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兒科醫生王東記
-
2 # 醬糊久榮
4-5個月寶寶左上肢和右下肢肌張力增高,可能是因為寶寶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全而導致寶寶出現肌張力過高。
家長一旦發現寶寶出現疑似肌張力過高的表現,建議及時帶寶寶到兒科醫院進行全面的檢查,及時治療,避免對寶寶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治療時間:寶寶肌張力過高應儘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3-6個月對寶寶進行干預治療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4個月以內的早期干預治療一般效果顯著,能明顯緩解寶寶肌張力過高,達到徹底治癒的目的,不影響寶寶以後的運動發展。最晚也應在寶寶一歲半以前進行糾正治療。
治療方法:目前對於寶寶肌張力過高的治療方式以按摩和康復訓練為主,輔助以游泳治療等。因此,建議家長每天堅持在感覺肌張力高的部位進行按摩,讓肌肉鬆弛下來。為寶寶進行撫觸按摩也要注意力度適中,動作要輕柔,防止用力過度傷害到寶寶。
-
3 # 六七米
肌張力其實就是維持人體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的基礎,也就是我們人類可以做出各種姿勢並且保持各種姿勢的原因。
什麼是肌張力高?
通俗一點就是指寶寶的“力氣太大”。肌張力高表現為:寶寶特有勁兒,經常是身體挺的倍兒直,小胳膊小腿“掰都掰不動”,肌肉發緊發硬、被動活動阻力增高、活動不順暢等。肌張力高可表現為:頭頸軀幹過度伸展背屈,上肢內收內旋,手握拳,拇指內扣,下肢伸直,內收交叉,呈剪刀狀。
寶寶肌張力高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身體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有極少部分則需要考慮腦癱或者其他疾病因素。若寶寶沒有其他異常情況,就不必過於擔心。
若寶寶有以下的症狀是需要注意的,如寶寶站立時踮腳,用手往下按也不一定能將寶寶的腳放平的;還有換尿布時寶寶兩腿張開不到120度的;或是讓寶寶站在大人肚皮或較軟物體上時,寶寶只會直直站著,用腳趾部位下陷的。
寶媽們需要回顧自身懷孕時期是否讓胎兒受過損傷,有無難產早產缺血缺氧的情況,出生後是否有過膽紅素腦病的“病史”,因為這些都是導致腦癱的常見的高危因素,如果具備這些因素需要格外注意。
爸爸媽媽怎麼做?
1.仰臥位抬頭。面對嬰兒,用雙手從嬰兒兩側的耳後托起後頭部,使頭呈前屈姿勢,並用雙臂在兩側固定雙肩呈中間位,保持嬰兒頭處在正中位。注意不能用力託頭,這樣容易引起肌緊張,更加重頭背屈。
2.當寶寶雙腿不易分開時:坐在孩子的對面,握著孩子的兩個小腿,曲起來以後,把兩個大腿曲至90度以上;然後把兩隻大腿向外展,腿就會被輕輕分開,然後固定牽拉數分鐘,每日訓練4~5次。注意:要在小孩放鬆、沒有抵抗的情況下進行,動作做要輕柔。
3.內收肌發緊:家長握住小兒雙腿,向兩邊分開,保持雙腿充分分開,使膝關節呈伸展位牽拉固定數分鐘。
4.當寶寶拇指內收時,家長可用手輕揉大魚際肌,並把大拇指稍用力向外推,連續幾次後,再誘導小兒拇指向上翹。
5.當寶寶足尖著地時,小兒呈仰臥位或長坐位,家長可一手固定膝關節,另一手把小兒的足跟放於掌心,用手握住足跟,把前臂力量作用於足底。
回覆列表
什麼是肌張力高?
通俗一點就是指寶寶的“力氣太大”。肌張力高表現為:寶寶特有勁兒,經常是身體挺的倍兒直,小胳膊小腿“掰都掰不動”,肌肉發緊發硬、被動活動阻力增高、活動不順暢等。肌張力高可表現為:頭頸軀幹過度伸展背屈,上肢內收內旋,手握拳,拇指內扣,下肢伸直,內收交叉,呈剪刀狀。
寶寶肌張力高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身體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有極少部分則需要考慮腦癱或者其他疾病因素。若寶寶沒有其他異常情況,就不必過於擔心。
若寶寶有以下的症狀是需要注意的,如寶寶站立時踮腳,用手往下按也不一定能將寶寶的腳放平的;還有換尿布時寶寶兩腿張開不到120度的;或是讓寶寶站在大人肚皮或較軟物體上時,寶寶只會直直站著,用腳趾部位下陷的。
寶媽們需要回顧自身懷孕時期是否讓胎兒受過損傷,有無難產早產缺血缺氧的情況,出生後是否有過膽紅素腦病的“病史”,因為這些都是導致腦癱的常見的高危因素,如果具備這些因素需要格外注意。
爸爸媽媽怎麼做?1.仰臥位抬頭。面對嬰兒,用雙手從嬰兒兩側的耳後托起後頭部,使頭呈前屈姿勢,並用雙臂在兩側固定雙肩呈中間位,保持嬰兒頭處在正中位。注意不能用力託頭,這樣容易引起肌緊張,更加重頭背屈。
2.當寶寶雙腿不易分開時:坐在孩子的對面,握著孩子的兩個小腿,曲起來以後,把兩個大腿曲至90度以上;然後把兩隻大腿向外展,腿就會被輕輕分開,然後固定牽拉數分鐘,每日訓練4~5次。注意:要在小孩放鬆、沒有抵抗的情況下進行,動作做要輕柔。
3.內收肌發緊:家長握住小兒雙腿,向兩邊分開,保持雙腿充分分開,使膝關節呈伸展位牽拉固定數分鐘。
4.當寶寶拇指內收時,家長可用手輕揉大魚際肌,並把大拇指稍用力向外推,連續幾次後,再誘導小兒拇指向上翹。
5.當寶寶足尖著地時,小兒呈仰臥位或長坐位,家長可一手固定膝關節,另一手把小兒的足跟放於掌心,用手握住足跟,把前臂力量作用於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