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炒米視角
-
2 # 達摩說
怎麼整治人,這是一門學問。你老是一味求賢若渴,最後只能求來一堆庸人,因為能人往往身上都帶刺兒,光靠求是求不來的,你得想法子整治,才能讓其心服口服,進而為你所用。
比如在《康熙王朝》中,康熙整治姚啟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周培公臨終前向康熙推薦了姚啟聖,但起初康熙只是知道他有些狂傲,然後從一品大員一路做官做到養馬的九品官,最後先帝順治爺還下詔說對他“永不錄用”。於是康熙決定派大太監李德全去請,算是給足他面子。
結果,李德全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打了姚啟聖一頓,這下可把姚啟聖惹急了,姚啟聖遂以責打朝廷命官為由把李德全又揍了一頓,然後轟了出去。
等李德全回來,康熙這才明白姚啟聖的狂傲非同尋常,這不僅僅是簡單的讀書人的狂傲,而是從骨子裡對滿人統治天下的不信任。但是平臺在即,康熙又真心求才,於是便開始了他“教科書”式的整人步驟。
第一,康熙後來才知道姚啟聖不怕被打,不怕被罵,不怕被懟,就怕沒人跟他說話,沒人說話沒事,有書看也行。所以,康熙找準了他的七寸,立刻把他抓起來,並命令所有人不許與他說半個字,違者割了舌頭。就這樣,幾天下來,雖然姚啟聖心裡依舊不服,但高傲的頭已經耷拉下來了,嘴上也開始服軟了。
第二,但是康熙還不算完,他繼續晾著這位姚啟聖,還把他放在囚車裡,在東北寒冷的冰天雪地裡凍著,努力攻破他的心理防線,目的就是讓他的膝蓋先打彎,然後向自己求饒。
第三,這個時候,康熙把姚啟聖帶到了自己的龍輦裡,凍僵了的姚啟聖終於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溫暖。可以說,在生存面前,一切都變成了小事。康熙終於把姚啟聖仰視的眼睛拉回到了平視,這時就可以跟他推心置腹了。康熙對他說:你之所以狂傲,不就是心裡存個華夷之辨的想法嗎?你不就是覺得滿人不可能讀聖賢之書嗎?朕是滿人,朕還是中華之主,有本事你和朕比一下學問?
第四,一頓誅心術後,康熙開始收買人心。他當著姚啟聖的面,把先帝順治爺宣佈永不錄用姚啟聖的詔書拿出來燒掉,並任命他為福建總督,全權負責平臺事宜。
康熙一連串胡蘿蔔加大棒的治人方略,徹底征服了姚啟聖那顆桀驁不馴的心,讓他能夠死心塌地的為大清朝廷賣命。
回覆列表
《康熙王朝》裡的姚啟聖有四個特點:”傲、倔、毒、損。”是因在順治朝犯了事,由一品大員被貶至盛京養馬的“弼馬溫”。
(《康熙王朝》中的姚啟聖)
炒米不記得姚啟聖因啥事被貶了,只記得順治立下了“永不敘用”的詔書。後來經周培公的推薦,康熙重新燒掉順治詔書,重新啟用姚啟聖。
《康熙王朝》把康熙的馭人之術,描繪到了淋漓盡致。如何收服”老叫花子”,這場戲幾乎可以詮釋了康熙為什麼能成功。因為不管什麼樣的人,他都能用,不但能用,還都能用好。首先,”去傲骨”。康熙派人去召姚啟聖的時候,就碰了個大釘子。當宮裡派人去找姚啟聖的時候,姚啟聖就立刻意識到朝廷將要重新啟用自己了,現在你來求我了。我還不變著法子耍你?不過康熙的做法更絕,直接關姚啟聖三個月,不準跟姚啟聖說話,不準姚啟聖看書。康熙深諳心理學哈,這一招叫”關小黑屋”,直接可以把老叫花子整崩潰。終於姚啟聖熬不住了,求饒了。但是姚啟聖服氣麼?自然是不服的;
(《康熙王朝》中康熙與姚啟聖)
其次,“誅心”。直接誅殺姚啟聖那顆桀驁放肆的心。康熙迴鑾,把姚啟聖叫到自己的龍輦裡,康熙不理他自顧自看書。而姚啟聖從冰冷的雪地到溫暖的龍輦,自然昏昏欲睡,而與此刻康熙的精神奕奕形成了鮮明對比。康熙自然知道姚啟聖的心思,“華夷之辨”麼,你認為滿人怎麼可能讀聖賢之書?現在告訴你我是天下之主,不但會讀,而且超乎常人。於是回京後專門為姚啟聖搞的那場經史辯論會,徹徹底底“誅滅”了姚啟聖那顆不願合作的桀驁之心;
再次,“以信任換心”。康熙為了啟用姚啟聖不但頂住了滿朝文武的壓力,特別是滿洲貴族的壓力。而且還做了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情,那就是禱告皇靈,從檔案裡翻出並燒掉順治“永不敘用”的詔書。重新任命姚啟聖為福建總督,全權負責“平臺事宜”。
(明珠和姚啟聖之間也是矛盾重重)
最後,“以罵貼心”。姚啟聖在”平臺過程”,”遷界禁海”,不避險阻與榮辱。然而由於時日過久,耗資糜費。在整個過程中,雖然康熙大力支援,然朝堂之上,兩位首輔重臣卻對此各執一詞,一個要撫,一個要滅。從根本上動搖了康熙的決策。這讓姚啟聖大為不滿,上書“丁憂還鄉”,這是要撂挑子的節奏。而康熙深諳姚啟聖的心思。於是發御旨,對姚啟聖”破口大罵”。罵你說明拿你當自己人,反而客客氣氣的,那就真跟你隔著很多了。姚啟聖接到這封罵自己的聖旨,欣喜若狂,又是要喝酒,又是要裱起來掛在中堂上。
康熙的付出,收穫頗豐,最終在姚啟聖的主持下平臺功成。
然而這只是電視劇的橋段。真實歷史上,姚啟聖是個亂世“實用主義者”,此人的特點是“膽大,記私仇,不負責任”。而與周培公根本無關,既沒當過一品大員,也沒當過“弼馬溫”。
他當上”福建總督,負責平臺”,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康親王傑書的保舉;
二是戰功卓著,水到渠成;
三是自籌餉銀(用現在的話說,帶資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