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漁耕樵讀
-
2 # 軒轅十四Rex
又是一個“關公戰秦瓊”的問題。而且,這問題問得還非常不嚴謹。
把秦始皇放在歐洲,放到哪一國呢?放到什麼時期的哪一國呢?放到怎樣局勢下的歐洲什麼時期的哪一國呢?
這話可不是抬槓。要知道,秦始皇,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之所以能掃平天下,渾一宇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奮六世之餘烈”。換句話說,如果不是祖宗歷代秦公、秦王給他打下的良好的底子,他想要一鼓作氣覆滅六國,談何容易!
所以,把秦始皇放在歐洲哪一國呢?
先說說歐洲為什麼沒有統一。
為什麼就該統一呢?
對於我們華人來說,兩千多年來,統一的觀念深入人心,覺得統一好像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可是 ,對於世界範圍來說,這未必就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歐洲,可不是中國,主體部分沒有那麼廣闊的大平原,高山密林把“歐羅巴半島”分割得支離破碎,各個小地塊中的群體,相對更容易保持自己的獨特性,更容易強調自己的獨立性。在這樣的情形下,一個小國想要保持獨立相對更容易一些;相反,想要統一這樣一堆碎片,就比較困難。
當然,或者你可以說,歐洲本來是會統一的,只是這個程序,一直被打斷,從來未成功。
西羅馬帝國崩潰之後,各個蠻族國家之間,進行了各種形式的兼併,查理大帝算是比較接近統一的了,但是那時的查理曼帝國,有些像是周天子,而且帝國很快就破碎了。此後中世紀的歷史,有些像中國的春秋時代,而“文藝復興”,尤其是“宗教改革”之後的歐洲,有點像中國的戰國時代了。這一時期一直到近代,民族主義崛起,歐洲戰爭的烈度增強,更由於殖民主義的方興未艾,戰場早已不侷限於歐洲,而是在舊世界、新世界所有的殖民地範圍內進行。
這一個階段,其實歐洲有那麼幾次統一的機會,相應的也就有那麼幾位有可能統一歐洲的著名人物。
一次是路易十四的法國。專制主義的法國,是比較接近中國兩千多年專制王朝的傳統的國家;法國,又是傳統的Continental強國。在路易十四治下的法國,空前強盛,而這位在位時間長達七十餘年的君主,也是法國曆史上最為強勢的君主。路易十四的法國積極介入歐洲各國事務,插手西班牙和德意志,謀求擴張領土和權勢。但是經過數十年空耗國力的戰爭之後,在於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平衡力量反覆拉鋸之後,法國並沒有佔到太多便宜,反而給路易十四後續的君王,留下了岌岌可危的爛攤子。
一次是拿破崙的法國。經歷了大革命洗禮的法蘭西,在拿破崙的帶領下,建立了帝國。拿破崙兵鋒所向,勢如破竹,勢力幾乎遍佈整個歐洲大陸。但是,他沒能戰勝英吉利海峽和俄羅斯的嚴冬,在經歷滑鐵盧之後,拿破崙飲恨流落到南大西洋。
一次是希特勒的納粹德國。在19世紀下半葉,才以擁有巨大軍國主義傳統的普魯士為核心統一起來的德意志,經歷了“一戰”的失敗之後,在納粹的重新武裝之下,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和他的盟友再一次幾乎佔領了歐洲全境。但是,再一次,又是英吉利海峽和俄羅斯的嚴冬,再加上大洋彼岸美國的介入,統一歐洲的程序再一次被打破。
以上三次,算是無限接近歐洲的統一了,但是最終都是功敗垂成。也不知道是不是該為他們扼腕嘆息。
這幾位強人過後,尤其是經歷過了“二戰”的慘痛教訓,歐洲人痛定思痛,開始深刻地反思戰爭,同時也對歐洲的統一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與實踐。“歐共體”、“歐盟”的建立,就是這種反思的結果。歷史上第一次,歐洲在非戰爭的情況下,有了聯合在一起的可能性。雖然這種聯合經歷了反覆和挫折,近年來更有不斷擴大的裂痕,但是這一程序仍沒有徹底終結,歐洲的統一也許會走出一條不同的道路。
好吧,你來說,把秦始皇安到哪個時期合適呢?
也得是比較接近統一的形勢之下,才算公平吧?那麼,這個問題也就變成了,如果由秦始皇代替路易十四,拿破崙,或者希特勒的話,歐洲會不會在他的手裡統一呢?
不知道。
英吉利海峽(海戰)和俄羅斯的嚴冬,這些都是秦始皇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形勢,不知道他能不能適應呢,曾經絆倒一票歐洲強人的石頭塊,會不會絆倒東方的這位強人呢?我們仍然不得而知。
不過,也許這樣的問題本身並沒有什麼意義,可如果把它作為一件思維遊戲、思維試驗,也許並非毫無價值呢?
以上。
回覆列表
說句實話,秦始皇如果不是在戰國末年,他都沒能力統一中國。“奮六世之餘烈”可不是空話,那是秦國數百年的積累和當時的大環境決定的。
周天子雖然孱弱,但是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提出“尊王攘夷”那一刻,就意味著周作為了諸夏的共主,讓諸夏深入人心。此時的天下同屬一國已經深入人心。子曾經曰過:“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說明當時中原諸國都認同自己是華夏。這是中國能統一的主要思想根源。
反觀歐洲,古羅馬帝國滅亡後,羅馬的文化沒有一點保留下來。歐洲沒有國家能代表羅馬,雖然後來很多宣稱作為羅馬的繼承者,神聖羅馬帝國自詡羅馬的繼承者。伏爾泰譏諷其:“即不神聖,又不羅馬,更非帝國”。
而中國曆代統治者都認為自己是中原,後漢劉淵建國後追封劉禪為孝懷皇帝,儼然以中華正統自居,就是遼,金也認為自己是正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