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優質媒體搬運工
-
2 # 吾聞韜韜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下徵南蠻的
南蠻是指今天的雲南,以及廣西,越南,緬甸的一部分
-
3 # 使用者2394723182969王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南下徵南蠻,南蠻在那裡?
其實這個問題在諸葛亮的隆中對中,諸葛亮就明確的說了出來:
“孫權據有江東,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歷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是天資將軍,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今劉璋闇弱,將軍帝室之冑,信義著於四海,若跨荊益.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連孫權,則大業可成!”
這“南扶彝越。”就指的是南蠻,也即今天雲南貴州的苗、彝等少數民族。
在隆中對中,諸葛亮並未將南蠻孟獲做為征剿物件,所以才在隆中對中講出“南撫彝越。”的話語;但可惜關羽丟了荊州,西蜀漢中太過狹小,雲南便對諸葛亮至關重要。
劉備剛死,司馬懿便向曹丕提出五路伐蜀之計,第二路便是:“修書遣使,齎官賞賜直入南蠻,見蠻王孟獲,令起兵十萬,攻打益州、永昌。”
因此,蠻王孟獲成了諸葛亮的心腹大患,所以諸葛亮才在伐魏之前,先起兵攻打雲南苗彝之地。
-
4 # 德行天下崔
南蠻大體可分為百越,百濮與巴蜀三大族系,百越族系分佈於長江以南廣大地區,百濮族系分佈湖南,貴州一帶,巴蜀族系分佈於四川,重慶一帶,現今南方少數民族大都是南蠻民族演變而來,分佈中國西南方(現雲南,貴州一帶)的異族統稱,又稱西南夷。所謂南蠻指南方的異族,東漢時指荊州南部的異族,最大一支稱武陵蠻,此外還有長沙蠻與零陵蠻等異族,三國提到南蠻為益州,也就是西南夷,公元二二三年,劉備死後,益州南部諸郡相繼起兵造反,當時越雋的夷王高定也參加了判亂行動,不過諸葛亮遠征雲南後,西南夷的判亂事件共非就此平息,公元二三三年,南夷的首領劉雋就曾經再次判亂。
-
5 #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相信不少朋友們都閱讀過《三國演義》,羅貫中用精湛絕倫的筆法將三國時期三足鼎立、群雄爭鳴、爾虞我詐的情節表現得淋漓盡致。《三國》當中有個性有特色的人物有很多,仁德的劉備、奸詐的曹操,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諸葛亮作為劉備的措施,也鞠躬盡瘁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
三國裡,諸葛亮下徵南蠻的故事還是很引人一讀的。不過這時候就有人好奇了,三國時期的“南蠻”究竟是南到哪裡的“蠻”,具體指的是哪一塊區域?
其實這裡的南蠻並不難理解。在古代中國,從夏商周開始,中原王朝就有了很強烈的中心思想,並且位居長江下游流域的這些中原王朝,各個自居高上,且看不起周邊的任何一個民族。中原與周邊的矛盾其實由來已久,中國古代周邊的少數民族集團共分為東西南北四大,即“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其實從這些叫法中我們不難看出,古代中原王朝對這些周邊民族的稱謂,其實都是帶有貶義的。其實自古以來,少數民族集團與中原王朝是有交好也有戰爭,畢竟國家外交史,講究的是永遠的利益而非永遠的朋友,所以稍微有什麼矛盾一激化、兩邊就打起來也是經常的事情。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下徵的南蠻的蠻,定義就比較廣泛了。以盤踞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中原王朝為中心向下數,其實所有長江以南的少數民族都可以被叫做南蠻。而諸葛亮口中的蠻,想必指的還是孟獲,這七擒七縱孟獲的情節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了,據傳孟獲還有一位武力高強的妻子,叫祝融夫人,會南蠻飛刀奇術,曾代替孟獲帶兵出戰。
根據史書記載,再對比一下今天少數民族的文化分佈。當時諸葛亮所指的南蠻應該就是如今的廣西、雲南甚至還要再往南的地方了。這些地區的少數民族以苗族、彝族、壯族等為主,在當時這些少數民族的確是被歸為南蠻的。而再往南的區域就不屬於我們今天的國土了,像越南緬甸這一帶地方,在當時也被劃作“南蠻”的一部分。
南蠻為何叫南蠻,除了蔑稱之外,其中其實還蘊含著古人對未知地界的一種恐懼和探索。當時的益州再往南邊去,氣候就會變得越來越潮溼、自然植被會變得越來越茂密,南蠻多毒蟲毒蛇,稍一不注意就可以迅速奪走人的性命,這些都讓當時的諸葛亮為之頭疼。而南蠻計程車兵雖各個光有蠻勇,但身上的裝備都十分奇怪,這些裝備雖然奇怪但耐用,也讓諸葛亮好好地琢磨了一陣子。
回覆列表
南蠻一詞的歷史追溯:
在中國中心主義的天下觀中,中國古代主要有“東夷 、西戎、南蠻、北狄”四大民族集團。另外還有巴、蜀、越等諸多民族集團。
漢朝以前漢族稱為華夏,亦稱“夏”、“諸夏”,又稱“華”或“諸華”,也是中國的別稱。以區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夷),又稱“中華”。此時“南蠻”指長江以南的少數民族居民。
金朝建立後在公元1115年到1234年的統治區域為北方和中原大部分地區,以“中國”自居,對於在軍事上與仍其抗衡的南宋政權稱為“南蠻”,後元朝統治者繼承了這一說法。
後在清朝時期統治者對抵抗滿清貴族的各族人民的稱謂,對一切原明朝疆域內的抵抗者“南蠻子”。
古時候的四方異族(東狄、南蠻、西戎、北夷)到現在只有南蠻被用來做罵人話,根源要追到蒙古滅金朝之後,漢人建立的南宋政權利用長江的阻隔,在軍事上一直與蒙古人對抗,故南宋國亦被蒙古人稱為蠻子國,南宋漢人亦被蒙古人稱作南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