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050244292591342

    貝聿銘是當代偉大的建築設計學家,他的作品眾多,遍佈世界許多地方。僅在中國,就有蘇州博物院,廣州的白天鵝賓館,北京香山賓館,都為一時傑作!

    社會是發展前進的,古人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我不贊同用“最”字去表達對一個人的讚美和評價,這絲毫也不影響貝先生的貢獻和光輝!

  • 2 # 此間似是故人來

    貝聿銘留給全世界許多經典建築,讓世人見識了華人在現代建築上最卓越的才華,堪稱一代傳奇,自成大家!

    一、代表作之巴黎盧浮宮金字塔入口:這座鑽石一樣的金字塔征服了無數法華人,點亮了巴黎城,徹底復活了800歲的盧浮宮,作為法國著名的地標驚豔了全世界!

    三、代表作之香港中銀大廈:香港中銀大廈樓高七十層,以竹子(節節高)的形象作為建築主題,外形極富想象力。

    另外還有中國銀行總部大樓,北京香山飯店,德國曆史博物館等著名地標性建築。作為世界現代建築界的“王者”,102歲的貝聿銘,從他誕生在富甲一方的蘇州貝氏家族開始,就註定是一個傳奇!

  • 3 # 一老沈一

    貝聿銘先生是享譽世界的華人建築大師,以設計大型優美的城市建築和建築群著稱。

    他祖籍蘇州,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廣州。1935 年赴美,先後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建築工程。

    1939年畢業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爆發,無法回國,遂在波士頓、紐約及洛杉磯等地從事建築設計,後曾參加美國國防研究委員會一個小組的工作。 1945-1948年,擔任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助理教授。 1948年,加入紐約市韋布與納普建築事務所,任設計部主任。他與該事務所領導人地產業巨頭W.澤肯多夫合作,設計了丹佛的高空中心的住宅(1955);芝加哥海德公園住宅重建工程(1959);蒙特利爾瑪麗居民點(1965)。

    1955 年起,貝聿銘先生設立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事務所早期的著名作品有—— 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的全國大氣研究中心;紐約州錫拉丘茲的埃弗森美術館;中國臺灣省的盧斯紀念教堂等。

    1960年,被選為紐約市肯尼迪國際機場的設計人。1964 年,設計哈佛大學的肯尼迪紀念圖書館。 1978年,他設計的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落成——優美的三角形平面佈局被譽為是他最傑出的成就之一。 除公共建築之外,貝聿銘先生還積極從事城市改建規劃工作。曾受聘設計紐約市會議中心、新加坡辦公樓群體和達拉斯交響樂大廳。

    他的其他主要作品有——波士頓約翰.漢考克塔樓(1973);印第安納大學博物館(1979);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的西翼(1980);雀巢公司總部(1981);埃爾帕索塔樓(1981);北京香山飯店(1982)等。 在國際建築界,一般認為,貝聿銘先生的設計,“屬於流行的國際風格立方體外形與不規則輪廓的延續和改進,然而他在處理幾何形體及利用不同材料、空間與面層方面,卻以構思大膽和手法巧妙見長。”(不列顛百科全書語)

    他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曾引起廣泛爭議的,是法國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但即使不贊成者,仍同意貝聿銘是“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這個評價。

    貝聿銘先生1990年退休。但繼續進行設計,比如1995年的香港中銀大廈和蘇州博物館等。 貝聿銘先生一生榮獲眾多建築獎項——1979年美國建築學會金獎;1981年法國建築學金獎;1989年日本帝賞獎;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1986年美國自由獎章等。 說到個人的感受,倒是覺得貝聿銘先生為法國羅浮宮設計的玻璃塔萬分精彩,使簡潔明快的現代風格與氣勢雄偉的古典建築相得益彰、渾然天成,不僅沒有絲毫違和感,反而覺得沒有哪一個都是巨大遺憾。再有就是喜歡香港中銀大廈的設計。一位香港作家,寫到1997迴歸前的英國政府和港督與中國的博弈時說到,有風水先生早就預言,中銀大廈像一把利劍插於港督府背後——彭定康輸定了。還有,喜歡蘇州博物館的設計,在彰顯傳統風格的基礎上,融入了那麼多現代元素,大美。 所以,不必字首一個“最”字——貝聿銘先生肯定是頂尖的。樓上的高人也說得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就相信這個民族一定能才人輩出就是了。

    (圖片選自網路)

  • 4 # 信陽美

    久仰貝聿銘先生大名,為此在蘇州特地參觀了貝大師設計的蘇州博物館。雖然需要預約,但來參觀的排隊人流還是達到百米以外。該館與當地園林建築珠聯璧合,如同一塊嵌入蘇州大地的鑽石驚豔無比!據說貝老曾拒絕了在故宮附近建現代化飯店的設計,可見老先生的境界和格調之高。

  • 5 # 文彬說建盞

    蘇州博物館。

    這是老先生的家鄉,也是他的根。

    去過蘇州博物館的朋友一定深有感受,老先生把江南水鄉的靈魂安在了蘇州博物館。那種江南白牆黑瓦的建築,那種水與房子的關係,那種江南文化的底蘊,那種江南建築的氣質,曲折之間,博物之間,人們感受到不是博物館文化所單純帶來的感染,還有這座博物館所傳遞的生生不息的信念,哪怕沒有瀏覽過江南水鄉風情的人,但凡來了蘇州博物館,彷彿也就立足於江南的最高點。

    倘若沒有老先生的這份基因,恐怕這種神似的感覺,沒有設計師能夠做到如此美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了婚的男女有多少個異性閨蜜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