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勤思齋書畫工作室
-
2 # 百姓書畫
齊白石在贈給徐悲鴻的畫《月下尋歸圖》中,題了一首詩:
草廬三顧不容辭,何況雕蟲老畫師。
海上清風明月滿,杖藤扶夢訪徐熙。
可見,徐悲鴻三請齊白石確有其事,而且還讓白石老人非常感動。徐悲鴻為什麼執意要請齊白石出山呢?
這得從徐悲鴻擔任的角色說起。大家都知道,徐悲鴻對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做出過巨大貢獻。當時,徐出任北京藝術學院院長(上世紀二十年代),急需一位德才兼備的畫壇大師來提高師資力量,誰最符合這個要求?不用說,齊白石是不二人選!可是,齊白石只想窩在家裡畫畫,不是那麼好請的。
徐悲鴻先後兩次來到北京西單跨車衚衕,請齊白石到藝術學院任教,都被白石老人謝絕了,理由很簡單:我老了,耳不聰,目不明,恕難從命!再說,當教授這麼重要的事,怕誤人子弟,您還是另請高明吧...
其實,齊白石拒絕徐悲鴻,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說白了,就是心裡沒底。為什麼?齊白石木匠出身,沒進過學堂,講課沒經驗,怕被其他老師和學生笑話,當眾出醜。徐悲鴻兩次遭拒,碰了一鼻子灰,但他沒有放棄,過了不久,又去敲齊白石的門了。
這次齊白石不好再拒絕了,說出了自己的顧慮,徐悲鴻一聽,樂了,這都不是事:您雖未進過學堂,但教授的資格,在於有真才實學,不計較出身。您把傳統寫意和民間繪畫的技巧融為一體,形成自己的風格,就衝這一點,不僅能教學生,教我徐悲鴻都沒問題!
為了徹底打消齊白石的顧慮,徐悲鴻還提意:您上課時,多作畫示範指點,少講理論,另外,我在一邊陪你上課,沒人敢笑話你!
齊白石聽了很受感動:徐院長您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我還叨叨個啥,那咱就試試?
於是乎,齊白石便成了北京藝術學院的老師。
開學那天,徐悲鴻以極高的規格迎接齊白石,不僅親自把他接到學校,而且還在全校師生面前做了隆重介紹,讓齊白石站穩了腳跟。
不僅如此,上課時,徐對齊的關照也讓人感動:考慮到齊白石年紀大了,身子骨經不起折騰,冬天,在講臺邊生上火爐,夏天,裝上電風扇,颳風下雨,派車接送,從不怠慢。
從徐悲鴻三請齊白石可以看出,他對中國的美術教育事業是何等上心,可謂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值得現在的教育部門領導好好學習!
-
3 # 快雪堂書法
關於三請齊白石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一事,其實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林風眠三請齊白石; 還有一種說法是徐悲鴻三請齊白石。
事實上,兩種說法都有一定的偏差。
一、林風眠三請齊白石至北平藝專任教齊白石的《自述》中曾說過,他六十五歲那年,也就是民國十六年。
林風眠當時任國立北平藝術專門學校的校長,請他去教中國畫。
一開始,他有顧慮,沒有答允,後來林再三請他,只好無可奈何地去了。
到了之後,得到校長、同事和學生的尊敬和肯定,對此印象深刻。
二、徐悲鴻三請齊白石任藝術學院國畫教授對於徐悲鴻的“三請”,在《白石老人自述》中,隻字未提。 但在20世紀30年代初,齊白石曾寄贈徐悲鴻《杖藜扶夢訪徐熙》:“草廬三請不容辭,何況雕蟲老畫師……戊辰秋,徐君悲鴻為舊京藝術院長,欲聘餘為教授,三過借山館,餘始應聘請。”
齊白石的兒子齊良末說,他父親曾說過:“徐先生真是有耐性的人哪,我兩次沒答應他,第三次他還是客客氣氣地來請,我平生愛臉面,不好再推辭,只好教教看。”“從這以後,我和徐悲鴻成了忘年之交。”
綜合以上的說明,林風眠 “再三勸駕”之後,齊白石至北平藝專任教當的是“教習”。
林風眠走後,或許是齊白石辭職,或許是因為學校改制、換校長等停聘、待重聘。
於是,藝專已提升為藝術學院,才有了徐悲鴻 “三請”,聘請齊白石為“教授”。
回覆列表
徐悲鴻先生與齊白石老人之間的友誼,是畫壇的的一段佳話。透過這段友誼,使我們更加了解徐悲鴻先生的藝術涵養,要知道徐悲鴻先生一直倡導用西方藝術改造中國畫,並且將西方藝術的素描訓練當作美術教育的必修課,一直影響至今。哪麼他為何對一名傳統中國畫家如此推崇,並結成忘年交呢?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對傳統中國畫藝術的熱愛
雖然徐悲鴻先生在美術教育上提倡素描至上的理念,但他的主要目的是想透過素描改變中國畫造型問題,而不是全盤否定中國畫。並且徐先生早年學畫也是從中國畫開始,書法造詣也很高。對於傳統中國畫他是即熱愛又無耐,傳統繪畫的造型問題(特別是人物畫)一直困擾著他,透過留學學習西畫使他找到了解決方法。所以他提出“古之法佳者繼之,垂絕者改之”的觀念,都是出於對祖國傳統藝術的熱愛。
二、對齊白石國畫藝術的欣賞及對藝術家的尊重
在中國自古都有“文人相輕”,當然也包括藝人,但在徐悲鴻身上就不存在。在他跟齊白石見面交談後,他跟齊白石有相同的人生經歷,並發現齊白石對中國畫的變革和創新更符合中國畫的發展,也跟他的初衷相吻合,所以出於對中國畫的熱愛和對齊白石藝術的認可,徐悲鴻才誠懇的“草廬三請”齊白石出來任教。
從上我們可以看出徐悲鴻先生是何等的高風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