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幾回山下逢知己

    說明這兩種泥料的稀有,更說明兩種泥料的水很深,不建議入門就入手,從泡養角度來講,好的紫泥和清水泥價效比更高。

  • 2 # 紫砂泥的傳人

    不見朱,難見綠:這是紫砂圈內廣為流傳的一句話,涵義深遠,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認知。

    這裡的朱,指的是朱泥;綠嘛,一定是本山綠泥。望文生義,粗淺而廣為流傳的解釋說:一個紫砂匠人,在其所有的作品中,如果看不到有朱泥紫砂壺作品,就更不可能有本山綠泥紫砂器面世。暗含的意思:沒有做朱泥紫砂壺的本事,怎麼可能做得成本山綠泥!

    朱泥之難,莫過本山綠泥之難於上青天:

    做為一個紫砂愛好者,知其難的意義,莫過對於匠人;透過一個難,而深知泥性,預判把玩漿色沁染,體味伺茗之殊,鑑別而臻賞之,才是玩家藏者最為重要的。

    一、先來看看朱泥的特性:

    朱泥,都知道泥性重,壓型過程的泥坯壺骨力支撐,對抗應力的強度大;燒結收縮率因具體品類不同,在百分之二十至三十以上,以小品多見,大品甚至筋囊器之類的異型器鮮見有傳世之作;但因其天然含有多價氧化鐵成分,燒結後結晶度高而無玻化,水色紅潤可人,再加之華人對紅色的特殊情節,更重要的是伺茗之間,激香、聚香、凝香的輔宜效果彰顯,被茶人所追捧。

    二、本山綠泥更甚於朱泥之處,一是快、二是黏、三才是泥性至極無骨塑型、燒結不易:

    ①快,是指本山綠泥的沉降速率極高,也就是泥料在塑型過程中,脫水過快;如果在塑型過程中噴水加溼,會造成壺身不同部位乾溼度不均勻,預收縮的應力表達不一致,而導致尚未入窯燒製,就已經開裂了;輕者也會在壺身留下類似水跡的氧化痕色差。

    ②黏,是指本山綠泥的黏土質成分含比單純,二氧化矽比重大,而金屬氧化物熔劑的含比極其低,泥料的黏性高到如果不是親自上手而無法想象,半手壺藉助石膏模具擋坯成型,但凡手慢一點,就算你砸爛模具也難以脫模。

    但就是本山綠泥富含氧化鋁、鎂髮色劑的特點成就了華人的另外一種色彩情節,明黃;也正是氧化鋁、鎂對短紅波漫反射的物理特性,成就了其伺溫性的爆發力極強,茶品中的內含物質一激之下,迅速高度融合,湯水滑糯,被享受於水路敏感的茶客所追捧。

    器之所用,因其性特而奉所極;

    壺之所判,各美其美而無優劣;

    人之所能,知而賞之而盡其用。

    附圖所示④—⑥:本山綠泥四百毫升加,大仿古壺。

    上手把玩漿色沁染若此,自然就明白了什麼是不見朱難見綠!

  • 3 # 淡味居士

    要研究紫砂,就必然從宜興開始。

    從宜興地貌上分析,黃龍山缺乏原貌影象資料,其現狀也是明清至民國以來所造成的,是專門開釆紫砂礦的坑穴。大水潭,從有關資料顯示,為明清時期所採,是露採和地下開釆結合的開釆方式,但現今已形成水面。可以初步判斷這是集中開釆陶土包括紫砂礦產最大的礦井。

    過去,紫砂礦產的開釆都集中在黃龍山。錯綜複雜的地質構造所造成五色土也就是出自這個地方,幾百年來一如續往的開釆著。

    從1956年至1957年,黃龍山有15個礦井在開釆紫砂泥、綠泥和用於製作其他的烏泥。其中大的開釆公司就佔10個井口;1957年至1960年,烏泥產量多些,有15個採礦公司開釆紫砂泥。1962年下降到了7個礦井。到1963年,只有一號井、二號井、三號井開釆;1968年三號井報廢;1970年一號開報廢;只剩下二號井開釆生產。1972年6月黃龍山南的四號井開始建井,正副兩個井口伸向山腹,邊建邊釆。四號井以甲泥生產為多,成為日用陶器生產使用最多的泥料,佔總耗用量的32%以上。後期二號井資源枯竭,為了保持日用陶器的生產,又要保持宜興紫砂工藝的發展,之後擬建五號井。

    從1957年至1978年7月,黃龍山總釆量為62·5萬噸,其中;甲泥57·7萬噸,紫砂泥1·2萬噸,綠泥624噸,烏泥875·6噸。按照比例,甲泥佔總開釆量的92·3%,紫砂泥佔l·9%,綠泥佔0·1%,烏泥佔0·l4%。由此可見,紫砂泥、綠泥這種能製作紫砂壺的原料是多麼缺乏!這個數字僅僅反映的是20多年的情況,隨著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可以推出從1978年至2000年後20年的開釆狀況。四號井自1972年至1978年7年內,開釆量共14·4萬噸,其中紫砂泥與烏泥(四號井無綠泥)產量共是1153噸,佔總產量的0·8%;紫泥837噸佔0·85%。現在四號井也因五號井的貫通導水停止了開採。

    這幾個井無論開採量多少,對於紫砂泥來說,其產量趨勢是,離地表近的產出多,隨著開釆深度的增加而逐步減少。歷史上開釆紫砂泥量最多的一年是1966年,開釆量為2255噸;其次是1960年,為1409噸;最少的一年是1958年,為94噸,1968年為156噸。現在的紫砂泥平均產量能達到30噸就相當不錯了。從歷史的開釆量曲線變化,我們也能看得出紫砂泥銳減的變化。

    由此可以看出,什麼時間開釆的哪個井,哪個井產什麼泥,又是多大的產量,質量特徵也很容易把握。從而來辨別紫砂壺的相對年代。當然,對於外地人、非業內人士來講是何等之難。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現在山東、河北、廣西、甚至浙江等地區及一些陶土產地,製作紫砂壺的原材料隨處可見,但都不是我們所講的“宜興紫砂”,唯有宜興紫砂所處的構造位置、沉積環境及成分才能顯示紫砂壺的優點。

    從以上資料中就可以看出綠泥的稀有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端午節快到了,你的家鄉還保留哪些端午傳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