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秉燭讀春秋
-
2 # 忠肝義膽嶽老三
馬踏黃河兩岸,鐧打三州六府,威震山東半邊天,孝母似專諸,交友賽孟嘗,跨下一匹黃驃馬,手中一對金裝鐧,正是神拳太保秦瓊秦叔寶。
在“隋唐英雄”裡面,秦瓊的武功或許不是最高的,但他的名聲一定是最好的,他的朋友一定是最多的!
話說秦叔寶仗義豪爽的性格是天下皆知,為朋友兩肋插刀的行為耳熟能詳,怎麼會遇到需要“賣馬當鐧”的困窘局面呢?
其實這是秦瓊在一次例行公務的過程中遇到的情況,他受命到潞州辦差,運氣也是背,要說事情難辦也罷,可一連幾日沒有見到相關官員,本來以為三天能把事情辦好的一連拖了半個月,這讓秦瓊心急如焚卻於事無補。而後,因為連日奔波和心急如焚,導致秦瓊偶感風寒,一病不起,這讓盤纏本不豐裕的秦瓊無疑雪上加霜,連住店的錢都沒有了,都被小二催著厲害,差點就掃地出門了!
沒辦法,秦瓊只能帶著心愛的黃驃馬和家傳的金鐧,想“賣馬當鐧”換取盤纏以度過難過。
他的黃驃馬算是一匹千里馬,雖然餓得有些瘦弱,但識馬人一眼都能識別。這時,剛好遇到“綠林總瓢把子”單雄信單二莊主來買馬,他一眼看出黃驃馬是好馬。而此時二人都知道對方的名號,互為傾慕,但從未見過,所以互相不識。
單雄信邊看馬邊和秦瓊攀談,他問到秦瓊家居何處,秦瓊說是濟南人!而單雄信就說他有個朋友叫秦瓊也是濟南人,不知認識不認識!秦瓊窮困潦倒,不好意思以真實身份示人,就是秦瓊是自己的朋友,關係還很好!單雄信立馬說讓他給秦叔寶捎一封信,隨後付馬錢紋銀三十兩,外加程儀三兩,另贈絲綢布匹!
單雄信重情重義,確實是夠義氣夠爽快的江湖豪傑,讓秦瓊很是欽佩。
隨後,秦瓊在酒樓上碰巧遇到一個老朋友王伯當,王伯當也是當世豪傑,“箭法如神,百里穿楊”。王伯當離開秦瓊以後就去見了單雄信,說到碰到老朋友秦叔寶,單雄信甚是震驚,立馬派人去找。最終,兩位神交已久互相欽慕的英雄得以相識,真是相見恨晚。
單雄信在二賢莊盛情款待秦瓊,也向他的朋友江湖豪傑熱情推薦秦叔寶,講述秦叔寶的俠義風範,然後熱情挽留秦叔寶在二賢莊靜心養病八個月。隨後,二人告別之時甚為不捨,臨別之際,單雄信給黃驃馬配上金鐙銀鞍,並以潞綢、重金相贈,從此二人結下莫逆之交,之後在瓦崗寨聚義,一起幹了一番轟轟烈烈事業。
後來,二人互為其主,秦瓊追隨秦王李世民,單雄信跟隨王世充,雖然二人分道揚鑣在戰場上互為對手,但患難之際接下的情誼仍在,秦瓊也屢次勸說單雄信歸順秦王,可因為單雄信親人被李唐所殺,誓死不願歸順,最終被俘被殺!而秦瓊聞訊飛馬來救,卻遲了一步,單雄信已經人頭落地,秦瓊看到自己的好兄弟被處決,異常悲慟,跪在地上,號啕大哭,悲痛欲絕!後來,他把單雄信夫婦合葬,建了祠堂,紀念單雄信!
秦瓊對單雄信的兄弟感情非常深厚,他永遠也忘不了曾經在患難之時單雄信的仗義相助,曾經一路打拼,卻最終天人兩隔,未能共享榮華,也是秦瓊一生的遺憾!
後人說: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
更多的也是表達他們二人惺惺相惜,卻各為其主,最終不能同生共死的遺憾!
而秦瓊和單雄信因為賣馬而結交的故事在江湖上讓無數英雄豪傑神往,因而一直流傳到後世,也是後世人對他們二人高風亮節互為知己的友情的高度讚美!
回覆列表
謝邀,隋唐英雄秦瓊號稱賽孟嘗,古道俠腸,仗義疏財,和及時雨宋江差不多。"有錢大家用,對人大方不吝嗇。"秦瓊威名遠揚,他鐧打"三州六府,馬踏黃河"兩岸。手中的書童鐧據說每隻重46斤,胯下黃鏢馬,日行一千,夜行八百。確實是個寶馬良駒。那麼,秦瓊"當鐧賣馬"是怎麼一回事呢?
(秦瓊和程咬金)
說起來這是秦瓊當捕快時候的事了,隋朝末年,秦瓊在山東濟南府做捕快,縣太爺讓秦瓊去潞州遞交公文,秦瓊把公文和盤纏領了,第二天就啟程了。
秦瓊到了潞州縣城,馬上去了縣衙,但不巧的是縣太爺出門了,秦瓊沒辦法,回到了旅店。接連幾天都沒見到縣太爺,秦瓊心急火燎,在旅店就逗留了好幾天,這樣一來,盤纏用光了,還欠下了店老闆的住宿費,店老闆是個見錢眼開的傢伙,秦瓊落魄到身無分文的地步了,這還不算,由於著急上火,秦瓊病倒了,講真這是秦瓊最狼狽的時候。
店老闆多次催要房費,有道是"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秦瓊無奈,就牽馬到集市賣掉,秦瓊來到集市欲"賣馬當鐧",恰好單雄信看到了黃鏢馬,雖然馬被餓瘦了,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馬不錯。
單雄信和秦瓊拉家常,秦瓊知道單雄信,單雄信名氣太大了,他是十三省綠林總瓢把子。但此時單雄信不認識秦瓊。秦瓊覺得自己窮困潦倒,羞於顏面,就沒有通報真實姓名。而當秦瓊說出家鄉地址時,單雄信打聽秦瓊這個人,秦瓊敷衍說和秦瓊認識,是同事。
單雄信聽說他和秦叔寶是朋友,隨之寫了一封信,交給秦瓊許多銀子,並請秦瓊轉交,說是傾慕秦瓊,送給秦瓊見面禮。秦瓊只好答應了。
卻說秦叔寶瞞得了單雄信,卻在潞州酒樓上邂逅了另一條好漢,他叫王伯當。隨後,王伯當告知了單雄信,單雄信聽後馬上找到了秦瓊,一個勁的贖罪,並把秦瓊請到二賢莊,辦酒款待,臨別贈了秦瓊許多銀子。
(單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