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姚小樣

    農業本身就是要靠天吃飯,這是其自身規律,沒法逆其道而行之。

    農業災害,比如蟲害、火災、洪水、乾旱,是無法完全避免的,就像人類的疾病。

    花大力氣去避免它,不如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及時止損。

    而能夠做到這個,前提可能就是

    當然,技術因素非常重要。比如合理灌溉模式確實可以有效抵禦乾旱。但是這個模式的建立是伴隨土地的流轉而逐漸形成。而金融和保險的保障卻可以更先一步的不完全依賴於農業而進行,所以我比較強調這個。

    至於你說農民不懂這些農業技術所以束手無策,我覺得這是個認識誤區,農民並不是愚昧的代名詞,他們並不是不懂。

    而是這些災害確實無法避免,令他們束手無策的原因不是技術的缺失,而是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這才是整個木桶最短的一塊板。

  • 2 # 使用者52281341234

    過去的,甚至說原始的農業,沒有保護,沒有灌溉條件,只能靠天吃飯!現在大田作物,一半也是靠天吃飯!據說像美國這樣發達國家,種糧食也是靠天,過多的投入,勢必造成農業生產成本增加!只有經濟作物,才能人工干預,提供良好生產條件!我們國家由於現行政策,是家庭聯產承包方式,一般不計人工投入,化肥農藥投入過量,造成生產成本較高,也因此產生了糧食價格高,甚至高於進口糧食!設施農業,以蔬菜為代表的溫室大棚,條件改善,投入高,產出高,效益高。

  • 3 # 鋪子

    “農業靠天吃飯”,這裡的“天”就是所謂的天災。農民辛辛苦苦種植的作物,雖然在如今農業技術發達的當下,產量與品質有了保障,但不能說明農民可以高枕無憂。人們往往會擔心天災的突然襲擊,這是無法避免的損失。農業靠天吃飯依然存在於當下。

    乾旱對農業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中國地域遼闊,東西南北中每年都會有乾旱肆擾不同的地區。水是生命的源泉,沒有水,莊稼如同人一樣還會有生機?記得有好幾次我們縣乾旱,馬上要立秋了,因為沒有水,第二季水稻遲遲不能插下去,農民心急如焚。在交公糧的那個時代,農民指望水稻會有好的收成,立秋還不能種下,第二季的水稻只能眼睜睜看著減產。

    與此同時,水災卻在各地肆虐,同樣給農業帶來了不可預估的損失。一邊是乾旱,一邊是水災,老天是非常不公的!要水的地方沒水,不要水的地方使勁給你下。這就是在農業生產中處處要面對的危險,特別是大的種植戶,往往幾年的血汗錢一朝就被幹旱與水災打的無影無蹤。天災可怕,到如今科技發達的今天,還是無從面對,農民靠天吃飯深深的扎進農民的心裡!農民是苦的!不但面朝黃土背朝天苦,心裡也是萬分的苦!

    除了旱災,水災對農業的影響,老天還要來個颱風。躲過了水災,旱災,一眨眼來了個颱風。農民辛辛苦苦種的農作物一個晚上或許一天就被無情的颱風吹的七零八落,眼看馬上要收穫了,可誰又懂農民的心。

    先進農業技術給農民帶去了豐收的喜悅,可無情的天災時刻在困擾農民的心。

  • 4 # 農村卡路里

    “靠天吃飯”,農民在農業生產中,如果風調雨順,莊稼就會有好收成;如果旱澇災害,莊稼就會減產甚至絕產。農業生產的好與壞由氣象、氣候條件來決定,對農業的影響相當大。所以經過一代代的農民智慧衍生出非常多形容靠天吃飯的“諺語”

    一、瑞雪兆豐年

    瑞雪兆豐年,小學我們語文課文裡面就有,所以也廣為人知。但其中的道理你不見得能懂,你說為什麼“瑞雪兆豐年”呢?是因為冬天雪下的比較大,田地裡的許多害蟲會被凍死,減少了來年的農作物的病蟲害,農產品的收成也就會很好。這句諺語說的就是這麼一個道理。在鄉下,下雪都會讓老農期待來年的好收成。

    二、春光一刻值千金,廿四個節氣勿等人

    小時候有一句兒歌是這麼唱的:春光一刻值千金,莫耽誤節令,其實就是上面這條諺語雷同的。說到農村春天的耕種,主要是春天日照時間短,得抓緊時間播種。老農常說,種地莫偷懶,時間不等人。春種秋收,過時不候。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

    三、春打六九頭,窮人苦出頭

    諺語的前半句,立春在六九的第一天,就叫做“春打六九頭”。春打六九頭,窮人苦出頭,說的是要是年成的好壞和節氣有很大的關係,說到農村常說的一句話,種田種地都是靠天吃飯的事情。年成好,窮苦人家也能有個豐收年。

    四、若要花,黴裡扒

    這條農村諺語說的是,種花得育肥。原來在鄉下住的時候,每年農民種地都會“漚肥”,就是把一些雞鴨的排洩物和稻草樹葉,堆在一起。

    讓它們自然腐爛,就形成了農家的有機肥。用來種花,種地,肥力實足。

    五、東北風,雨祖宗

    其中的道理是刮東北風,說明北方有冷空氣南下,且大氣壓強大,就容易形成降雨,而且降雨量多,就是老農說的雨祖宗了。

  • 5 # 東北小米姐

    中國一直是都是農業大國,歷史上每個朝代對農業發展都非常重視,但受一些時代的侷限性,某些東西不是重視就能發展出來的。

    比如你要現在問一個農民用什麼澆水,他張口就會說當然是用水泵抽水,或者噴水灌溉。可我們知道,這些都是需要電的,古代沒有這樣的條件,他們無法像現代人這樣去幫助農作物減旱,這也是古代農作物收成低的一個最主要原因,由於乾旱洪水受天氣影響很大所以古語中靠天吃飯一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理髮師說我頭髮有蟎蟲,想問一下該如何檢測頭髮蟎蟲?感染蟎蟲後危害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