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呼嚕貓薄荷

    我不覺得喜歡藝術品要分圈子,藝術評價的標準主要不在作品本身,而在於我們對藝術家需要傳達內容的直觀感受,然而這件事無比感性,無法用理性和價格衡量。

    我之前和波士頓酒店巴士司機聊天,他很喜歡莫奈的睡蓮,還買了年票,聊得也很開心啊~

  • 2 # 點典人生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看你喜歡什麼型別的藝術品,就會喜歡同類的人群裡互通有無,交流和欣賞各自的收藏品,比如書畫類的,肯定和書法字畫的名家呆在一起,收藏他們的作品。文玩類的,通常都是品性相投的人才能聊在一起,專業而懂行的人是最聚人氣的,我就愛收藏這兩類藝術品,自己的被圈內朋友收藏。

  • 3 # 撤梯登樓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界定一下所謂“藝術品”的範圍。

    藝術品廣義上來說,可以是傳統意義上的“由藝術家創作的作品”——繪畫、影像、雕塑、裝置、行為;也可以是工藝美術品。

    由於答主專業知識領域的限制(中國美院讀研),在這個問題的回答會主要限定在藝術領域,工藝美術領域會簡要回答。

    玩藝術品的圈子主要觀察買家、畫廊從業者、藝術家、觀眾這幾個群體——

    1.買家

    如果你有興趣關注過藝術界的新聞,仔細篩查後,你會發現幾個國際藝術品市場上的大買家,他們的身份各有不同,傳媒業大亨、房地產大亨,唯一的共同點就是有錢,年齡段分佈也很大,有年輕的二代,也有高齡的old money——如果單單給出幾個名字,可能也無法給題主一個準確的畫像,如果硬要介紹兩個,王健林、LVMH董事長貝爾納阿爾諾。

    藝術品之於他們,既是為財產保值、增值的工具,又是收穫名譽、鞏固和分化階層的硬通貨——他們對藝術品的喜歡更多來自於藝術品的功用,而非藝術品本身的社會意義、情感內涵或不可言說的審美價值。

    2.畫廊從業者

    畫廊從業者是這個藝術圈生態中的迴圈系統,他們是中介、星探、策展人、廣告主、拍賣經紀人、期貨投資者。

    他們向上聯通各路藝術品投資者,向他們推銷藝術品;向下聯通藝術家,發掘和包裝他們,把他們打造成新的商品;同時他們組織和策劃展覽或藝術沙龍、商業活動。他們是一切與藝術相關事務的掮客,同時也在向學院派審美標準、大眾流行趨勢滲透,施加影響力。

    比較典型的畫廊主——拉里·高古軒,他捧紅了一眾當代藝術家,比如傑夫昆斯、達米安赫斯特、村上隆、曾梵志,藝術家整得盆滿缽滿,他自然也身價不菲。

    畫廊主對藝術品的喜歡,我認為更多來自於這門藝術生意給他們帶來的鉅額利潤吧,畢竟他們沒有明確表態過自己對藝術本真美的喜歡。

    3.藝術家

    藝術家可能是圈子裡最卑微的吧。(我本人是國內藝術院校畢業的,現在仍在讀研)因為藝術家根本不知道自己何時才能成名成家——在沒有過硬背景和關係的情況下。

    但是,藝術家是藝術圈生態裡最熱愛藝術本身的人,也是最勤勞的生產者。有的藝術家可能出身工薪族,甚至農村家庭,從藝術院校畢業後從事著寂寂無名的設計工作,亦或者堅持當一個藝術創作者,但一旦踏上藝術這條路,本質上和大師名家沒有貴賤之分,無非就是際遇不同,儘管可能大師的技法、思想更勝於他們。白手起家的藝術家在我們中間比比皆是,當然,出名的也不少,梵高絕對算一個典範了,可惜他沒等到成名成家的那天就英年早逝了。

    當然也有富家子弟熱愛藝術而走上創作道路的,乃至很多富家子弟不僅富,還是“藝二代”,生在富足而有藝術氛圍的家庭裡,可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人就生在羅馬。比如雕塑家楊建平和兒子,不過不多說他們了,很當代的藝術名家了,我們小輩不多品頭論足了。

    當然,國外藝術家可以多說說,國外藝術家的師承關係不像中國這麼森嚴,藝術界很提倡破壞性創新,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當代大師都是刺兒頭,比如安迪沃霍爾、達米安赫斯特、傑夫昆斯,還有現在中國火遍大江南北的KAWS。所以很多表達欲極強的中國藝術家會到國外去發展,國外觀眾、收藏家、畫廊也很買賬,像80年代後感性一代人,名家很多,在國外影響力遠比在中國大,他們的作品最後都出口轉內銷了,不少人回國都當了教授和策展人。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80年代以後的中國藝術家都挺傳奇的。

    4.觀眾

    誰是韭菜?大機率是觀眾吧。

    一個藝術展的收入構成可能就這麼幾塊:

    1.當場成交(機率很小,除非是展銷會性質的藝術展);

    2.門票收入;

    3.紀念品周邊收入;

    4.贊助商的贊助金額勉強也算。

    觀眾哪怕品味再高、積澱再深,也躲不過韭菜鍘刀往頭上一割,畢竟,藝術品是都市男女分割階層的硬通貨,哪怕不能擁有一件真品,也要能說頭頭是道,時刻能拿出看展時的照片,以證身份。說到喜歡這樁事,觀眾中不乏有造詣、由獨立審美的,必然是有極大閱讀量才能達到的境界,必然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才能去品閱大量的藝術品,但限於經濟實力,他們也會購買一點小眾、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亦或者知名藝術家的聯名流水線周邊商品,經濟實惠卻也賞心悅目。

    順帶提一嘴,藝術品拍賣和古玩、工藝美術品拍賣的潛規則大同小異,所謂拍賣場基本上上流圈子裡獻媚討好、熟人間洗白私下裡交易的遊戲場。其中故事我也只是耳聽為虛,不好亂做演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不常聯絡了感情就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