知道,怎麼做才是正確的,讓他不斷的重複直到掌握。

    這樣,讓孩子在不斷的進步中建立起對自己的自信,知道怎麼的價值,同時發現自己的能力。那麼,他就會願意去做獨立的嘗試,也願意在我們的指導下制定計劃並去完成。

    寫在最後:會吃會做的孩子懂得管理學習和生活,讓媽媽省心,從我的看法來說,咱們給的這個目標很大, 這就需要你真正的為孩子著想,好好給他們培養習慣、建立自信、給予陪伴。

    只要這麼做,請相信孩子,他們的潛力與成長,絕對是超出我們的預期!

  • 2 # 中小學資料大全

    第一,先以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為主,習慣養成表可以用,但最好循序漸進。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討制定一個日常基本生活清單,請她自己來羅列出每天必須要按時做的事情,和她一起回顧自己目前的狀況,哪些是已經做得不錯的,哪些是需要改善或者養成的,然後把需要改善和養成的習慣按周分解,第一週先練習一個好習慣,第二週再增加一個,以此類推。

    另外,在評價方式上,你的做法是“按孩子做的好壞給予評分”,這種方式有點不夠積極,給孩子的反饋最好是以正反饋為主,所以,建議你改成簡單的劃對勾、小紅旗、小紅花、五角星之類的方式,做到了就畫上,沒做到就不畫,回顧總結時就數有多少個對勾或者多少朵小紅花之類就行。這種直觀的方式會讓孩子更有動力去積極爭取更多的正向反饋,即更多的對勾或者小紅花。

    第二,學習習慣的培養,建議你首先從時間規劃上做一點調整,比如孩子回家後,主要分為自主玩耍時間、課後作業時間(做手工)、親子共玩時間、親子共學時間(學習習慣)。

    親子共學的時間就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所以,你可以和孩子探討下先把親子共學時間固定下來,比如每天晚上的8點到8點半,親子共學的形式可以多樣化,除了讀繪本,你可以把讀故事、聽英語這些事情都放到這個時間段裡。

    而且英語的學習方式也可以多樣化一點,比如讀英語繪本,一起看英語動畫片等都是不錯的方式。至於自主玩耍時間、課後作業時間、親子共玩時間,讓孩子每天到家後自己決定就好,不一定非要先做作業才能玩,大人下班回家也想窩沙發上休息下看看電視之類,更何況是孩子,只要不耽誤固定的親子共學時間和睡覺時間就可以。

    第三,注意科學的習慣培養方法。孩子的好習慣養成,需要一個好的環境和土壤,所以,父母自己的生活作息和習慣是否規律、科學,這是一個大前提。在這個前提下,該放手時就放手,不要包辦代替,儘量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

    另外,有些習慣是涉及到一些具體的方法的,比如刷牙、洗臉、穿脫衣服等,要把這些具體方法和技巧教給孩子,並且進行反覆的訓練,確保孩子儘快熟練掌握,否則,只提要求不給方法,孩子一次次做不好,自然也沒興趣繼續堅持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冬天都怎麼過的呢?穿啥既好看不顯胖還保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