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資料完善度低
-
2 # 夏天的薄荷味a
鼓勵和陪伴他,理解他,和他一起度過難關。憂鬱症本來就比較敏感,不能表現出不耐煩,拒絕,和責備等狀態出來。
讓他知道你是理解他的,知道他正在經受痛苦和折磨。在他身邊好好陪伴他。鼓勵他多出去走走,活躍心情,做他自己感興趣的事,並適當的肯定以及表揚他。讓他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
3 # 糖尿病藍海醫生
作為一個曾經中度抑鬱,目前已愈的患者。其實,有些時候我也不知道我需要什麼樣的陪伴,我隱約記得很多時候我更多的希望自己一個人待著,因為我覺得與一切人的一切交流對於我來說,都有壓力,包括我的父母,包括打電話發微信。當然,也會在某些夜深人靜的時候突然希望有人能陪陪我,有人能傾聽我,有人能給我一個擁抱。
雖然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一個抑鬱症患者都一樣,但是在我看來,與抑鬱症患者相處,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一定要鼓勵他就醫,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這是重中之重。以我自身的經驗來看,抑鬱症患者本人無論怎麼抗都很難透過自己走出來。我意識到自己抑鬱後,報了七八個心理學學習班,讀了十幾本心理學著作,跑過步,跳過舞,旅過遊,最後還是去醫院經過正規的治療才好的。我的建議是最好找醫院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諮詢,如果你所在的地方醫院沒有心理科,至少也要去精神衛生科就診,評估一下疾病程度以及是否需要應用藥物。
2、請一定要讓抑鬱症患者有穩定的感覺。你一定要讓他知道,讓他確定,哪怕你們之間出現了衝突,哪怕你真的生氣了,也一定會回來,不管發生什麼事,你都一定會回到他身邊,一定不會拋下他。無論遇到什麼事,肯定的告訴他:“放心,有我在”。
3、允許他支援他鼓勵他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讓他明白表達真實感受不僅不會讓你看不起他、討厭他,而且能夠促進你們之間的親密關係,讓你們的關係更美好。鼓勵他表達自己的悲傷、痛苦,並仔細靜下心來聆聽,但不要輕易去評價他的感受。哪怕是鼓勵他走出來,因為他可能已經在心裡鼓勵過自己一萬次了,當然,更不能去抱怨他,指責他。如果不知道說什麼好,就給他一個擁抱吧。
4、如果他覺得累,不想去做某些事,比如不想上班等,理解他,讓他按照自己想做的去做,不要強迫他,不要再給他壓力。抑鬱症的患者容易自責,所以不要吝惜讓他看到你也是一個會犯錯誤的普通人,而且即便犯了錯也沒什麼了不起。
5、如果第2-4條與專業醫生的意見相左,請以專業人士的意見為準。
望所有的抑鬱症患者早日康復,再度擁有生機勃勃的人生。
-
4 # 繪心橋心理健康聯盟
抑鬱症患者最希望的是被理解
意思是怎樣的陪伴對抑鬱症患者的康復有利。 根據缺什麼不什麼的原則做文章,下功夫。 抑鬱症患者最缺什麼?理解、深刻的理解,理解不瞭解,瞭解只是皮毛,人們往往將自己眼睛看到的表象誤以為的核心、本質。這也是產生誤解、挫敗感、失敗的源泉。也是心理問題、心理疾病、精神疾病調整難、治療難、康復難的根源。眼睛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都具備看東西、看錶象的能力。每個人都權利說自己看到了本質的東西。如果每個人都看到了的本質,就沒有意義;如果普通人都理解了抑鬱症的本質,抑鬱症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價值。如果普通人有能夠理解抑鬱症患者,心理問題、心理疾病、精神疾病一定不會存在。
善良是絕大多數人的本性,善良未必都是善舉,善良往往只是施善者自己的主觀願望,實際效果、接受善意的人、被幫助的人能夠感受到善意,才是真正的善良。
抑鬱症患者需要怎樣的陪伴? 陪伴抑鬱症患者的初心,一定是希望抑鬱症患者減少痛苦的感受,一定是希望抑鬱症患者早日康復。減少痛苦、早日康復都建立在理解、深刻的理解基礎上,如果沒有能力理解抑鬱症患者,一定需要對抑鬱症患者表達自己的能力有限,讓抑鬱症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讓抑鬱症患者看清自己的現狀,尋求外援、心理專業人員的幫助。 關注心理,關注我。
-
5 # 使用者98449670981
我以前也是抑鬱症,不過現在治好了。在我看來,抑鬱症不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重度、中度、還是輕度都一樣,都是心理出了毛病,有的病的輕,有的病的重,所以表現就不一樣。我是重度抑鬱,我犯病時的症狀是:焦慮、擔心、躁狂、雙向情感障礙,睡不著覺、胡言亂語、吃不下東西,情緒失控,精神分裂,幻聽,光怕別人害我。別人說什麼也聽不進去,家人根本理解不了我的感受,走到大街上亂叫喚,每年犯病住院2次。每天必須吃藥,不吃藥睡不著覺,胡思亂想;吃了藥精神越來越差,什麼活也幹不了,記不住東西,前頭說後頭忘;感覺自己就是個廢人活著就是受罪,長期用藥還有了許多病發證,虛胖,頭暈。後來朋友給介紹了一個醫生做了一下心理開導,喝了幾副中藥調理了一下身體好了。但是他一天就看10個人。 現在記憶力恢復了,體重也減輕了,身體也有勁了,自我感覺比以前年輕了10歲。現在回想起來前幾年犯病時,就跟做夢一樣。誰有這種情況,我可以告訴你哪看好。
回覆列表
這個,首先應該是"善解人意、有耐心、不急不燥、有愛心和善心"的人;其次,受過良好教育,讓人信賴,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能與患者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再次,有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和處變不驚的良好心態.
具備以上素質的人,對患者恢復信心,治癒疾病會比藥物的作用更大.這就是最好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