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續一口仙氣

    關於武則天長子孝敬皇帝李弘的死亡原因始終是唐代史研究的一大謎題,千百年來關於孝敬皇帝李弘的死亡原因的看法始終分成兩派觀點,一派認為李弘是天后所毒殺,另一派認為李弘是自然病死。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年僅24歲的皇太子李弘,即唐高宗第五子、武則天所生長子,在隨父皇、母后遊幸東都苑內最西端的合璧宮時,突然死於宮中綺雲殿。關於他的死,史籍記載不一。

    本人先把支援李弘是天后所殺的史料按時間順序列出來。

    1.現存關於李弘死於非命的材料,最早是唐肅宗時出的。一是柳芳,他在《唐歷》中寫道:“弘仁孝英果,深為上所鍾愛。自升為太子,敬禮大臣鴻儒之士,未嘗居有過之地。以請嫁二公主,失愛於天后,不以壽終。”所謂“不以壽終”,既可說是遇鴆被害,也可解釋為夭折早逝。

    2.第二個提出來是唐德宗時的宰相李泌,他對唐肅宗說:“高宗大帝有八子,睿宗最幼。天后所生四子,自為行第,故睿宗第四。長曰孝敬皇帝,為太子監國,而仁明孝悌。天后方圖臨朝,乃鴆殺孝敬,立雍王賢為太子。”所謂“不以壽終”,李泌的說法則很明確,他這段話還被《唐會要》卷2《追諡皇帝》和《資治通鑑》卷220至德二載所採錄。此外,《新唐書》的《高宗紀》、《則天皇后傳》、《孝敬皇帝弘傳》也都據以記明李弘是被鴆殺的。細審材料,疑問不少。

    細審這些史料,疑問不少。如下:

    《資治通鑑》卷202上元二年的記法儘管稍留有餘地,推說:“時人以為天后鴆之也。”但從《資治通鑑》這一節的敘事邏輯,在議使武則天攝知國政不成,武則天用北門學士之後到記太子忽然在合璧宮死去,分明是要給人造成一種武則天鴆殺太子弘的印象。《資治通鑑》的撰修人之一範祖禹即說:“李泌以為武后欲謀篡國,鴆太子洪(弘),蓋高宗不之知而後復加之尊名以掩其跡。”但使他們感到為難的是他們當時還能見到的《實錄》並不言弘遇鴆。本於《實錄》的《冊府元龜》卷261《儲宮部-追諡門》也只記一個“薨”字。《舊唐書》的《高宗紀》和《孝敬皇帝弘傳》同樣不提遇鴆。因為劉等修這部分時將吳兢的《國史》“用為藍本”,而吳兢本人即參與過《實錄》的編修,所以從這一系統來的材料本無李弘被鴆殺之說。《資治通鑑》有意把前後多年的許多材料堆到上元二年四月李弘薨於合璧宮時,如系在當年三月的議使天后攝知國政被郝處俊諫止一事應是以後上元三年的事,引北門學士始自十年前乾封年間,系在四月的請嫁二公主是咸亨二年之事。司馬光他們就是要湊成一點武則天殺太子的背景材料,但又怕玷汙了信史的美名,在《考異》裡留了幾句老實話:“按弘之死,其事難明,今但云時人以為天后鴆之,疑以傳疑。”

    因此要特別研究一下李泌那段話。李弘死後八九十年,突然從李泌嘴裡冒出那麼一段“天后方圖臨朝,乃鴆殺孝敬”,他是根據什麼說的,我們毫無所知,但是我想他說這段話是想以古喻今,當時李泌擔心肅宗在張皇后的挾制下再殺長子李,便以武則天的往事為殷鑑,拿李弘比附當年被張良娣、李輔國進讒言害死的肅宗第三子,於是把李弘說成是被鴆殺的。李泌懷有具體政治目的的這種說法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信就是個問題了。

    職在記言記行的史官們當時照錄不誤,於是李泌的話載入《肅宗實錄》,經過於休烈、令狐等人陸續修成的《唐書》,輾轉成為王溥撰《唐會要》等書的根據。他們對李弘到底是不是被鴆殺的事實是用不著詳加考核的。所以今天我們從這些書中能見到天后鴆殺孝敬的記載。不過這一部分材料可信程度恐怕遠不如《舊唐書》前半部分的本紀和李弘傳了。

    武后生有四個兒子。次子李賢與長子相差兩歲,李弘死了,李賢自然會接班,而且在合璧宮下手更不可能毫無顧忌,高宗皇帝就在宮裡,在眼皮底下做手腳很難使他不知道,萬一鴆殺了太子,事情傳揚出去,武則天將喪失夫君的信賴,很難設想一個精明過人的政治家會魯莽地去冒這麼大的風險。

    所以太子李弘很可能他就是死於病,癆病的突發。

  • 2 # 國楚講歷史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這首詩叫《黃臺瓜辭》,在史上與曹植的《七步詩》並列稱頌,都是身為皇家族人悲哀的吶喊,最是無情帝王家。

    李弘的身體孱弱,自從當上皇太子後,身體就沒有大好。公元675年春暖花開,太子李弘的身體明顯好轉,所以這次唐高宗李治帶上了這個心愛的兒子一同巡幸東都洛陽,而不是像往常一樣留太子在長安監國。三月份一行人到達洛陽,三月十三日武則天在邙山祭祀蠶神。

    這次李弘再一次忤逆天后,天后如今大權在握,根基穩固,再也不會妥協了。相反,李弘的求情反而激怒了武則天,原本只是想教訓一下傲慢的常樂公主,讓她知道尊卑,但這次不整死她閨女是難消心頭之氣。於是武則天一方面對兒子敷衍,另一方面暗中令人不得給趙氏送飯。

    過了幾天,看守人發現趙氏已經活活餓死,而且因為天氣炎熱,屍體都已經開始腐爛了。李弘聽說此事後氣得舊疾復發,到宮中哭鬧一場,最後與天后不歡而散。他為有這樣一個殘忍的母親而羞愧絕望,自此後數日李弘都不去給天后請安。天后也因此下定了決心,必須除掉這個不聽話的兒子,否則以後這樣忤逆的事情還會繼續發生,特別是如果李弘真的當了皇帝,那麼自己肯定不能像現在這樣風光。

    李賢走後不久,太子李弘突然咳血,繼而嘔出了大量的黑血,王妃與閻莊急忙去請太醫,但已經迴天乏力,李治最鍾愛的兒子就此撒手人寰。因天氣炎熱,屍體不耐儲存,故在洛陽附近砌築陵寢,是為恭陵。

    五個月後閻莊意外死去,死狀與太子頗為相像。一年以後王妃裴氏鬱鬱而終,與李弘合葬。李弘死後,李賢被定位太子,但自此李賢與天后就離心離德,五年後被廢,又過了五年被處死。

  • 3 # Zh上善若水W

    孝敬皇帝李弘,是唐高宗第五個兒子,也是武則天所生的長子。李弘曾登上太子的寶座,卻在高宗上元二年四月,隨高宗、武后遊幸洛州合璧宮時,突然死於宮中的綺雲殿。年僅二十四歲的李弘,不以壽終,給後世留下了一個疑問,他是怎麼死的?

     其理由是: 一、李弘深得高宗的鐘愛,立為太子後,仁孝謙謹,禮接士大夫,中外屬心。時高宗出幸東都,嘗命李弘留京師監國。咸亨四年八月,高宗因病,還令李弘受諸司啟事,實習朝政。

      這一切表明,高宗慮及自己身體不支,有禪讓太子之意。而武則天眼見兒子長大成人,又很能幹,有礙自己奪取王位,故派人把李弘鴆殺了。《舊唐書》卷—一六《承天皇帝倓傳》曰:“天后方圖臨朝,乃鴆殺孝敬。”

      第一件事,發生在咸亨二年,時李弘留在長安監國,發現宮中幽閉著他的兩個同父異母的姐姐義陽、宣城公主,她倆是武則天的情敵蕭淑妃所生,此時已是三十多歲的老姑娘了。李弘懷著惻隱之心,奏請父皇恩准她們出嫁,豈料這事違背了母后的旨意,武則天非常氣憤,馬上把兩位公主許配給了衛士。由於太子奏請數迕旨,最終失愛於母后。

      第二件事,是太子選妃未能如願。原來,太子妃初選的是司衛少卿楊思儉的女兒,望族出身,書香門第,又有殊色。可是,就在定下婚期後,姑娘竟被武則天外甥、南韓夫人子賀蘭敏之“逼而淫焉”,婚事被荒暴地破壞了。這就造成李弘同武家人的宿怨,加深了母子感情的裂痕。李弘對抗武氏家族,武則天當然不會容忍。

      一、有關鴆殺李弘的記載,以《唐會要》和《新唐書》最肯定,但兩書晚出,或為嫉恨武則天的人所傳,或為間接的史料,並不能作為武則天鴆殺李弘的直接佐證。宋朝史學名家司馬光稱:“《實錄》、《舊傳》皆不言弘遇鴆。”顯見“鴆殺說”值得懷疑。

      二、李弘奏請出降蕭淑妃之女,儘管不合母意,但這一舉動無論如何也達不到威脅武則天當政的地步。實際上,武則天聞訊只是“即以當上衛士配之”了事,根本沒有結怨殺子的理由。況且,李弘奏請是在高宗咸亨二年,距離他的死期上元二年,隔四個年頭,武則天不會記恨四年才想到殺子。

      四、早在咸亨二年,李弘就因癆瘵纏身,不能勝任監國重任。時隔四年,當他死後,高宗在《皇太子溢孝敬皇帝制》中說,李弘自立為太子後,就染上癆瘵,又接受父君之命,帶病理政,以致操勞過度,使舊病加劇,最終病卒。

    武則天鴆殺太子李弘極有可能是後世的撰史之人因為接受不了女人當權,從而故意抹黑武則天形象。民間漸相口傳,終成歷史謎案。最初的太子是長他兩歲的哥哥李弘。但李弘在二十出頭的時候英年早逝,暴斃於東宮。因為是“暴斃”,於是李弘的死因也就變得撲朔迷離。但民間流傳他是被武則天鴆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優秀的人因為什麼原因而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