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懿諾
-
2 # 傳人旋風
入伏為什麼吃羊肉
儘管“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但很多地區有“大伏天吃羊肉”的傳統,當地人認為,夏天吃羊肉吃得大汗淋漓,可以“發汗排毒”。
據說,入伏吃羊的習俗源於對炎帝和祝融的崇拜,以及對彭祖善於烹羊的傳承,最早盛行於漢代。漢代揚暉在《報孫會宗書》說:“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現在這種習俗流傳下來,入伏後新麥成熟,新酒釀成,羊肉肥美,許多羊肉館在這一天都推出全羊宴。
中國魯西南、蘇北、皖北、豫東等地區都有三伏天“伏羊”(即三伏天品食羊肉)的傳統。因為當地人認為此法能“以熱治熱、發汗排毒”,所以,這些地區長久以來流傳著“夏天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大暑吃羊肉湯,冬天不用穿絨衫”的說法。
三伏天吃羊肉有一定的養生依據。中醫有在“三伏天”進行“冬病夏治”的傳統,吃伏羊屬於“三伏補”的一種,如果人體體質裡有固有寒氣,三伏天吃羊肉散寒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那些需要冬病夏治的患者來說,適時多吃羊肉可以祛溼氣、避寒冷、暖胃生津,起到保護胃腸的作用。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說過,年老時體弱多病,是因為少壯時太貪涼。因此,在夏天適當的吃點熱性食物對身體健康是有益的。
-
3 # 之蝶
伏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中醫講究冬病夏治,冬天容易犯的疾病多是溼,淤阻導致的,羊肉有補氣血的功效,所以伏天吃羊肉對養生來說很好!
-
4 # 東郭老頭
消暑避暑是伏天中人們最在意的,日常的消暑方式是熬製綠豆湯,記得小時候上學,書包裡總會帶一杯加了冰糖的綠豆湯,來消暑解渴。
而在中國徐州、上海、遼寧等省的許多地區卻有伏天吃羊肉的習俗。
那麼三伏天為什麼要吃羊肉?
一、伏天吃羊肉可以使人體大量排汗,逼出體內陰寒毒邪,進而達到“夏季進補,儲備冬天耐寒能力”的效果。
二、伏天人們吃生冷較多,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脾胃虛寒,而羊肉可以暖胃生津、保護胃腸。
三、伏天炎熱,是治療冬天因寒而出現的腰膝冷痛、腹部冷痛、肩周炎、風溼性關節炎、哮喘、老慢支等病症的良好時期,對減輕或治癒疾病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需要注意的是,伏天吃羊肉應配以清淡的原料,如冬瓜、玉米、蘿蔔等。調料也要少放辣椒、花椒、大料等辛燥之品。另外,伏天吃羊肉並非人人適合,體內積熱、長瘡癰、貼伏貼的人需忌食。
-
5 # 無名觀
入伏吃羊肉大多在蘇魯豫皖交界處一帶,尤其是徐州最為典型。其原因與彭祖有關。
徐州菜雖然不是中國幾大菜系之一,卻可以成為所有菜系的發源地,因為彭祖是廚師老祖,所以在吃上面,徐州有著特殊而悠久的歷史傳承。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徐州地區產山羊,山羊屬性和綿羊不同。
為什麼入伏吃羊肉?
入伏之後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期,
天熱就會排汗,排汗實際上就是排毒,是人體自我調理的一種方式,在夏季進行。而善為道者,輔自然而已,在必要的時候加速加量排汗。
從中醫角度來說,天熱的時候,人的陽氣在外而內部空虛,所以夏天比其他季節容易鬧肚子,容易著涼。所以也儘量不要吃冰冷的食物和飲料。
因為陽氣在外,所以要對內的陽氣進行補充,其中姜是比較常見的食物,老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找醫生開藥方。就是用姜來補充人體內部陽氣。
但是姜不好多吃,也不好吃而羊肉溫熱,是比較好的溫補方式。所以有了入伏吃羊肉的傳統。
在所有的烹飪方式之中,羹湯是最容易發汗,補充內部陽氣的,所以羊肉湯是最好的溫補方式。
總結一句就是徐州地區繼承傳統,順應天地自然規律,以本地特產食材,形成的地域習俗。
-
6 # 光伏魚家
羊肉取暖,有病之人不能吃。我們這裡說,冬天吃羊肉保暖,補五臟,夏天吃羊肉,發裸風。五臟有毛病,千萬不能吃。
回覆列表
儘管“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但很多地區有“大伏天吃羊肉”的傳統,當地人認為,夏天吃羊肉吃得大汗淋漓,可以“發汗排毒”。
據說,入伏吃羊的習俗源於對炎帝和祝融的崇拜,以及對彭祖善於烹羊的傳承,最早盛行於漢代。漢代揚暉在《報孫會宗書》說:“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現在這種習俗流傳下來,入伏後新麥成熟,新酒釀成,羊肉肥美,許多羊肉館在這一天都推出全羊宴。
中國魯西南、蘇北、皖北、豫東等地區都有三伏天“伏羊”(即三伏天品食羊肉)的傳統。因為當地人認為此法能“以熱治熱、發汗排毒”,所以,這些地區長久以來流傳著“夏天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大暑吃羊肉湯,冬天不用穿絨衫”的說法。
三伏天吃羊肉有一定的養生依據。中醫有在“三伏天”進行“冬病夏治”的傳統,吃伏羊屬於“三伏補”的一種,如果人體體質裡有固有寒氣,三伏天吃羊肉散寒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黃帝內經》有記載:“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可見對於那些需要冬病夏治的患者來說,適時多吃羊肉可以祛溼氣、避寒冷、暖胃生津,起到保護胃腸的作用。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說過,年老時體弱多病,是因為少壯時太貪涼。因此,在夏天適當的吃點熱性食物對身體健康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