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第194號公告,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藥外的所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新增劑品種,獸藥生產企業停止生產、進口獸藥代理商停止進口相應獸藥產品;自2020年7月1日起,飼料生產企業停止生產含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新增劑(中藥類除外)的商品飼料。飼料禁抗會對水產行業帶來哪些影響?能帶動特種產品的養殖和銷售嗎?
-
1 # 豫見新野彭彭
-
2 # 古道學宮
抗生素,象以前瘦肉精一樣,開始當作高科技產品,現在終於也要禁了。無疑,這些東西在防治動物疾病、提高養殖效益、保障畜禽水產品有效供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抗生素的濫用導致的藥物殘留和細菌耐藥性等問題日趨嚴重。不但行內人不敢吃肉,行外人也少吃魚。
水產養殖業 " 減抗 / 替抗 " 是大勢所趨,但是在目前階段下,如果全面實行 " 飼料禁抗 ",有可
能使水產養殖業生產水平會下降,養殖成本會大幅度增加;而水產養殖每年因為養殖物件疾病爆發導致的死亡減產不勝列舉,如小龍蝦的“五月瘟”、河蟹的“抖抖病”魚類的“出血病”以及對蝦的各種偷死病。
如果飼料當中不再新增抗生素,養殖戶要怎麼預防?暢暢的建議如下:要提高預防能力,提前將水質調好,“養蝦先養水”,良好的水質能夠帶來充足的溶解氧避免疾病的發生和傳播。以綠色無殘留的代替抗生素,提升養殖動物的體質。
以後的水產養殖一定是健康、無公害對環境友好的,只有這樣,人們吃才放心,養殖戶務必從自身入手,做好平時的管理和技術層面的學習,才能將養殖行業走的更遠!
而特種動物本是綠色養殖自然生長,是歷來人們為避免有抗產品而另外的選項,而受到善歡,現在大家都是綠色食品了,競爭力可能受影響,除非其提升競爭力,特別是是目前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之下。
-
3 # 呆呆不呆
我認為飼料禁抗不能帶動特種產品的養殖和銷售。理由如下:1.國家一直以來對飼料廠的管控都是很嚴的,過去的抗生素超標問題最主要的問題在養殖環節,目前來說國家對養殖環節的監控還是比較薄弱的。
2.飼料廠過去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新增抗生素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以豬為例,客戶辨別豬飼料的好差其中一個標準就是是否拉稀。其實不要說豬了,就是人吃五穀雜糧都有拉稀的可能。但是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往往需要在飼料裡面新增抗生素預防豬拉稀。
3.水產飼料事實上早已不新增任何抗生素了。行業內之前做過一些實驗,用新增抗生素的飼料餵魚,早期效果很好,但是後面魚會疾病頻發,副作用很明顯。因而水產飼料很早就不再新增抗生素了,只是在養殖環節有的養戶還會用到抗生素。
4.特種水產品由於飼養方式與密度,對於用藥的技術含量更高,全面禁抗以後,對於哪些只會多用藥來治病的養殖戶來說是個轉折點,飼養方式必須迴歸到關注水質,關注日常保健上來了,不能轉型的養戶會慢慢被市場淘汰。
5.綜上所述,禁抗會加大特種養殖品種的養殖難度,所以不會對特種養殖起到帶動作用。
-
4 # 戈壁老王的成長之路
全面禁抗與特種產品養殖好像關係不是很大吧,水產飼料本身就不使用抗生素的,當然我指的是一般正規大型飼料廠,小型飼料廠的情況不瞭解,至少我在全國比較有名的大型水產飼料廠工作四年時間裡,沒見有新增抗生素的情況,最多是單獨會出一兩個專門針對魚類殺蟲或殺菌的藥物。
全面禁抗之後,飼料企業會考慮相對安全的替代產品,如中草藥製劑及其提取物,微生態製劑等等,養殖終端在考慮這些替代產品的同時,有條件的也會考慮更適合畜禽生長的生物環境,如發酵床養殖,發酵飼料養殖等等!但不管怎樣,養殖環節畜禽生病,能用抗生素取得快速顯著效果一般不會使用替代產品!再者,你特種養殖全程你也不能保證從不使用抗生素呀,不論是傳統養殖還是特種養殖,我們努力追求的方向肯定是綠色,無汙染,無公害,而且你做到了這一點,且得到了相關環節的認證證書,這樣你就是成功的,不愁掙不到錢!
-
5 # 武當山輝哥土雞
飼料中禁止新增抗生素,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準確地說,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物安全性要求更高的體現,這與特種產品養殖和銷售並沒有直接關係。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是落後的工業時代的特點,為了滿足人類對廉價動物蛋白質的需要。我們培育了像白羽雞這種速生動物,雞的快速生長需要大量的抗生素來增強其體質,但是這些抗生素在人類食用雞肉後,又沉澱在人體類。廉價蛋白質,速生雞,抗生素,人;這是一個惡性迴圈,人類最終自食惡果。在工業時代早期,我們並沒有意識到抗生素的危害,現在科技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巨大的提升,因此,禁止抗生素的使用,正逢其時,合情合理。
其實,目前抗生素使用最大的群體是白羽雞,肉牛等禽類和動物,特種動物養殖使用比不大,因為特種動物的養殖規模還是無法和白羽雞這種產品相提並論。
-
6 # 雲華看天下1
這是指禁止新增促生長的藥物製品,而不是禁止新增治療用抗生素。很久以來在飼料中新增促長劑是普遍現象,抗生素只是其中的一少部分,用很少的劑量。它和新增在飼料中飲水中用於治療疾病的抗生素不是一會事,更不會帶動特種產品的養殖和銷售。
-
7 # 談豬事I論發展
飼料禁抗,是大勢所趨,逐步會對養殖場亂用抗生素開始控制,抗生素亂用,大多是養殖水平差,思想理念落後,認為有病就應該吃藥,沒有想到如何預防,從生產管理,營養水平,硬體改善上解決根本問題,要增強現場養殖管理水平。
飼料新增抗生素,對於養殖戶來說確實能減少現場養殖管理壓力,減少病害的發生,提高養殖收入,但對於消費者來說,抗生素的殘留對人體的傷害是值得深思的問題。2020年飼料段全面禁抗,對於消費者來說是大利好,食品更加安全。但對於飼料企業來說,是痛苦的轉型期,對於養殖戶來說是有更大的養殖風險,增加養殖成本,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抗生素飼料以其育肥速度快,抗病能力強,從而節約大量的人力和飼用成本,被很多養殖戶所喜愛。畢竟多養殖一天就多了一天的養殖成本和養殖風險,如果畜牧價格低,風險係數高,養殖成本高,是很多養殖戶的心病,如果改用無抗生素的飼料,養殖週期會更長,養殖風險更大,有些養殖戶由於生產落後將被淘汰。
在養殖過程中可以新增一些中草藥來代替抗生素。中草藥裡有很多可以殺菌消炎的種類,能很好的代替抗生素,而且又不會有抗生素帶的危害。
在養殖過程中加強對養殖環境的保護,勤打掃養殖場地,保持場地的衛生乾淨,可以減少病害的發生,這樣也能應對禁用抗生素帶來得一部分問題。
可以把養殖場地適當擴大一些,給動物們留出運動的空間。加強動物的運動強度,有助於動物的身體健康從而少生病。這樣也能少用藥,就會很好的應對禁用抗生素帶來的一些問題。
增加動物的食物種類。在動物的飼養過程中可以適量增加食物的種類,比如嫩草,青菜黃豆等。這樣可以怕動物營養更全面身體更健康。動物身體健康了,對疾病的抵抗力就強大了,從而可以應對禁用抗生素帶來的問題了。
對於特種產品的養殖和銷售,價格應該會上升,因為使用無抗產品後,產量會受到影響,成本增加,出欄價格上升。畜牧產品的質量一旦提高,其價格也會跟著有所提升。
部分消費者對品質的需求早就超過了對低價的需求,這些綠色產品換來的是消費者身體的健康,會非常願意消費。沒了藥物飼料新增劑,養殖場更加先進的方式養殖,保證動物健康。
-
8 # 農村晴嬤嬤
這應該是一個全民歡呼的好事情了
不可否認,抗生素為防治動物疾病,提高效益,保障水產供給,起到了重要作用。獸用抗生素可以對動物某些疾病有很好的預防作用,促進畜禽快速生長,轉化飼料節省成本等。
但是,濫用獸用抗生素導致動物源細菌耐藥率極速上升,藥物殘留成為無法控制的問題,給畜牧水產衛生質量安全埋下巨大的隱患。
從這幾年人們意識到抗生素帶來的影響,很多人拒絕食用肉類,都向往無公害蔬果。
那麼全面禁止使用獸用抗生素後,怎麼才能保障畜禽產業不被打擊,我們食用的還又安全呢。
提高動物保健,營養,調整新型綠色新增劑產品,改善網址環境,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安全體系建設。
降低飼料禁止新增抗生素為養殖業帶來影響,
-
9 # 吳玉香
謝謝邀請,這個提問不知怎樣回答。突然間聽到一句中國飼料中全面禁止新增抗生素,是不是能帶動特種產品的養殖和銷售?說句笑話,如果真的禁止新增抗生素,那不是回到原紿養殖工序,怎麼能隨時有各人所需的肉食供應呢,人們不就坐等吃肉嗎?
其實飼料中的新增抗生素對人體健康危害不是好事情,但是在利益面前,人類發明這種抗生素是賺取金錢的法寶,在養殖業很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一時間談的要禁止,可不是那麼容易,如果真能完成杜絕飼料中的抗生素也肯定是件大好事,不用提主問好與否、到了真正是無抗生素的養殖出來的產品口味佳,放心肉,無疑是不用解釋就能使幾大特種產品的肉類產品好銷售,人們會皆大歡喜。
消費者早對在市場上的特種肉類或普通家禽喂有各種飼料和新增抗生素的肉質很厭倦,巴不得有這麼一天吃上無任何飼料新增抗生素的放心肉,怎麼會難銷售呢?得此訊息,大家該翹首盼望嘍!
-
10 # 凡心的可樂
這是肯定的。
國家禁止抗生素飼料,會極大促進迴圈農業的發展,以及種養結合農業的發展。
比如魚菜共生,魚的糞便髒水用來澆菜灌溉,經過植物的吸收淨化後,富含養分的水再迴圈進入養魚池中,菜葉可以粉碎直接作為魚飼料。全程綠色,無汙染。
養雞,養鴨同理,動物和植物構成一個內部迴圈生態,營養物質通過食物鏈傳遞,安全,健康,綠色。
你的問題是:2020年起中國飼料中全面禁止新增抗生素,是不是能帶動特種產品的養殖和銷售?
眾所周知,飼料是所有人飼養的動物的食物的總稱,比較狹義地一般飼料主要指的是農業或牧業飼養的動物的食物。飼料(Feed)包括大豆、豆粕、玉米、魚粉、氨基酸、雜粕、乳清粉、油脂、肉骨粉、穀物、飼料新增劑等十餘個品種的飼料原料。那麼,當前中國飼料行業現狀如何呢?
一、飼料行業發展現狀
1.飼料工業產量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
中國飼料行業伴隨著改革開放而起步、成長。資料顯示:1980年,中國飼料工業產量110萬噸,1990年發展到3194萬噸,十年平均年增長308萬噸;到2000年發展到7429萬噸,十年平均年增長424萬噸。2010年飼料工業產量16202萬噸,2018年飼料行業總體延續了飼料行業穩健的發展趨勢,飼料總產量22788萬噸,同比增長2.8%。據悉,中國飼料工業連續4年突破產量2億噸,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佔全球總產量的1/4。
2018年中國飼料類別表現為“一增兩降”。其中,配合飼料產量20529萬噸、同比增長4.6%,濃縮飼料產量1606萬噸、同比下降13.4%,新增劑預混合飼料產量653萬噸、同比下降5.1%。
飼料品種表現為“豬弱禽強、水產反芻快漲”。其中,豬飼料產量9720萬噸,同比下降0.9%。蛋禽飼料產量2984萬噸,同比增長1.8%。肉禽飼料產量6509萬噸,同比增長8.2%。水產飼料產量2211萬噸,同比增長6.3%。反芻動物飼料產量1004萬噸,同比增長8.9%。其他飼料產量360萬噸,同比下降10.7%。
2、飼料產品產值快速增長
飼料產品產值持續增長,2015年產值僅7125.83億元,2018年全國飼料工業總產值8872億元,同比增長5.7%。其中飼料產品產值7869.08億元,同比增長5.8%。
3、飼料產品收入持續增加
2015年飼料產品收入6786.26億元,2018年,全國飼料產品營業收入7753.09億元,同比增長6.2%。
4、東部地區飼料產量佔近半壁江山
2018年,東部地區飼料總產量為11021.43萬噸,佔全國飼料總產量的48.4%;中部地區飼料總產量為5339.67萬噸,佔全國飼料總產量的23.4%;西部地區飼料總產量為4422.26萬噸,佔全國飼料總產量的19.4%;與2017年相比,東部地區產量小幅增長,中部地區產量有所減少,西部地區增長40.7%。
5.山東省飼料產量全國第一
2018年,中國飼料產量超過千萬噸省份已達11個,分別為:山東、廣東、廣西、河北、江蘇、湖南、遼寧、四川、河南、湖北、江西。這11省總產量達17254.40萬噸,佔全國總產量75.7%。
6、飼料生產規模化程度提高
2018年全國萬噸規模以上飼料生產廠達3742家,比上年增加196家,飼料產量佔總產量94.6%,比上年增加1.6個百分點;其中,10萬噸規模以上廠家數量達656家,比上年增加81家,飼料產量佔總產量49.7%,比上年增加5.4個百分點。全國有8家單廠產量超過50萬噸,單廠產量最大的廠家規模達114萬噸。萬噸以下廠家飼料產量佔比降至5.4%,比上年減少1.6個百分點。
二、飼料工業展望
飼料產量穩中有增,質量穩定向好,利用效率穩步提高,安全高效環保產品快速推廣,飼料企業綜合素質明顯提高,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飼料企業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延伸產業鏈條,走生產生態協調發展的新路子。
三、飼料工業發展方向
飼料工業未來將有很大發展空間。飼料加工要通過技術創新,優化產品結構,提高規模效益,利用現有加工能力,開發優質產品,參與市場競爭。
目前,飼料產品的開發向著“四化”發展,即:專用化。飼料企業要和養殖戶掛鉤,簽訂供求合同,定點、定時供應各種專用飼料。系列化。飼料企業單一品種的生產已不能適應市場需求,也不利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只有能為市場提供多品種(如畜、禽、魚等)及系列化飼料產品(如生豬飼養期分段的仔豬、乳豬、中豬和育肥豬配合飼料;雞飼料的雛雞、蛋雞、肉雞飼料),才能抵禦市場風險。特種化。開發特種飼料,滿足珍禽、觀賞動物、實驗用動物、特種名優水產動物、寵物(貓、狗等)的需求,是日趨發展的潛在市場。保健化。開發替代化學新增劑,能夠改善畜禽肉質品味,防病治病,助長催肥的綠色保健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