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穆大強123
-
2 # 文字的二三事
漢代樂府民歌《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詩的大意是:
上天啊!我想和你結為知己,長長久久,永不斷絕。惟有群山沒有了峰頭,江水枯竭,冬天響雷,夏天降雪,天地合二為一,才敢和你訣別!
唐代詞人溫庭筠的《更漏子·玉爐香》: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的大意是:
玉爐香氣嫋嫋,紅蠟落淚,映照畫堂惹秋思。眉毛翠黛稀薄,鬢髮似殘雲,夜晚漫長枕被寒涼。
午夜秋雨敲打梧桐樹,對待離思情苦不管不顧。一葉葉,一聲聲,滴落空階直到明。
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的大意是:
你問我回家的日期,其實我也不是太清楚,只見巴蜀的夜雨漲滿了秋池。何時能與你秉燭夜談,就像現在的巴蜀雨夜之時。
唐代詞人韋莊的《應天長·別來半歲音書絕》: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難相見,易相別,又是玉樓花似雪。暗相思,無處說,惆悵夜來煙月。想得此時情切,淚沾紅袖黦。詞的大意是:
離別半年音信全無,一寸離腸萬千愁結。難於相見,易於離別,又是一年閨樓上的梨花白似雪。
暗暗地思念,無處訴說,夜色朦朧悵然若失。此時的思念最為情真意切,淚水沾溼紅衣,留下點點淚痕。
宋代詞人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詞的大意是:
我住在長江的源頭,你住在長江的末尾。日日思念你卻見不到你,雖然我們飲用的都是長江水。
江水何時停止流淌,離別之恨何時完結。只願你的心思如我的心思一般,定然不會辜負你的相思情意。
-
3 # 滄海有文化
韋莊的《思帝鄉》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休”
這是一首愛情詞,透過描寫一個天真浪漫的少女熱情大膽地追求愛情的故事,表現了她愛情專一的優秀的品德和敢於反抗封建禮教的鬥爭精神。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裡,似乎表達愛情更多的是男人的事情,尤其是在幾百年前那麼封建的社會環境裡,女子要三從四德,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卻已經有如此解放思想,大膽追求愛情的女子,怎能不令人肅然起敬?
-
4 # 昌國7504
古今中外的愛情詩讀過很多,先說拜倫的《雅典的少女》:
拜倫是十九世紀英國的浪漫主義作家,他的詩作當時風糜了整個歐洲及美州大陸,其代表作就是《雅典的少女》。這首詩四個自然段的結尾,都是用的:“你是我的生命,我愛你!”。拜倫連用四個“我愛你”,將心中對雅典的那位少女的真愛,透過詩的語言,真切地渲洩在自已的詩作中,讓讀者感知在作者心中那滾燙的熱情,所包含的對此女全部的真情。
中國的古典愛情詩,當數《詩經》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然後是唐詩,宋詞中的大量的愛情詩篇。和近代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戴望舒的《雨巷》,劉半農的《教我如何不想他》等等。這些都是流傳很廣的,影響很深遠的愛情詩中的精品。
在國外的愛情詩中,還應特別的提一提印度名作家泰戈爾的愛情詩。他的有名的散文詩集《遊思集》,《園丁集》的詩句:是不是你的心,已經迷失給那在無邊的寂寞裡向你呼喚的愛人?狂野地跳動的是我自已的心——我不知道怎樣使它平靜。
要想寫好愛情詩:
首先,必須直抒胸臆,將心靈中最美好的情感,用優美的語言表現出來;
其次,切記不可“為賦新詩強說愁”,從頭腦中硬擠出一些類似愛情的句子出來;
再次,詩中一定要充滿激情,讓心靈的激情一洩千里,感人致深;
真正感人的,能夠令讀者產生聯想的,調動讀者生活經歷的,在讀者心中產生共鳴的愛情詩;都是作者的生活經歷,然後透過純真的語言,激情的心靈律動,和對愛情的最深刻的感知後,由心靈流出的,自已所經歷的刻骨銘心的生活片斷。
最後,借用稼軒名句:而今盡識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回覆列表
我認為舒婷的這首《致橡樹》,是一首極好的愛情詩: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這些都還不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也像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裡: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這首詩透過整體象徵的藝術手法,用“木棉”對“橡樹”的內心獨白,熱情而坦誠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獨立又深情相對的愛情觀。可以看出,詩人在選取詩歌創作材料時有著精心的設計:橡樹是那樣適合代表男性的陽剛之美,而木棉則又是那樣貼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強自立以及與男性平等的要求。這首詩一誕生,橡樹和木棉,就成為中國愛情詩中一組嶄新的意象。
2.詩篇一開始用了兩個假設和六個否定性比喻,表達出了自己的愛情觀:她既不想高攀對方,借對方的顯赫來炫耀虛榮;也不想一廂情願地淹沒在對方的冷漠濃蔭下,獨唱那單戀的歌曲。作為女性,她預設應該具有脈脈含情的體貼和溫柔,但又認為不能僅僅停留在這種狀態;她承認鋪墊和襯托能使對方的形象更加出眾和威武,但又覺得這仍不能代表愛情的全部。為了對方,自己應奉獻出“日光”般的溫暖,應傾瀉出“春雨”般的情意。但她並不滿足於這些:“不,這些都不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詩人鮮明地表示她必須和對方站在同等的位置——你是樹,我必須是樹且是同樣高大挺拔的樹;你站著,我也必須站著,且要平等地立於天地間。
3.詩人描繪了理想愛情中的男女應有的姿態:“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他們心心相印,息息相通。這木棉用一種為橡樹自豪、為自己驕傲的口吻說道:“你有你的銅枝鐵幹,象刀,象劍,也象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象沉重的嘆息,又象英勇的火炬。”顯然,木棉深深懂得她和橡樹各自的特點和價值。她接著以“分擔寒潮、風雷、霹靂”和“共享霧靄、流嵐、虹霓”表達出真正的愛情應當同甘共苦的信念。他們表面上“彷彿永遠分離”,實質上卻“終身相依”。“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詩人認為:愛情,不僅止於傾慕對方“偉岸的身軀”,而是把對方的事業追求、理想信念也納入自己愛的懷抱,在精神上完全相融相通,“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美好的愛情,就應該像兩株橡樹一樣,互相成全,互相平等,相知相守,一同站立出愛情,共同灑下綠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