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臉上褶子很迷人

    這句話應該理解為科學是人類按照目前探索的知識量,目前對世界的認知得到的理論體系。所以科學上有一種可證偽性的說法。它是指從一個理論推匯出來的結論(解釋、預見)在邏輯上或原則上要有與一個或一組觀察陳述發生衝突或牴觸的可能。所有科學命題都要有可證偽性,不可能證偽的理論不能成為科學理論。

    正確不等於科學,但是,科學一定正確(在給定的條件和範圍內)。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當然也就沒有永遠正確的科學。但是,世界上相對的真理還是存在的,與之相對應

    的科學在其給定的條件和範圍內,就是絕對真理長河中的相對真理。因此,無論在任何時候科學只能(根據條件和範圍的變化)被髮展。

    以以前的地心說為例就能理解上述內容了,科學知識只是在現有基礎上發展,隨著人類認知的提高,其可能會被證明為非正確的。

    希望答案能解君惑。

  • 2 # 認知維度

    題主所提的問題,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問題。

    關於什麼是科學,關於科學的範疇是什麼,學界還沒有統一的答案,至於科學的研究成果與事實是否一定相符,同樣也是沒有確切地答案。

    不過,筆者可以給題主提供兩個學界的研究參考:

    何全勝《交易理論》對科學標準的研究

    達爾文指出:“科學就是整理事實,從中發現規律,做出結論。”達爾文對科學的認知體現的是一種邏輯實證主義。

    英國哲學家卡爾·波普爾否定了邏輯實證注意,反對科學來自對經驗歸納的觀點,認為經驗歸納不是嚴密的邏輯推理,證實不能作為科學的劃界標準,只有可證偽性才是科學不可缺少的特徵。

    證偽主義的優點在於:可以有效避免對錯誤理論的辯護和教條。如果一個理論不能被證偽,那麼它很有可能是套套邏輯。

    愛因斯坦曾感慨:“沒有一個概念是我深信能站得住腳的,總的來說我也不能肯定我是否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

    基思·斯坦諾維奇對什麼是科學的研究

    科學並不是由內容來定義的。

    科學也不能按照特定試驗器材的使用來定義。

    科學是一種思考和觀察事物以便深入理解其執行機制的方法。

    科學的三個相互關聯的重要特徵:

    應用系統的實證主義

    產生公共知識

    驗證可解決的問題

    科學是否等於正確性

    綜合上面兩個學者對“科學”的研究,可以看出科學與可驗證與否密切相關,而在驗證是否與事實相符的過程中,是存在一個過程的,沒有人能夠給出這個考證過程的統一標準,沒有人能夠給出這個考證過程應該多麼具有系統性、多麼嚴格,因此,當考證的標準不絕對、不唯一時,意味著科學的結論也是有待商榷的。

    科學結論有賴於觀察。在人的所有感知系統中,視覺的資訊處理能力是最為強大的,因此在觀察科學試驗結果時,很多時候依賴視覺的判斷。然而,人的視覺不是絕對可靠的,對於一些過於宏觀或過於微觀的事物,通常需要藉助一些科學儀器來輔助判斷。無論是基於視覺的直接判斷,還是藉助於科學儀器的輔助判斷,觀察和測量精度總是有侷限性的。客觀事物執行過程當中所涉及的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通常是遠遠超過人類可以利用的探測精度。在超過人類可探測精度的參照系統下,原有的科學結論可能不一定站得住腳。因此,科學探究結果不等於必然正確。

    最後,給出筆者在拙作《認知的維度》當中的一句話,送給關注科學思維的網友:

    “人如果認為視覺對世界的感知是真實的,那麼蝸牛也會認為觸鬚對世界的感知是真實的。”

  • 3 # 元維

    我是民間科學哲學土匪,謝謝你的邀請。確確實實,今天的科學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威風。神學,迷信等等,紛紛出籠,大行其道,都敢於和科學叫板了。顯科學已經危機四伏,正在進入未知的哲學領域,這意味著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哥白尼的時代,所以說,當代哲學的任務,就是開闢一個科學新紀元。

  • 4 # 葉猛獁

    科學是一種理解世界的方式。受人們理解世界的能力和歷史發展的次序限制,它並不總是正確的。

    科學方式的基本流程分成幾步。首先,觀察到一個現象;其次,提出一個假說來嘗試解釋這種現象;然後,去發現更多的現象,來嘗試證否這個假說;最後,如果證否了的話,提出一個新的假說來解釋已經發現的所有現象。

    這個過程是不斷重複的。只要發現了一個現象不能用現有的假說來解釋,那麼這個假說就需要推翻。歷史上,被認為正確但後來又被新發現的現象證否的假說有很多。

    舉個例子來看看科學方式。比方說我們都知道牛頓第一定律: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當然,這是在慣性系內。

    雖然我們把它當成一個事實來看待,但是它在本質上依然是假說,只是還沒有被證偽而已。如果我們發現在慣性系內,某個物體在沒有外力影響的情況下,改變了運動速度或方向,那麼牛頓第一定律就是錯的。我們就會尋找一個新的假說來解釋這種現象。

    因為人們觀測世界的方法總是在改變中,解釋現象的假說也在不斷地變化。雖然在很長時間內,某些假說被認為是真的,但是依然有被證偽的可能。

    這就是為什麼,科學不等於必然正確。

    以下這個漫畫闡明瞭科學方法的工作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獼猴桃春季沒有嫁接活,夏季幾月份嫁接?應採取什麼方法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