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樊登茗伴書香讀書會
-
2 # 雲南壯鄉追夢人
從古代起,景頗族的先民就勞動生息在康藏高原南部景頗族稱為木轉省臘崩(意為“天然平頂山”)的山區,約自唐代始沿橫斷山脈南遷至雲南西北部、怒江以西的地區。這個地區漢代屬永昌郡,唐代屬南詔政權的鎮西節度管轄。該地的居民包括景頗族先民在內,被稱作“尋傳蠻”。當時的尋傳人居住在山野森林中,持弓挾矢,從事狩獵生活。
-
3 # 美無處不在
首先給大家科普一下景頗族的規模和常居住地。
上世紀90年代景頗族大約只有12萬人口,人數比較少,經過20年的繁衍生息,到2010年大約有14.8萬人口,人口增長還是比較快。人數雖少,但是景頗族也出了不少人才,雲南省人民政府授予趙麻成“禁毒勇士”光榮稱號,再如黃毅,雲南省委常委、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等等。
景頗族人員主要集中分佈在 雲南省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也有少數分佈在瀘水,昌寧,耿馬 ,瀾滄等市縣。
首先從古代起,景頗族的祖先就勞動生息在康藏高原的南部,自唐代開始就沿橫斷山脈向南遷至雲南西北部、怒江以西的地區。當時的景頗族生活在山野森林之中,持弓挾矢,從事狩獵生活。
至於依據,其實非常充分。據歷史傳說和漢文史籍記載,當時景頗族稱所在的康臧高原居住地為木轉省臘崩(大概意思為天然平頂山)。到了唐代,景頗族歸南詔政權的鎮西節度管轄,再後來繼南詔、大理政權之後,元代在雲南設立行省,景頗族歸雲南行省管轄。
另外歷史記載,15世紀初,大明王朝景頗族推行土司制度,到了清代,景頗族歸清朝所設定的有關府州縣管轄。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在景頗族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
可見景頗族歷史非常悠久,人數雖少,但是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代代相傳,是我中華民族五十六名成員中的一員。
接下來再向大家介紹景頗族獨特的著裝,非常有民族特色,他們的男子大都喜歡穿黑色對襟的圓領上衣,頭巾上綴有花連圖案和彩色小絨球,外出時常佩帶筒帕、長刀,似乎在行走江湖,頗有古風。
婦女喜歡穿黑短上衣和棗紅色羊毛花筒裙,脖子掛料珠項圈,或銀製圓片和海貝等等,花紋色彩都非常鮮豔,極具民族特色。
-
4 # 國病
我從來分析一下。
緬北的克欽和雲南的景頗族是同一民族的不同分支,按景頗族自己對其民族源流的解釋和傳說,他們來自芒果草原,在青藏地區呆過。並且他們認為自己是炎帝后人,也有七仙女傳說,並認為漢族和景頗族是娶了不同仙女的兄弟。
芒果草原很明顯說的就是蒙古地區,其祖先傳說更多是提到青藏地區生活的經歷。從羌系民族遷徙的規律看,也是符合的。但是聲稱炎帝后人又明顯是根據漢族文獻附會的。因為當羌系民族大多聲稱並發現文化與黃帝有關時,只是因為所謂炎帝姓姜而認定是炎帝后人是證據不夠的。就像苗族、傣族不認可黃帝,但深層文化裡又反應出軒轅拉鼓。只能說明那是稱呼不同以及漢族文獻裡存在的矛盾造成的誤解,景頗族的這個說法自然是不可靠的。
景頗族也叫克欽,我認為克欽是客青的意思,與羌系民族青這個符號是對應的,比如青海、秦、晉以及東南亞普遍稱中國為京以及縉雲氏都是對應的。景頗可以寫成青婆,實際上就是伏羲時代娶了七仙女的結果。娶七仙女後實行訪妻制,需要拋繡球互相選擇和以及爬樓約會,這也是青樓最早的來源。婆是指下河游泳的白種七仙女,波字就是遊女露出乳房,波女為婆。蒙古一詞也是苗族芒勾一詞,在緬北有錳古,在泰國有曼谷,實際上芒勾就是青帝太昊伏羲祭司勾芒。
從景頗族的服飾看,第一、其存在絨球裝束。明顯是符合參與拋接繡球民系特點的。這也說明根上是黃種漁民和農耕民族。
各個與繡球文化有關的民系也都有絨球裝束。
臺灣原住民
瑤族
哈尼族
白族
漢族
七仙女父系後代德意志
第二、其帽式符合羌系民族曾經西進中東的特點。
第三、也是最鐵證的一點,就是景頗族存在華婿氏北支龍山文化北三苗的特定禮器牙璋。《詩經》裡明確提到裳裳者華,維其有章矣。殷商武丁時代與羌方發生衝突,於是牙璋在這個時期的殷商遺址裡消失了。婦好墓裡就沒有牙璋。呂望叫姜子牙,實際子牙就是代表牙璋的牙齒。第四代蜀王杜宇是望帝,與姜子牙呂望一致。杜宇是盼望迴歸的杜鵑布穀鳥,正是苗蠻體系姑姑、姑壯(鍋莊、牯藏)的由來。三星堆裡發現了牙璋也說明這一點。大麥是羌人在中東馴化的,全世界語言裡大麥讀作牙齒們的最多,其次是巴力,八也是張嘴的意思,蘇美爾的巴格達就是這麼來的,是八哥的意思。漢族把牙璋變成印章這個詞,並且服飾裡刻意設定張嘴的造型。而在景頗族裡就變成了牙璋造型張嘴的刀。
所以鎖定景頗族為羌系北三苗分支遷徙至緬北是沒問題的,問題是其基因成分有沒有融入別的群體,融入了多少。這個是需要基因檢測給出答案的。目前我沒有看到資料。另外扇子也是代表這個體系,漢族舞蹈少不了扇子。因為還代表南方赤帝祝融火夫。
回覆列表
景頗族的先民與古代的氐、羌有關,以前居住在康藏高原南部山區,7-9世紀沿橫斷山脈南遷。東部景頗在瀾滄江以東,金沙江地區;西部景頗在瀾滄江以西至緬甸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