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玩地

    香港其實是有一定規模的農業發展,而且有一個部門,叫“漁農自然護理署”,特別管理相關事宜。

    香港農業概況

    目前香港的農業情況,主要是透過精耕細作,向本地消費者提供優質的鮮活食品,在過去的數十年,小規模密集的蔬菜及禽畜生產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稻米生產的重要性,現時香港約有2,500個農場,直接僱用了約4,300個農民和工人。

    其中不得不提園林業,香港的園藝作業現在是最重要的農地用途之一。栽種作物包括以十字花科、菊科和多種水生蔬菜為主的食用作物,及包括劍蘭、百合和菊花等園藝作物,在2018年底,用作生產蔬菜、花卉、雜糧作物及果樹的耕地面積分別為311公、118公、28公和278公頃。

    香港農業資料

    在2018年香港本地的農業生產總值為10.34億元港幣。它包括農作物生產的3.48億元、牲畜生產的3.49億元和家禽生產的3.37億元。

    香港每日平均生產蔬菜41公噸、活雞11,700只及生豬290頭。

    在2018年香港農產供應全港所需蔬菜的1.8%,活家禽的100%及活豬隻的8.2%。

    香港本地生產的作物主要為葉菜及高產值的切花。

    香港本地禽畜業的新趨勢是農場數目下降但農場生產規模上升。肉豬生產在牲畜業佔有著主導地位,而家禽業則以生產肉雞為主。

    這就是香港農業的基本情況。

    另外特別提一下,香港還有不少結合網際網路和康養的農場,也是很有特色。

    希望對您有一定幫助。

  • 2 # 竹籤竹製品

    香港是一座高度商業化的國際都市,我們更多的是瞭解香港高速發展的經濟,但是對香港的農業瞭解所知甚少,甚至不少人認為香港沒有農業,事實上,香港還是有農村與農民。

    香港農業發展現狀

    香港本土農業主要是透過精耕細作,向本地消費者提供優質的鮮活食品。在過去的數十年,小規模密集的蔬菜及禽畜生產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稻米生產的重要性,現時本港約有2400個農場。它們直接僱用了約4300個農民和工人。

    農業政策

    奉行自由市場的政策原則。除特殊情況發生,社會的資源概由市場力量決定,政府積極不作干預。

    政府負責因應發展現代化、生產效率高、安全及環保的農業生產所需 ,提供基礎設施和技術支援服務 ,但業界仍需按照市場力量自行作出調節。

    漁農自然護理署除研究引進適合本地環境的生產技術(環控溫室精耕蔬菜)之外更致力協助業界掌握市場新機會。

    農地利用

    園藝作業現在是最重要的農地用途之一。栽種作物包括以十字花科、菊科和多種水生蔬菜為主的食用作物,及包括劍蘭、百合和菊花等園藝作物。

    在2018年底,用作生產蔬菜、花卉、雜糧作物及果樹的耕地面積分別為287公頃、121公頃、12公頃和265公頃。

    申請農用構築物批准書

    根據地政批地條款,在有土地契約的私人農地上興建農用構築物(如溫室、禽畜舍、孵化室、養魚池、儲物室 等) ,須向地政總署申請農用構築物批准書。為方便農友,漁農自然護理署會代地政總署接收及初步處理有關申請 。如申請涉及商業性用途或政府土地,漁護署會將有關個案轉交地政總署直接辦理 。

    農業生產

    在2018年本地農業生產總值為九億四仟五百萬元 。它包括農作物生產的二億九仟二百萬元、牲畜生產的二億五仟九百萬元和家禽生產的三億九仟四百萬元。

    每日平均生產蔬菜41公噸、活雞11,100只及生豬235頭。

    在2015年本地農產供應全港所需蔬菜的1.8%,活家禽的95.1%及活豬隻的6.1%。

    本地生產的作物主要為葉菜及高產值的切花。

    本地禽畜業的新趨勢是農場數目下降但農場生產規模上升。肉豬生產在牲畜業佔有著主導地位,而家禽業則以生產肉雞為主。

    香港農業存在的問題

    香港是一個農產品高度依賴進口的經濟體。在2013年,本地蔬菜的市場佔有率僅為2%,鮮花佔27%,生豬和活家禽分別佔7%和60%。作為充分開放的自由港,超市貨架上隨處可見的是來自東南亞的大米、內地的綠葉菜、北美的漿果橙子、南美的牛

  • 3 # 吃西瓜的群主

    香港是個好地方,但是佔地面積比較少。農產品基本靠大陸和進口,想自己種點吃,也許能夠滿足,因為很多蔬菜水果都可以盆栽。但是要想靠這個做生意的話,絕對是個難題,土地限制了種植範圍。但是用最新的無土培養技術應該可以參考,不管怎麼樣,都要解決空間問題,希望老闆早日發展香港農業。

  • 4 # 農村話癆

    首先香港本身的土地面積非常小,又是一個國際貿易的超大城市。所以說對於農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制約,一方面是土地的限制,因為農業最終依賴的是土地,當然如果說發展農業的話,一定要克服傳統的以土地為介質的傳統技術,研發並使用無土栽培技術,並大範圍使用,使農產品得以高產高量!因為只有高產高量才會有市場,才會有利潤,香港的大部分農副產品依賴與進口,相對價格、利潤空間也比較高,有了產品,和高利潤的支援,新型農業才能讓“新農民”有利可圖。這是一個良性的迴圈,畢竟沒有利潤的事情是沒有人願意做的,更何況是在以國際貿易,金融業為主的中國香港!總上所述,發展香港農業的關鍵在於農業技術創新、高產量的輸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知道很有可能分手,還應該堅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