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NNA的隨拍
-
2 # 孩子生病那些事兒
為什麼會存在關係惡化,其實可能婆媳是在同一個屋簷下相處,存在了兩代人的思想觀念的交鋒,雙方都覺得自己的教育理念很有到底,導致不相上下。
這個時候,要發揮作用的應該是老公,婆婆操勞了一輩子,還幫著你們帶孩子,教育子女,我們應該保持一種感激的態度,但是對於老人教育孩子這一塊,可以由老公協商,讓父母放手,你們可以幫我們帶孩子,至於怎麼教孩子,你們需要自己親力親為,但這種親力親為不是三分鐘熱度,而是持之以恆,讓婆婆知道,你們獨立了,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教好自己的孩子了。
很多時候,父母的插手,其實就是不放心,記得之前和一個奶奶聊天,她說她每天照顧三個孩子,好累,我很好奇的問:“你們家不就一個小娃娃嗎?”奶奶回答,還有兩個大寶呢!兒子媳婦回家啥事不做,下班葛優躺,孩子也不管。我覺得我連個保姆都不如,吃力不討好,帶了孩子還沒落下一句好。
父母年紀也大了,能幫我帶孩子自然很好,但我們自己也應該自覺自立,連自己都還沒照顧好,怎麼讓父母相信你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只有自己以身示範了,父母才會願意放手哦!
-
3 # 壹念心理每天3分鐘,解決你的育兒困惑
家長問
我的女兒今年5歲了,我作為一家公司的合夥人,工作非常忙,孩子就交給婆婆帶。
但是婆媳之間育兒觀念不一樣,她會對我的一些教育方式不滿意,覺得我帶不好孩子。
關於這方面的衝突,我們誰也說服不了對方,經常發生衝突,不知道這樣的矛盾應該怎樣處理呢?
熊寶媽答這是一個婆媳矛盾在育兒方面的體現。聽了這位媽媽的描述,可以看到您和婆婆在如何讓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形成了一種“競爭關係”。
這個問題該怎樣處理才對?
孩子和誰比較親密?
孩子比較聽誰的話?
............
兩人之間在這些問題上都會隱隱較勁。
在父母和祖父母一起參與的隔代育兒現實中,這種“緊張的感覺”在所難免,尤其是婆媳之間,她們會存在對家庭成員的教養權上的爭奪。
這種緊張的關係也會給孩子帶來緊張焦慮的情緒以及無法適從的矛盾感。
孩子可能會無端發脾氣或者做出一些叛逆的、不尊重人的行為,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我們要明確一點:父母和祖父母要結成聯盟。聯盟夥伴是有共同目標的,是互相尊重的,“求同存異”的,願意努力一起協同合作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先要覺察雙方的關係,先退出“權力之爭”,把關係定位從“競爭者”。
嘗試放到“聯盟夥伴”的位置上來,嘗試開始調整想法、調整溝通方式。
2、我們處理隔代教育問題的目標,應該是追求“家庭關係的和諧”。誰對誰錯不是終極目標,更不能以犧牲彼此的關係為代價。一家人之間也會存在差異,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被接納,被包容和被理解。
3、保持“尊重差異,也尊重邊界”的相處原則。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能接受和尊重差異,就是因為,我們覺得那樣對孩子不好。
不同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得到不一樣的東西。
孩子總要面對外面的世界,我們不能控制別人怎麼對待孩子。
所以,我們真正的職責是:教孩子如何應對和反應,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做好我們自己能做的。
加強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幫助孩子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行為。
回覆列表
1當關系惡化會反映在雙方語言、肢體、情感上。這些負面的問題,會傳遞給孩子的錯誤價值資訊(媽媽和奶奶相互不喜歡。我可以不尊重她們。我排斥其中一個人。很害怕和她們接觸。這些都是會給孩子未來帶來負面影響)
2會反映出你與愛人之間感情也會帶來影響。
3你婆婆經歷或許:文化大革命 走五七。鬧饑荒……是沒有文化 沒有安全感 沒有社會地位了,所以今天的種種,是社會背景,她本身心地善良,她以為自己為了孩子好。可以理解。
方法
1學習(我們都是第一次做愛人 第一次做媽媽 第一次做兒媳婦,唯獨這些職務沒有“說明”,不是與生俱來就擅長。那麼我們要學習《溝通》 《家庭教育》《幼兒心理》等 而且老人也要學(無意識放家庭教育方面的音訊,感染她)
2造成惡化的原因也許你的育兒觀點,她不贊同。那麼看問題是不是你想的那麼絕對是“你對了?” 如果沒有那麼絕對,可以接納老人的觀點。
3如果她確實有錯誤的育兒觀念,你絕對不要妥協。堅定而又掌握好溝通的藝術。我是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最後決定是週末可以見孩子。(婆婆過分制約和關注孩子。焦慮型、控制性婆婆。還承認沒有能力帶所以。我的條件是,如果繼續下去我就帶孩子回孃家。她就妥協了。而且是我老公出面傳達。)
4出現問題給出她幾個選擇。(1誰最適合孩子成長,誰就為孩子做主。2分開住。3分工合作。例如她做飯 洗衣,你帶孩子。)。4尋求愛人的觀點,由他來傳達。避免你和她正面交鋒。5尊重對方。
願我們順利做好家庭的各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