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村小琦
-
2 # 龍百曉生
關於這句氣象農諺所說道理,應該並不是巧合,畢竟巧合不常見,而這句老話既然傳承至今,說明“先打雷後下雨,雨水較少或持續時間較短”的天氣現象應該是一種常規表現。而在民間總結的經驗常識中,的確會有在“先打雷後下雨,雨急而短;先下雨後打雷,雨柔而長”等說法,與題主這裡所說農諺其實是相同道理,下面結合地理上相關氣象變化規律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一般在下雨季節,雷陣雨是常見的氣象表現方式,即伴有雷電現象的陣雨,多產生於當地雷暴積雨雲下,因大規模的雲層運動,往往要比陣雨表現的更為劇烈,並時常伴有閃電,也是人們戶外活動時最不願遇到的天氣現象,畢竟很容易被雷電傷到而危及性命,今年夏天我們這邊附近一戶農民下地澆水時因遭遇雷陣雨而被雷擊不幸丟了命,因露天作業時需要格外注意安全。
話說回來,雷雨形成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例如當地空氣中要有足夠的水汽,也要有溼空氣上升的動力,以便促使空氣產生劇烈的對流運動,而春夏秋季節因東南暖溼氣流影響,使得空氣容易潮溼,再加上Sunny照射強烈,往往會導致近地面空氣不斷受熱而逐漸抬升高度,遇到高空上層的冷空氣後又下沉,併產生強烈的對流運動,故而容易產生雷雨、大風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而關於雷雨形成過程一般會有兩種情況,往往與上面說到的打雷和下雨先後順序會有一定關聯,具體表現為:
第一種為“鋒面雷雨”:是指因冷暖氣流交匯而形成的,這種雷雨形式一般波及範圍廣、雨量較大、降雨持續長,往往表現為先下雨後打雷,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老話“先下雨後打雷,雨柔而長”所說道理是一樣的。
第二種為“熱雷雨”:也叫對流雨,是指區域性地區因受熱不均勻而形成的雷陣雨,其形成原因多為當地氣溫較高,使得地表水汽蒸發旺盛 一般到了下午2點前後會達到最大值,而地表水汽蒸發後會在近地面形成相對低壓,使得水汽遇上層冷空氣而容易凝結成對流雨,這種雷雨形式一般波及範圍很小,雨滴大而重會傾盆急下,但雨量較小,持續時間很短,往往表現為先打雷後下雨,降雨時會伴有雷電交加,下了會很快雨過天晴,因而便在民間會有“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等氣象農諺說法。
總得來說,這句農諺所說氣象變化還是有一定道理可言,並非只是巧合而已!不過,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影響以及全球氣候變暖趨勢越來越明顯,使得近些年各地極端氣象影響越來越多,也在一定程度上會改變前人總結的經驗常識,例如播種小麥時間與節氣時節方面,往往與過去農業生產時間會有很大差異,以前可能會在秋分至寒露節氣期間完成播種,而現如今我們這邊種植小麥則延遲到了寒露至霜降節氣期間,多因夏秋高溫乾旱和暖冬現象影響所致。(以上為個人見解)
-
3 # 寧寧說的話
這是很典型的關於下雨的農諺,與“雷聲大,雨點小”有著一樣的意思,不過這雨是不多,但是很猛啊,最猛烈的可以在短時間內造成冰雹和澇災現象,所以要提前預防。
一、為什麼有雷雨不多?1、 想必大家都在城市裡面聽到過人工“轟雷”趕雨,這與人工降雨剛好是相反的。當然從最科學的角度上來看,相反雷聲越大,降雨也就越大,但前提條件就是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下雨了,比如20天以上的時間,此時打雷閃電就要注意了,降雨會很猛烈。
2、 打雷閃電是很強烈的對流現象,必將下下來大的雨點。
二、有雷為什麼雨不多?1、 從本次降雨的總量來看,必然是有雷聲的降雨量小,這是雷陣雨的表現,一般持續不到半小時甚至是一刻鐘雨就停了,一般雷陣雨過後會有彩虹的出現,有時候肉眼一般看不到,看到的和看不到的分為對半情況看待。
2、 有雷聲的降雨一般比較猛烈。在我甘肅農村老家裡面到了盛夏時候最怕的就是打大雷,此時一把發生冰雹的現象較多,尤其是在持續了一段乾旱的時期,果農們最怕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天氣,預防起來也是無可奈何,幾乎沒有辦法,只能默默受災了。
三、“雷聲大,雨點小”是一個俗語,當然也有典故的存在首先所要表達的意思和“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是一樣的,當然有的時候是乾打雷,不下雨,下雨的情況與不下雨的情況對半開,所以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看待。
總結這當然不是巧合了,這是要根據當地的降雨量和之前所持續的乾旱天氣天數來看待,說實話我希望打雷的時候儘量少下雨,下小雨,不下冰雹最好,這樣對於果農和有蔬菜大棚的農民來說是最好不過的。
回覆列表
1為什麼農民會善於發現你所提問的諺語,是因為從古到今這個雨水對老農民太重要了,真是太重要了,古時農民以農為生,現在的農民也務農但是還能出門打工,所以這個雨水對農業的作用勝似肥料。
2有時候年成不好,人們就會期盼雨水,經過歲月更迭,滄海桑田,人們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時令諺語。
3絕大時候還是可以按諺語來說的,但是也有意外的時候,誰也不可能保證有沒有出現偏差,所以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就好了。
我是小琦,請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