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25924192283

    你可以說某某人像《紅樓夢》裡的賈寶玉。但不能說《紅樓夢》裡的賈寶玉是某某人的原型。只有《紅樓夢》的作者能說某某是某某人的原型。作者已死去四百多年了,現在來找原型的,都是胡謅。

  • 2 # 朵朵佬爺

    賈雨村刻畫了明末投降清廷的那類人,沒有氣節,如洪承疇之流。洪承疇也是一能臣,在與清廷作戰中被俘,投降清廷,為清廷服務,倡導滿清合流。你看賈雨村,也是沒有氣節,剛出仕中了同僚的道而丟官,後傍上賈府,領會了護官符,貪髒枉法,一路官運亨通。

  • 3 # 瑞雪兆豐年C

    謝謝邀請!這種到處找原形替身的情況,百年前都在受批評,小說背後的故事能理解的就是個人感悟,對照、硬套,再自己找一個個假的藉口讓自己滿意。所謂“大膽設想、小心求證.”就是自己騙自己。無論哪個小說都有藝術加工,硬套一個人物不可取。看不透背後的秘密,從書本字意上看,紅樓夢也是一部好小說鉅著!

  • 4 # 太平洋之遠

    作者根據創作需要,可以將幾個生活原型“捏合”為一個作品角色,也可以將一個原型人物“分拆”為若干部分,安到某些個角色上去。因此,要想考察作品中某個人物的原型,實在是強人所難。這既違背了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也實實在在地屬於胡適批評過“索隱派”的“猜笨謎”。

    《紅樓夢》作者講得很清楚,賈雨村這個人物形象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創作手法,即要“把真事隱去,用假語村言”。所以,賈雨村是一面鏡子,是一個象徵,是一個符號。“假作真時真亦假”,此“假”通彼“賈”,彼“賈”並不“假”。

    “把真事隱去”,就是要避免因寫作而獲罪。在為害甚烈的“文字獄”威脅下,作者為避免政治上繼續遭受官家的迫害,開宗明義地宣稱把真事隱去,而用假語村言。這樣,可以方便行事:指東打西,似說北而實道南,隱去年號朝代、地域風貌,讓人真假莫辯。官家真的難以捕風捉影,隨便抓人“小辮子”。

    若要具體剖析賈雨村這個人物形象,大致可將李宗吾的“厚黑學”六字緘言套上去:空、恭、繃、兇、聾、弄。

    賈雨村赴京趕考,落泊廟中,是所謂“羈旅之人”。他自認不是平凡之輩,一定要混出個功名來。所以,中秋之夜,他借酒勁吟出:“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這暴露出他的內心世界是多麼渴望功成名就!他對甄士隱的慷慨接濟,“不過略略謝過”,隔日就不辭而別。可見其薄情寡義。讀書人本當知書達禮,有情有義。但雨村之舉,活脫脫顯示出他雖然飽讀詩書,不過是把詩書作為求取榮華富貴的“敲門磚”而巳。

    雨村一出場,就上演了一出背信棄義、寡廉鮮恥的醜劇。這個預示了他的人生,一定是踩著別人的血淚一路高升,在背叛與迫害中去成就他的功名利碌。

    總之,賈雨村是曹雪芹具體花費了大量筆墨,突出塑造的一個官場人物。從藝術創作的角度看,他就是“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9.15.2018)

  • 5 # 六無書生

    要說起《紅樓夢》中賈雨村原型是誰?有一說是李光地幕僚,後被康熙重用! 賈雨村,名化,字時飛,別號雨村,故為“假語村言”。原系湖州人氏,生於仕宦人家。但到他時,祖宗根基已盡,人口衰喪,只剩下他一人。他想進京求取功名,無奈囊內空空,只得暫寄姑蘇城裡葫蘆廟中安身,每日賣文作字為生。

    後因甄士隱相助,他才有錢上路,考中進士,做了知府。不久因貪酷徇私被革職,受聘至林如海家任林黛玉啟蒙教師。在賈政的極力幫助下,他又官復原職,但為官不正,亂判了一起“葫蘆案”(為“糊塗案”),後來這一案件被世人所知,因為“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

    紅樓夢裡的賈雨村,在曹雪芹筆下和脂硯齋眼中,都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和姦雄,賈雨村是個利慾薰心的人,他在貧窮的日子裡刻苦努力,正是為了有一天能出人頭地。我們且來看看他在落魄時的一首對月詠懷詩: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貧寒的書生渴望一飛沖天,不甘寂寞的背後卻是無窮的貪慾與野心。應該說,賈雨村是個很有才幹的人,但有才無德,這就使他墮落得更為徹底。

    賈雨村,在賈家即將倒臺的時候,見風使舵,投靠了忠順王府,並且成為查抄賈家的直接兇手之一。最後又被他手下的葫蘆僧門子扳倒,做了階下囚。而在判斷薛蟠馮淵一案中為他出謀劃策,事後又因知道的太多而被遠遠充發了的門子,最後居然烏帽猩袍,銅鑼開道,同開場時的雨村真是驚人的相似。

    賈雨村身上還有清朝軍機大臣魏廷珍的影子,當然兩人所做的事情,卻是不一樣的,元妃去世前,進入賈府報告訊息的“軍機賈雨村”正是五十三回“臘月升為大司馬”的魏廷珍(查《清史稿》中“部院大臣年表”“兩江總督年表”“人物傳記”等)。

    魏廷珍,字君璧,直隸景州,人,李光地督學,招入幕閱卷,旋以舉人薦直內廷,與王蘭生、梅瑴成校樂律淵源。康熙年間,經何焯引見,曾為皇八子胤禩西席。五十二年,成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五十四年,遷侍講,直南書房。五十六年,轉侍讀。五十九年,轉擢詹事,復遷內閣學士。六十一年,命領兩淮鹽政。

    李光地,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福建安溪人。清朝康熙年間大臣,理學名臣。康熙九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協助平定“三藩之亂”、“統一臺灣”,累官至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職。康熙曾讓魏廷珍跟自己的三阿哥在一起修書,並委託魏廷珍護三阿哥周全,可見康熙對他的重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見過最落魄的設計師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