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劉二丘

    如果沒錯的話,孩子現在應該是小學階段吧。小學階段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時間,毫不誇張的說,孩子小學的階段真的可以影響到孩子初高中的發展,直至影響到大學。

    如果孩子現在處於三年級以下的話,建議你可以將孩子置於書房,然後你在旁邊的書桌辦公或者學習,不干預他作業的完成,但是在旁邊陪著他。再開始作業前,先告訴他,如果有不會的不要提前問你,而是當做考試先往後做,待全部課業完成後再統一解決問題。而你在旁邊陪著他的話,是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讓他知道認真的狀態應該是什麼樣的。

    如果孩子現在處於小學高年級的話,建議將他帶到圖書館,自習室這樣的環境,可以先不用寫作業,可以是看課外書,甚至純粹的坐在那裡,保證不隨意走動不說話就行。如此鍛鍊幾天後,在嘗試在圖書館或者自習室完成作業,當然整個過程需要你在旁邊做好監督管理。

  • 2 # 雲中師語

    如果遇到孩子寫作業話多的情況:首先要合理規劃孩子寫作業與說話的時間,二者要分開時間進行,不能混為一談,寫寫說說,說說寫寫。這就需要給孩子留有訴說的空間和時間,可以把這個時間段安排到寫作業之前,讓孩子把自己經歷的,或者想說的說完,同時家長要當好孩子的傾聽者和引導者,說完之後讓孩子一個人獨立完成作業。如果是因為作業中遇到的問題話多的情況,可以讓孩子在獨立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把有需要問的空下,寫完其他後一起解決,合理規劃說話與寫的時間。第二,讓孩子去做一個別人的傾聽者。一個孩子總是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場合的去說,很多時候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只管自己的需求,不管周圍人的需求,在於孩子交談的過程中不僅要家長聽孩子去說,還要讓孩子去認真傾聽別人,並不能隨便打斷別人說話,當一個認真的傾聽者。

  • 3 # 綠語籬說

    這個我們需要判斷區分一下,是孩子本來就有很多話要跟家長說呢?還是僅僅在寫作業的時候,因為對作業的畏難、抗拒和煎熬,而無意識的逃避,逃避的方式就是用說話來緩解作業帶給他的壓力。

    有的家長,每天放學以後要求孩子第一時間先完成作業,但是孩子在學校裡悶了一天,有很多的事情和想法需要跟家長溝通交流,在溝通中,孩子的壓力和傾訴慾望會得以釋放和滿足。

    建議家長在孩子放學後,能給孩子一個緩衝的時間,吃吃東西,喝點水,跟孩子輕鬆地聊聊天,幫孩子補充能量。這樣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就會比較專注,不至於太分心。

    如果孩子對作業有排斥、畏難、拖拉、磨蹭、分神的狀況,且形成了常態。這就需要家長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從孩子的問題入手,找到問題背後形成的真正原因,而不要只關注於孩子說話的表面現象。

    需要提高基礎,打通知識點,就去想辦法幫助 孩子,觀察到孩子有哪些心理需求,就去儘量的滿足。必要的時候,家長可以陪陪孩子,孩子寫作業,家長可以在旁邊專注地看書,觀察孩子有哪個點卡住了,可以適時地指點一二,孩子求助,也要積極迴應。

    如果孩子總是分神跟家長說話,家長可以認真的跟孩子說,“媽媽很喜歡聽你說話,等寫完了以後咱們再痛快的說。“關鍵在於家長對待孩子的說話,是不是持平和理解的態度。當孩子忘記了,再次說話的時候,家長可以用一個輕輕地“噓“的動作示意孩子。輕鬆有趣、溫和堅定的提醒,遠勝嘮叨、責罵和壓制。

  • 4 # penny佩珊

    首先,要看孩子處於什麼年齡階段。不同年齡段會有不同的方法。

    如果是學齡前兒童,孩子寫作業時話多,更多的是想得到家長的肯定,建立自信。比如:爸爸/媽媽,你看我這個ong寫得好不好?這個階段孩子不是不專注,切忌在這個階段將孩子劃入專注力差的行列。

    如果是1-3年級,我們需要建立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這時,需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例如周邊比較安靜,書桌上無其他雜物,家長可在一旁看書或者完成自己的工作,但切記產生較多雜音。同時,可以給孩子用計時器或者沙漏,進行某項作業前,商量好時間,然後開始計時,這時孩子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記得目標完成後,給孩子以鼓勵,最好有儀式,例如小勳章記錄本等,建立孩子成就感。

    如果是4-6年級,這個時間孩子的學習習慣已養成,對學習科目開始具備初步的判斷力。所以如果是這個階段出現寫作業話多,需要從幾個方面來分析:第一,孩子是寫每科作業都話多,還是某一科目的時候話多?第二,孩子話多時,是對於題目有疑問還是單純聊天,不想面對題目?如果孩子做作業每一科目都話多,那麼有可能是學習習慣沒有建立好,這時候要嘗試建立好的學習習慣,方法見上一段。但是因為孩子年齡已變大,所以建立的難度和時間的長度都會增加,做家長的要有信心和耐心。如果單純是某一科目話多,家長需判斷孩子是不是學習這科目比較吃力,需不需要積極與老師溝通,或者是否要增加輔導班。一定要判斷清楚。

    如果是進入初中後,做作業話多。建議家長可以考慮將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成年人,與孩子溝通,瞭解他內心的想法,這個階段的孩子足以明辨是非,表達情緒。我們需要經過溝通,和孩子達成共識。

    記住紀伯倫的詩,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一名男生,怎樣看待“矯情”這個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