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璦輝文學書法

    有的資料又說“橫如千軍陣雲”,千軍也好,千里也罷,不管哪種說法,都是說楷書書法裡的“橫”畫要寫得有氣勢,特別是單寫的時候。

    一、不能單純說橫畫寫得輕還是重。書法是藝術,與平常書寫有差異,一件作品,一個字,甚至一個筆畫,在書寫的過程中,都是有變化的,否則就不是藝術了。

    二、就單個筆畫來說,其運筆都應具備“起、行、收”三個過程。橫畫,起筆稍慢略重,手腕適當旋轉,筆畫粗些;行筆稍快略輕,手腕用力平穩,筆畫稍細;收筆重頓回鋒,完成整個運筆過程,筆畫略粗。這樣一波三折,富有藝術韻味,有起有收,就像一件事情,有頭有尾。或者像小說故事情節有開頭、發展、高潮和結局一樣,引人入勝,值得品味。

    三、橫畫有輕重、粗細還不夠,單獨一個橫畫時,比如“一”字,應該寫得比較長一些,才能體現態勢和氣勢。某字有多個橫畫時,至少應該有一個“橫”寫得長些。如下圖“安”字,中橫很長,非常突出,顯得有氣勢。

    四、橫的態勢不僅透過輕重、粗細和長短來體現,還有一定的傾斜度,不能寫得像數學裡的水平線那樣,就沒有趣味了。就好像我們的生活,單調就會乏味,總會想辦法讓生活豐富多彩。這個傾斜度恰好體現了這個道理,橫畫略傾斜,左低右高,好比我們坐過的翹翹板,有起有落,富有動感。如果寫成水平線那樣平,還有什麼動感呢?下圖一,兩個字的中橫便能體現出動感。

    綜上所述,橫畫的態勢要從輕重、粗細、長短及動感傾斜等方面來體現。

  • 2 # 狂喜淡墨a

    橫如千里陣雲,此話源自《筆陣圖》,表述意態,古論書,記載源為《筆陣圖》,所論無筆法實質,僅僅以意念想象,一如記敘文與詩言一樣,後人詳解用筆技法,始祖論筆,如詩意似論意境,後人之論易識易解,盡力實論,而始祖玄論,幻化自然之境,上圖橫,放大韻染有云狀,誇大乃千里陣雲。

    此幅二橫,無雲狀了,屬於一條骨骼,右橫堅硬而如肋,左橫如肘骨。

    橫風疾雨,也是比喻橫劃之勢,之態,其橫筆勢,為勁利飄逸,古云:清勁峻拔,飄飄不凡,世謂橫風細雨。如下圖繁體字之三細橫。如此玄幻之喻,有詩情畫意。筆陣圖的形容,千里陣雲,只有意會,分角度切入意會想象,可為輕盈之解,亦可穩重之釋,視為一千個莎士比亞,一千個哈姆雷特,異解同類,皆為用筆之法意。

    《筆陣圖》,言書道謂精微玄妙,意會而不明論,文始即雲:“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重乎銀鉤。”即用筆為首,筆勁力如銀鉤,鍾繇則更玄乎“用筆者天也”。今日吾輩何能解天行之道。衛夫人云:“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書道畢矣。”綜之“取萬類之象”。

    由此可知,理解古人論書,一般從自然萬物之形,天地乾坤之道,道法一理,人與道法也一理。

    總之,中國書法藝術,玄(深厚)學,除形狀,唯心是也。心有多大,藝術之景有多高。何為魄,神靈,魂,一如千里陣雲之勢。比擬乃大且玄妙。

  • 3 # 臨池管窺

    在書法用語中,橫畫又稱為“勒”,原意含有勒馬而回的意思。講究該慢則慢,該快則快,放為輕,勒為重。。。

    衛鑠《筆陣圖》:“一(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就是說,橫畫要表現出千里陣雲的意象。古人喜用“物象之形”,表達“造化之理”,而書法中的點畫所追求的也正是這種形和理。

    橫,要表現出來如天空橫跨千里陣雲的氣象,則給了我們一種啟示,每道陣雲都不可能處於絕對的平直形態,而是在相對平直中,又微微有波動、曲折的姿勢。。。所謂“同自然之妙有”,勢之平和形之不平,是橫畫的一大特點。不然,則平板如布算子。

    橫如陣雲,能表現出它的厚重、雄渾,具有立體感,便是書法中有意味的一橫。其關鍵在於中鋒用筆和對節奏感的把握,不可過重、過遲,重和遲則失於肥俗;亦不可過輕、過速,輕與速則敗於浮滑。橫畫貴在有意氣,如太極拳,輕中有重,疾中求緩。。。

    所謂“數畫並施,其形各異”,這種變化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起筆與收筆的變化,不宜相同;二是粗細長短的變化,既表現長短、輕重的節奏,又使筆畫有主次之分;三是行筆姿態變化,或仰或俯,或呈波動狀,以此打破橫畫容易產生平直的弊端,這便是可理解的“千里陣雲”之意味。

    寫橫時,許多人容易錯誤地直觀理解為起筆、收筆重,行筆中截則輕,其實這是種誤解。古人書最忌“中截露怯”,這是衡量筆力、功力高低的一個標準。書寫橫畫,(1)入紙略重,借鋒尖的彈力(略提),直立後按下,然後筆桿後右翻折,橫毫直入畫心,向右運筆時不可提筆,不然中截空怯;(2)至行筆三分之二處,邊按邊行,增強力量併為收筆作準備;(3)趁筆勢最強時,向右上圓勢提起,然後如鳥翻騰而下的感覺,使鋒尖直立紙面,最後勁疾作收勢,筆意當在下一筆起處。

    寫橫往往不能勢平,其妙處在於:筆鋪在左,目已右顧。當行筆至三分之一處,筆已穩定,眼睛應看右端。這樣,既可防止手發抖的的毛病,使筆勢平直;又能用眼把握每橫的長度:再者,大部分全憑手的感覺運筆,以腕肘運筆,姿態自然有一種起伏,這是寫橫的關鍵之處。

    從以上可看出,橫如千里陣雲,在於變化。橫畫的起筆與收筆至少有四種,加上行筆長短粗細變化,至少達六十多種,如加上俯仰之別,就更多了。對此當細察為之,運用時,貴在自然得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濮存昕說“我演的東西沒人看”?年長的演員真的沒有市場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