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hug無恨生

    臺灣電影和大陸電影的成就主要體現在整體來說影響力有限的「文化輸出」上。其實在本世紀以前,無論是臺灣電影還是大陸電影,主導的都是政府。大陸在解放後大部分時間電影都處於樣板戲階段,文革期間更是死絕,無甚可談;最近幾年大陸電影市場化加速,經濟效益顯著,但面對的主要市場依然僅僅是大陸本身,每年電影出口產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臺灣電影長期以來作為香港電影的主要出口市場被壓制得體無完膚,成功的商業化作品寥寥可數,直到08年的《海角七號》才開始迎來一點轉機。

    而香港方面,從上世紀初電影工業引入,至20年代默片、30年代有聲片、戰爭時期湧入的上海電影人主導的黃梅調電影,以及後來的全粵語電影,整個電影工業發展有條不紊,大公司、技術、人才、裝置亦逐步完善。70年代末的香港電影業的「新浪潮」雖未形成商業上的成功,但儲備了一大批成熟的導演,終於在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迎來了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80年代,香港電影無論產量、票房,還是質量、藝術性均創造出驚人奇蹟,是少數能夠在好萊塢龐大勢力下仍然能夠茁壯成長的電影基地,電影總產值一躍成為世界第二位,更作為亞洲第一電影生產出口基地被譽為「東方好萊塢」。當時在香港以及臨近的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南韓等地,不論戲院還是影帶租賃市場香港電影皆地位超凡。

    香港電影最大的成功在於以商業市場為導向,注重迎合觀眾口味,因此能用成熟的型別片開啟市場。最典型的如70年代的李小龍與80年代的成龍、洪金寶共同掀起的吹襲西方電影市場的功夫熱,以及針對華語市場的警匪片(成龍、周潤發)、喜劇片(許冠傑、黃百鳴、周星馳)、古裝武俠片(王祖賢、林青霞)等等。

    與商業的成功結合加快了電影工業的發展,如成熟的電影製作流程、影歌雙棲的明星制度、電影票房操作等等。電影產業化使得一批具有雄厚經濟實力的電影公司應運而生,如新藝城、嘉禾、美亞、德寶、寰亞等。這些大型電影公司雄厚的資金實力、強大的組織和動員能力,加上香港導演神級的拍攝速度,一時間港產片雄霸東方,成了亞洲電影的象徵。

    當然90年代以來由於種種原因香港電影由盛轉衰,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香港電影曾經創造的偉大成就,是大陸電影、臺灣電影從未有過,現在看來短時間內也不可能擁有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武則天禁止屠宰,大臣張德殺羊請客被舉報,女皇是如何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