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追夢人凌寒

    王羲之代表作是什麼?為什麼世上見不到《蘭亭序》,真跡。

    猛一看,還真有點迷糊,哈哈。

    王羲之代表作分行書,草書,小楷,書聖是集真行草於一身的集大成者。書法精妙絕倫,無人能及。同時有是今體流美書法的創立者,後世竟相學習,為唐以後書法開闢新天地。

    行書代表作,《蘭亭序》,《快雪時晴貼》,《平安貼》,《二謝貼》,《得示貼》,《喪亂貼》,《何如貼》,《哀鍋貼》,等等。草書最著名的是小草《十七貼》。小楷有《樂毅論》,《黃庭經》,等等。

    至於為什麼世上見不到《蘭亭集序》真跡。千百年就是個迷,傳說比李世民下令陪葬。眾說紛紜,難考真偽,唯一慶幸的是摹本也罷,真跡也罷,給世人有顏可讀的現流傳的《蘭亭序》,足以展現中華民族書法魅力。告慰書聖在天之靈。

    體現蘭亭精神在華人,甚至外華人面前大放異彩,願我們激往開來,把中華之瑰寶發揚光大。

  • 2 # 書法典藏

    王羲之的代表作品有許多, 小楷有《樂毅論》《黃庭經》,行書有《蘭亭序》《快雪時晴貼》《平安貼》《二謝貼》《得示貼》《喪亂貼》《何如貼》《哀鍋貼》等等。而草書代表作是最著名的小草《十七貼》。

    先說說王羲之的小楷代表作《樂毅論》。晉永和四年(348年)十二月王羲之書寫《樂毅論》。此作“筆勢精妙,備盡楷則”(唐褚遂良評價曰),乃是羲之滿意之作,並作為兒子王獻之學書的範本。此帖雖為小楷,但筆法柔中寓剛,剛中見柔,結構開朗縱橫,行筆自然清麗,雍容和雅,寄怫鬱之情於瀟灑工整的秀麗小楷之中。

    再說說王羲之行書最著名的代表作,首當其衝要數《蘭亭序》了。《蘭亭序》號稱“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是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上巳日(三月三日)王羲之五十歲時所書。全篇集篆、隸、章草之法,尖鋒入筆、中鋒使轉、提按自如,意隨筆轉,線條如行雲流水,字型變化多端,楷草兼施,平穩中寓險峻,相同的字皆有不同表現,全文有二十餘個“之”字,都加以變化,無一雷同,實屬罕見。全幅意境渾穆,神氣洞達,瀟灑散朗如清風明月,樂中含悲悟生命玄理。可以說是境與神會,真氣煞人。據說王羲之酒醒之後再寫了十餘遍,皆不及原作耳,可見藝術的神來之筆是不可重複的。

    晚年王羲之勇於變法,終於完成從具有隸意樸質書體到嬌美流變書風的蛻變,書法捨棄秦漢的豐碑鉅額而走向尺牘簡札的清逸,達到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境界,並創造出一個時代全新的唯美書風。傳世作品據張彥遠《法書要錄》載有四百六十五種,由於朝代更迭,戰亂頻仍,至今已無任何真跡流傳下來,現所能見到的多為摹拓本和以真跡為藍本的刻本。

    最後,要說的是王羲之《十七帖》,堪稱“草書聖經”!《十七帖》是書聖王羲之的草書最著名的代表作,因卷首有“十七”字而得名。據說唐宋以來,《十七帖》一直作為書法愛好者乃至書家學習和鞏固草書的無上範本,被書家奉為“書中龍象”,它在草書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因此成了草書者必臨的“神帖”神。我們稱之為“草書聖經”,當之無愧。

    為什麼世人見不到真跡《蘭亭序》呢?書聖王羲之是歷史中的書聖,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他最出名的書法作品《蘭亭序》是當今書法界的瑰寶,可惜卻沒能成功流傳下來,這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領域中一大遺憾。這個聞名於世的書法作品究竟去了哪裡呢?這是一個謎、歷史之謎,也許永遠是謎!後來,竟然有世人推測《蘭亭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且說《蘭亭序》是王羲之在會稽山和朋友一起遊玩時,趁酒性高發之際而寫下的一篇不朽文章,不單獨說文章富有文采,而且文中之字點畫精彩、結構俊美、意隨筆逸。於是乎,這部作品就成了王羲之的佳作,並要求後代好好珍藏。然至七世孫發生了變化,其七世孫出家了,法號智永。因智永無後,遂將此作交由弟子儲存。逐漸地,此作流落到了李世民的手中,然李世民酷愛書法,於是乎命人把此作作為陪葬品一同帶入了墓葬。到了五代十國的時候,有一個知名人士溫韜。

    話說溫韜是一個十分狡詐之人,曾擔任耀州節度使。溫韜藉職務便利開始盜墓,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也被其洗劫一空,掠走了很多王羲之和鍾繇的書法真跡,但是這些作品中竟然沒有《蘭亭序》。《蘭亭序》究竟去了何方也就成了史迷;同時也有人說在乾陵,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也十分喜歡書法,於是就從李世民的陪葬品中把《蘭亭序》拿了出來,陪葬在了乾陵,但是乾陵現在都還沒有開啟,此事是真是假,世人尚不知也,但是為什麼會有人懷疑說《蘭亭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呢?

    清代書法家李文田認為現存《蘭亭序》版本不是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他認為《蘭亭序》只是唐代的優秀書法作品,被冠以王羲之之名,於是王羲之成為了這篇作品的作者,原因是在這些仿品中沒有看到任何王羲之的影子,王羲之所在年代處於東晉時期,因為漢朝盛行隸書,東晉這個時期處於過渡時期,多少都會有隸書的影子,但是這部作品中沒有隸書的影子。故而認為:這個《蘭亭序》是唐朝時期的書法作品。

    後來,郭沫若也持有相同的觀點,認為現存的《蘭亭序》版本是仿品,原因就是王羲之的真跡非常的少,再加上當時臨摹風氣盛行,偽造作品不少,唐朝初年的李世民為了收購書法作品不惜重金,在這種刺激下,就出現了大量的偽造作品。

  • 3 # 空谷的薔薇w

    一,王羲之的代表作是《蘭亭序》

    王羲之,是東晉時期最為出名的書法家代表之一,享受“書聖”的稱號,《蘭亭序》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也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之一,和父親被稱為“二王”。歷朝歷代的書法家均對王羲之書法心悅誠服,正是如此,王羲之有了“書聖”的美譽。更享有“天下第一行書”的聲譽。王羲之的《平安帖》,光是摹本就被拍賣到三個多億的高價,《平安帖》共有四行,41個字,平均每個字價值高達751萬,名副其實的一字值千金。那要是真跡可就是價值連城了。

    二,《蘭亭序》真跡隨葬唐太宗李世民進了昭陵

    史書記載,李世民最喜歡的是王羲之的書法。李世民得到《蘭亭序》,有一個曲折的故事:從《蘭亭序》誕生日,到唐貞觀年間,已近三百年,此時真跡輾轉到越州永欣寺老僧辯才手裡。他是高僧智永的弟子,智永是王羲之直系後人。智永死前,將祖傳的《蘭亭序》給辯才,辯才視若珍寶,將其藏在禪房屋樑邊的暗洞裡。當時,李世民收集到了王羲之的很多真跡,唯獨缺少《蘭亭序》。當得知在辯才手裡時,李世民急召其來長安,問真跡下落。辯才口風很嚴,說自己確實在師父那裡見過該作品,但後來世間多亂,真跡已散失。皇帝多次召見辯才,但辯才就是不承認《蘭亭序》在自己手裡。皇帝沒辦法,只能叫辯才回去。這就是中古時代皇帝的風範,決然不會用暴力去做這件事,雖然他完全可以一聲令下直接派軍隊去寺院搜查。若換成清朝,早就直接動刑問斬了。

    李世民問計於大臣:“為了《蘭亭序》,我寢食難安,真跡就在辯才手裡,如何得到?辯才禪師年歲已高,寶物放在他那裡,保不準將來真的散失,假如在皇宮珍藏,也許還能傳於後世。”

    見皇帝如此憂慮,房玄齡推薦一人:監察御史蕭翼。蕭冀是南北朝梁元帝曾孫,十分聰明。李世民馬上召見蕭冀。蕭冀說:“此事不難,但需要先給我幾幅王羲之的書法作為誘餌。”

    李世民說沒問題。

    蕭翼又帶了一幅自己祖上樑元帝手書的《職貢圖》,直奔越州而去。經化裝,他以賣蠶種的北方商人的身份進入永欣寺,用了十多天時間,談古論今,與辯才混熟。此日,蕭翼向辯才展示了梁元帝的《職貢圖》,辯才看後很是稱讚。蕭翼又展示了所帶的王羲之的其他書法作品。辯才表示,這確實是王羲之的真跡,卻不是最佳。

    蕭翼問:“何為最佳?”

    辯才笑道:“當然是《蘭亭序》!”

    蕭翼表示不相信《蘭亭序》還存於世。辯才說就在此室,於是從屋樑邊的暗洞裡取出《蘭亭序》。蕭翼看過後說這是贗品。辯才很憤怒。這一年,禪師已年過八旬,他生氣地將《蘭亭序》放在書桌上,沒再搭理蕭翼。

    轉天,辯才因作法事,去了越州城。而蕭翼又一次進入永欣寺,對辯才的徒弟說,自己的手絹昨天丟在禪房,進門去取,於是《蘭亭序》偷了出來。

    蕭翼因功而加官晉爵,而辯才禪師,被氣得大病一場病了,並在轉年去世。李世民得到《蘭亭序》後,立即叫皇家書法師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真四人拓印了幾本,至於真跡,他哪捨得撒手,自己幾乎每天抱著入睡。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病入膏肓,臨死前對太子李治說:“我之將死,沒什麼要求,唯一想要的就是《蘭亭序》,你能讓它在地下陪伴我嗎?”大意如此。李治潸然淚下。

    《蘭亭序》進入了李世民的昭陵,在史書上有明確記載。現在千年已過,陝西昭陵裡的這無價之寶還有希望重見天日嗎?

  • 4 # 陳曉2012

    《蘭亭序》首當其衝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作啦!。 巜蘭亭序〉的迷宗有兩種說法:(1)跟李世文伴葬;(2)鑑真和尚從智永尚手接過後保藏,唐太宗李世民為得到真跡便召見鑒真和尚,要求獻出,但鑑真和尚更是愛之有嘉,只是在皇上召見前有所準備,叫善書法者摹了幾份,把真跡藏衣袖中預防萬一,用摹本給皇上,哪時皇上也認為是真跡被伴葬於皇陵了,而真跡破鑑真和尚東渡日本帶到日本了,還有可能真的存在日本,但日本由於欠中國太多,狼子野心,一直不敢承認!要知真相,唯有開啟皇陵鑑寶才知真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一些知名網路遊戲要出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