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門不帶刀

    我打個比喻大家就明白了。以魏忠賢為代表的閹黨是皇帝家養的狗。而那些所謂的清流東林黨是給皇帝打工的職業經理人(不是家奴的那種)

    也許有的時候這看家的狗也不聽話,經常偷廚房裡的好吃的,但這畢竟是他的家,肉爛了也是在鍋裡。

    而那些東林黨就是大明朝的職業經理人,治國也許他們是專業的,但終究少了對這個國家的一份敬畏心,一份忠心。

    就算這個大明朝亡了,這些職業經理人換張皮又給另外一個人打工也無所謂。反正掌握權力。升官發財才是他們最需要的。

    所以中國有句古話叫家雞打的團團轉,野雞打的滿天飛。這些東林黨人就是那些野雞。

    既然是打比喻,咱們就乾脆打得徹底一點

    明朝的皇帝是一家之主,

    東林黨人就相當於奴僕,

    閹黨相當於是皇帝的狗,

    錦衣衛相當於皇帝的鷹,

    軍隊相當於皇帝的刀劍。

    明朝皇帝騎著馬,腰挎刀劍,帶著奴僕,攜著鷹犬去征戰四方。

    可是後來,出了一個叫崇禎的皇帝,他把刀劍交給了那些奴僕,又自己把他的鷹犬給弄死了。於是那些奴僕都做大了,不把他這個主人放在眼裡了,奴僕們重新迎來了一個新的主人,最終整個大明的家業也被竊取了。

    就是這麼回事。

  • 2 # 賈甄矜

    一個王朝的存亡,與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無關。

    也與是好人佔上風,還是壞人佔上風無關。

    明朝的滅亡,是因為它逃不過一個姓氏的帝制統治超不過三百年的歷史週期律。

  • 3 # 過來人看漢水

    對大明朝萬曆後東林黨評介用“好人”,這倒象是百姓兒女評介:這個孩子好聽話!東林黨人是一夥“清流”“君子”,忠君愛國,但更愛自己的名聲。所以,從史上看,他們對國事,議論的多,實施的少。在國難當頭,他們大多數寧肯用死保住自己的名節,也不肯用機變處事。

  • 4 # 西桐居主人

    東林黨人和魏忠賢的共同點是都是利益追逐者,不同點是東林黨人的利益和皇帝的利益不一致,魏忠賢的利益和皇帝的利益一致。

    魏忠賢把自己的利益和皇帝的利益綁在一起,決定了魏忠賢的選擇符合皇帝的需要,這決定了王朝的走向。一個魏忠賢的個人利益對比整個天下,無足輕重。

    東林黨人的利益在於一個集團,誰當皇帝無所謂,甚至民族利益都無所謂。

    歷史的走向正是如此,不是看誰的口號更高尚。

  • 5 # Vv牛人

    支援魏忠賢的人覺得奪了皇帝的權力是為了這個朝代,可支援皇帝的人不這麼想 你架空皇帝 他會覺得自己是個傀儡 徒有其名 哪能不拼命抹黑?

  • 6 # 愛國情

    只能說沒有魏忠賢的話明朝會提前滅亡,

    因為明朝當時已經千瘡百孔了,魏忠賢就像一個職業經理人,去打點一個上市公司,

    公司本人都已經人心渙散,債臺高築了,他有什麼辦法去讓公司扭虧為盈呢。他也沒有這樣的報復,他的想法就是鞏固自己的權利,

    而明朝恰恰是給他這個權利的公司,為了自己的權利他只會讓公司去運營下去,而不會想著改變公司的根本狀態。

    這麼說吧,魏忠賢對大明集團公司的管理確實有一定的幫助。魏忠賢活著的時候這種默契能一直存在,魏忠賢能一直把控著大局,但是魏忠賢死了,諾大的一個大明集團就群龍無首了,剩下的那些副總,部門主管什麼的,都沒有這個能力去操控這個大局。只是更加變本加厲無所顧忌的去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公司和董事長。這樣只會讓蒼老的大明集團雪上加霜。從而加劇明朝的滅亡速度。

    所以這麼說魏忠賢,他的存在穩定了大明一時,卻毀了大明根基。

  • 7 # 如今方知我

    明朝的滅亡:東林黨沒得跑,魏忠賢也沒得跑。不管他們是好人還是壞人。

    01

    私以為,明朝滅亡主因之一便是魏忠賢和天啟皇帝朱由校。兩人沒得洗。

    熟悉明朝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明朝首次開創的內閣制,它的職責分配為:皇帝決策、內閣議事、六科校對、六部執行(其中司禮監負責傳遞資料)。

    明朝之前的歷任皇帝,即使再怎麼作,決策權力還是抓在手裡的,至少在重大的事情上都是如此。直到,天啟皇帝朱由校即位,也許是見多了萬曆朝那些個大臣的可惡嘴臉,他是大小事都拋給了魏忠賢,一身心投入到木匠手工藝製作中。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一舉動,明朝中央權力的平衡被打破,魏忠賢獨攬大權。

    魏忠賢,攬權之後,明朝便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東林黨爭”事件。

    東林黨,是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官僚階級政治集團。魏忠賢,代表的是以宦官為主的內臣政治集團。“蛋糕”就這麼大,都想要,那就只能爭了。

    對於明朝,適當的權力爭鬥,有助於保持國家的活力。但是,當這樣的爭鬥過於激烈時,便會傷及國本。

    東林黨與魏忠賢之間的爭鬥,因缺乏皇帝的居中平衡,而愈演愈烈。最後的結果便是,朝中的可用之人、能人全部排擠出權力的核心圈。

    首輔葉向高、韓爌、吏部尚書趙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龍、吏部侍郎陳於廷、監察御史左光斗、兵部侍郎李邦華、左副都御史楊漣、吏科都給事中魏大中、遼東巡撫熊廷弼、孫承宗、兵部侍郎袁可立等先後都因黨爭致仕或者被殺。

    他們有的是東林黨人,有的不是東林黨人,但他們都是有骨氣有能力的人才,是明朝的國本。

    如果崇禎皇帝像他的祖輩朱元璋、朱棣一樣,能力超群,權力的斷層不可怕,大不了重頭再來。但是,崇禎就是崇禎啊,所以明朝的滅亡無可挽回了。

    下面是明朝歷任內閣首輔表

    魏忠賢時期,明朝雖然較之前弱了,但這個弱也只是相對於它自身而言的,如果,與後金努爾哈赤部落相比,還是很強的。這個時期,明朝不是沒事,而是正處於事情慢慢增多的上升期。

    03

    東林黨,是一個群體,這個群體裡面有能人、有廢物,不能用好壞來定義它,只能從整體上來看,它對於國家的吏治是有利的。明朝滅亡,有很多因素,它不是主因。

    魏忠賢,也是一個群體的代表,從整體上看,這一群體對於國家的吏治是有害的。因為它也代表了部分皇權,所以,它的危害性比東林黨更強。

    感謝閱讀!

  • 8 # 九叔沒睡醒

    東林黨人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引起黨爭,一項政策出來,東林黨人和非東林黨人便會激烈爭吵,各執己見,把時間都消耗在爭吵上,很多該做的事情沒有做。

    萬曆年間很多官員因為提出的主張每每陷入爭論,無所作為,心灰意冷,便請求辭官,但是萬曆皇帝因為國本之爭,消極罷工,辭職信不批覆,很多職位便空缺,導致行政系統癱瘓。

    東林黨人主要針對的是內閣的極權和太監的專權。這是明朝體制上的頑疾。

    太祖廢中書省,內閣以顧問的身份替皇帝票擬,太監則是機要祕書,替皇帝批閱,萬曆朝張居正以首輔之名行宰相之權,便受到很多批評,到了明熹宗,魏忠賢專權,東林黨人主要的敵人變成閹黨。

    明朝皇帝習慣讓太監到民間替自己搜刮財富,直接後果就是太監與地方勢力勾結,強佔民財,濫加稅收,以各種明目斂財,最終導致地方百姓失業失產失地,或者變成流民,或者依附於權貴富人,國家在冊的人口急劇下降,財政枯竭,太監與地方地主官僚榨乾了地方,也掏空了中央,以至群豪並起,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女真寇邊,朝廷的財力無法支援兩條線的戰爭,沒有錢,中央也無法調動地方。沒錢了,這才是明朝覆滅的主要原因。

    東林黨人批評的就是這一點,遭到了魏忠賢的屠殺。而且在女真崛起之時,熊廷弼就曾經提出防禦女真要在山海關以東,但是魏忠賢一黨手握兵權,認為禦敵在山海關綽綽有餘,結果導致丟失了山海關以東大部分地區,給女真送了大禮。

    從這個角度看,顯然太監專權的危險更大,與王朝的覆滅有更為直接的原因。

    任何一個政府不會因黨爭而倒掉,只有爭而不決,才會。因為既然有批評,肯定就有問題。如果不能辨別問題的根本危險性並解決之,反而粗暴的將一切批評引起的政治鬥爭視為黨爭,便是埋下了天大的隱患。

    明末的東林黨人儘管有一定政治的私心,但他們的出發點的還是為民生,為社稷。

    他們無權謀,無權力,無勢力,他們的鬥爭武器只有一張嘴,一支筆,一堆道理,甚至一條命。

  • 9 # 味哎兒

    這由創業初期往來盡泥腿子,創業成功往來盡白丁開始,漸往來無白丁盡高才生的跟隨者不同一致。即越往後高階讀書人蔘入的漸眾,達敗業時不識字的白丁沒一個了,全是識字的不白丁的雅士大家了。也就是4歲開始讀書,讀到18.20.30多歲科舉考中人才精英天才們跟隨王了。不精英人才天才的泥腿子做物用種田下力當苦力去了。

    精英.人才.天才不自制自用物,不自種田,用物.糧.蔬.果.肉.蛋.奶.茶.鹽.醬.油.柴等全由呆.傻.痴.愚者進行製做與生產了。

    這一過程,先由第一代創業者是匪開始,從而讀書式人才不僅不入還反擊圍剿捕殺呢;第二代王后漸有一二個反叛的讀書式人才參入;第三代社會穩定生產全面恢復了,人才介入漸多點了;第四代稍社會繁榮了,人才積極加入了;第五代時社會榮華了,泥腿子白丁不識字者被排擠近不了王身邊了;第六代時達繁華,白丁淪為未職了;第七代達奢華了,白丁僅歸家養老了;第八代後大堂之上無白丁全是人才了。呆傻痴愚的不識字白丁者做器用種田下苦力去了。

    從而可見繁榮至奢華一段讀書人入王朝堂上漸眾,因而偉大的人言為貪腐把經濟搞上去了。

    這才大奸大惡當權期王朝興旺發達了。且充於王旁貪不著的成清流了。

    然不勞做只享皇糧的人才眾多,呆傻痴愚的全生產製造交皇糧及稅費去了,這國就尊重人才了。人才書中黃金屋顏如王駕十夫人就發揮出才能才華了。

    又一個自創業新王出現,且開始創業,新迴圈開啟了。此為帝王家週期率。

  • 10 # 世界漁樂資訊

    作為歷史經驗豐富的人,來根本上告訴你答案!

    魏忠賢是表裡如一的小人,是宦官,所以他們深刻的明白,自己離開了明朝,就啥也不是,說白了就是狐假虎威,

    狐狸會把老虎殺死麼?並不會,因為狐狸需要庇護。

    因此,狐狸雖然狡猾貪婪,但是,一定會維護老虎的根本利益。

    所以,魏忠賢會不斷為遼東輸血,不斷減輕百姓賦稅,

    壓榨有錢人,從大地主以及那些有錢人身上撈油水。

    東林黨不一樣,東林黨是穿著花裙子的站街客,用仁義道德把自己打扮的漂亮,只是為了抬高自己的身價,

    一旦別人出價更高,立即就會湊上去投靠,

    說白了,連牆頭草都不如!

    一旦為了討新主子開心,甚至可以把上一個顧客貶的一文不值。

    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用盡一切手段。

    說白了他們是聰明人,所以,不用依賴誰,

    但同時,也決定了他們就是偽君子真小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滿口仁義道德者,多半是雞鳴狗盜之輩。所以嘛,古人說了:仗義多是屠狗輩,無情多是讀書人

    您看朱熹,不是講究:存天理滅人慾麼?

    結果呢?不折不扣的一個偽君子罷了!

    嚴蕊與朱熹的故事,聽一下就知道了,讀書人的操守有時候一文不值。

    南宋葉紹翁所著《四朝聞見錄》中,就記載了朱熹的諸多劣跡:虐待老母,不孝其親;與尼偕行,誘之為妾;兒女嫁娶,利在攬財;開門授徒,厚索束脩(古代學生與教師初見面時,必先奉贈禮物,表示敬意,被稱為“束脩”)

    南宋洪邁的《夷堅志》中,還載有朱熹為對付政敵唐仲友,不惜對與唐相好的官妓才女嚴蕊下手,嚴刑逼供,製造冤案;直到岳飛之子嶽霖提點刑獄,才得改判從良。可見朱熹心胸狹隘,陰狠毒辣。

    那麼多的歷史教訓,你還不明白麼?

  • 11 # 歷史哨聲

    明末的東林黨,和現在美國的民主黨是一樣,都強調我是一個好人的所謂名望氣節,至於為國家、為人民做實事 他們並不在乎

    明末東林黨一心追求的是個人的名望氣節,現在美國民主黨一心只講政治正確,都是一樣的為了個人利益而犧牲國家利益。

    說句不客氣的話,如果國本之爭中萬曆帝勝出,成功讓福王朱常洵即位。不管朱常洵的能力如何,明朝的歷史會有所不同。

    泰昌朝、天啟朝、崇禎朝三朝的共同點是:都沒有太后。

    沒有太后的坐鎮,尤其是親生母后,會讓皇帝感覺到自己勢力的孤立。尤其是明熹宗、崇禎帝等年少即位的皇帝而言,有一個太后坐鎮後宮,會讓皇帝,甚至是大臣們感受安心,有利於政局的穩定。

    政局的穩定,也是天啟朝和崇禎朝最缺乏的。天啟朝7年合計有20位首輔。崇禎帝17年合計有48名首輔。再有能力的首輔,也不能再基本上不到一年的任職時間做出什麼成績。

    首輔任職時間不長,大將任職時間也不長。熊廷弼上任不到一年,讓遼東風氣一變卻因為一個沒有根據的告狀被免職。孫承宗因為得到明熹宗的信任,得以擔任擔任4年多的遼東督師,才得以建成寧錦防線。

    任職時間不上,除了太后的缺失外,主要是因為明末大臣的心態變了——只要被彈劾,首輔大將的第一個心態就是想要辭職不幹。

    魏忠賢,好人也罷,奸臣也好,不管能力如何,最大的最用是給明朝提供了一個穩定的政局——從萬曆國本之爭開始的大臣內鬥結束了。雖然是以鎮壓東林黨的代價,但從整體而言,閹黨之爭,給了明朝穩定的局面。

    明朝的改革才得以在這段時間進行。以寧遠大戰為例,若沒有閹黨之爭提供的穩定局面,袁崇煥想要守住寧遠城,也難——糧食、火藥等物資必須要具備,否則士兵才不肯和你死守呢!

  • 12 # 歷史小跟班

    你仔細研究就會發現,現在有一群人跟明末的東林黨人很像。他們滿口仁義道德、憂國憂民,貌似公正博學,實則搖擺不定,自視甚高,他們以天下評判為己任,視朝廷和百姓問題多多,自認為自由自己才能安天下,實則“毀人不倦”!

    “東林黨人”黨同伐異。造謠傳謠,信口開河,裹挾民意,為博取眼球,怎麼有利於自己就怎麼說。

    李自成進京包括後來清軍入關的時候,東林黨人死節的少,倒是投降起來比誰都快,甚至有東林魁首錢謙益“水太涼”的事情發生,大明落到這樣一群人手裡怎麼會不亡國!

    反觀魏忠賢,他是個奸臣無疑,很難說他一直執政的話,大明不會亡,最多也就是多苟延殘喘幾年罷了。大明的滅亡已經是積重難返,非穿越者不能救!但相比起東林黨來說,這人雖然貪,但好歹也會辦兩件實事,和空談誤國的東林黨不一樣。

    魏忠賢只是一個太監,他的命運和皇室綁在了一起,,大明在他還可以作威作福,大明亡了他就是喪家之犬。他不像東林黨人一樣,大明亡了換個主子可以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 13 # 天師古籍摘錄

    首先,我們要用辯證歷史唯物主義來看待歷史史書和歷史人物,俗話說“歷史是留給勝利者書寫的”,“成王敗寇”一樣的是這麼一個理兒,我們後人在此是不便評價古人哪個好人哪個又是大奸大惡;

    其次,我們要認清一個事實,一個王朝的興亡更替跟領導者或者管理者有關係,但是這個領導者和管理者在社會制度、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歷史車輪中一樣顯的微不足道,封建王朝的興亡主要因素為:土地兼併、自然災害、少數民族戰亂、吏治、中央政權對地方行政的控制、財政構成和來源有很大關係。其他不講我就說土地這一個因素,在大部分封建王朝土地都是私有制 ,土地作為一種最大的社會財富,“士、農、工、商”是封建社會比較標準的社會階級分類,中國歷史上王朝的更替基本上都始於農民起義(農)止於大地主基層(士),明朝“士”這個階層是不繳稅不服徭役的,當王朝建立後農民為了少交稅不交稅便將自己的土地掛靠到或者賣給地主,這樣土地就在不斷的集中當土地集中到一定程度,中央政權財政吃緊、失地農民不可控風險增加,再配合外部的自然災害、動亂、吏治腐敗這就導致國力的下滑,國力下滑想維持高度的中央集權統治勢必捉襟見肘,所以王朝的興衰要看社會程序。

    最後,就東林黨和魏忠賢本身而言,魏忠賢再壞他始終無法直接干涉社會管理畢竟太監是不能干涉朝政的,就是能左右朝政但是他不能直接推行政策,而東林黨人的組成是由各級大大小小的行政長官組成,他們的決定立馬很快就能影響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東林黨人在封建社會中評價很大一部分是參考在維護皇權上的努力或者自己著書立說社會名氣上,為了自己的利益和同黨派的利益指不定乾的事情比魏忠賢還過分。

    總結一句話:透過現象看本質,歷史不能管中窺豹,要大處著眼小處添彩

  • 14 # 文史並蒂

    我認為,東林黨算不上什麼好人,魏忠賢也絕對不是什麼好鳥。

    東林黨就是一幫典型的理想主義者,自詡飽讀詩書,深諳聖人之道,對朝廷政策指指點點,然而真正讓他們拿主意、想辦法時,又不知道具體該怎麼辦,屬於那種只知道該幹什麼而不知道怎麼幹的人。這種人只適合在學堂裡面教書,讓他們出來濟世救國根本不可能,何況還是大廈將傾的崇禎時期。如果這幫人放到洪武時期,就是有一百個腦袋也被朱元璋殺完了。可憐的崇禎皇帝對他們還青睞有加,總以為他們至少比閹黨要好一些,但事實上,閹黨只是斂財,他們則是動搖大明的根基。

    魏忠賢也是大奸大惡的代表,不要說什麼魏忠賢在的時候清軍沒有入關,遼東將士有軍餉,那只是女真族沒有解決好自己內部矛盾而已,遼東將士有軍餉這也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什麼時候將士有吃的就要感謝一個太監了?他不敢拿這份錢,是因為他有自知之明,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因此,不要把天啟年間明朝不亡歸功到魏忠賢身上,如果這麼說劉瑾、王振專權擅政時期,明朝也沒有亡,不是說他們的禍害小,而是明朝的那份家底還沒有被敗壞光而已。

    所以,這兩撥人都算不得什麼忠君愛國之人,讓任何一方得勢都會藉機竊取私利,如果讓朱元璋、朱棣來對付他們,肯定是直接都給殺掉了,然後再另外選拔一撥人;如果讓正德皇帝、嘉靖皇帝來對付他們,估計是各打五十大板,然後讓兩撥人狗咬狗,自己坐收漁翁之利。可惜,崇禎皇帝選擇了滅閹黨而扶持東林黨,導致東林一家獨大,反而讓自己陷入了不利的境地。

  • 15 # 木子君的小屋

    其實答主已經預設了答案,東林黨都是壞人,而魏忠賢是一個好人。其實未必。

    東林黨是明末活動在政治舞臺的一個重要勢力,便是,這只是一個相對鬆散的組織,和現在的黨派有著明顯的差距。

    東林黨裡出過好人,也有過壞人。

    另外,用好壞來定義歷史人物,只說明你的世界觀和歷史觀還處於青少年的階段。政治圈裡沒好人,只有利益之爭。把政治人物的品德、政治立場與國家的興亡掛鉤,只說明,題主啊你涉世尚淺。

    按你的理論,可以這麼推論:

    秦時,趙高大奸大惡,指鹿為馬,殺害忠良,他活著秦朝卻沒事。子嬰是好人,殺了趙高,秦朝卻滅亡;

    漢末的十常侍大奸大惡,活著漢朝卻沒事。袁紹曹操殺了十常侍,漢朝滅亡;

    北宋時蔡京是六賊魁首,活著宋朝卻沒事。蔡京貶死以後,宋朝滅亡;

    所以說,秦朝,漢朝,宋朝滅亡的原因全是自毀長城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歌曲通過抖音流行起來,這樣到底是對這些歌曲起到積極作用,還是毀了這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