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鳳遊千仞

    和為天下萬古德,孝乃人間萬古情。意思是和諧共存是天下萬物萬古之德性,孝道是人間萬古所應具備的情感。整句話說出了天地間萬物包括人類要長存下去必須和諧相處,父母養育了子女,才使人類生生不息,所以子女應該有感恩之心。何謂德?《素書》中有句話: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萬物都會有慾望來滿足自己,花兒需要雨露的滋潤,從而它會開放。小草需要雨水的澆灌,它才會生長,呈現一片新綠。人需要滿足自己的慾望,但前提是要有道,遵循自然的規律,就像一年有四季一樣的去遵守,該到哪個季節發芽發芽,該到哪個季節開花開花。人除了能滿足自己的慾望,也能滿足其他人或者其它自然界中的慾望,這叫有“德”。還有一句話:夫利,百物之所生,天地之所載,而有專也,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將取焉,何可專業?萬物生存,是彼此依存的。每個個體生存,需要有所依託和所欲,但必須有度,也要考慮其它個體的需要,萬物才能長久共生,生生不息。感恩彼此存在的依存性。否則,那隻能是彼此的傷害而走向消亡。所以和為天下萬古德,孝為人間萬古情。

  • 2 # 善氏

    社會性是人類的基本屬性之一。在社會和群體中,最重要的當然是“和”。所以世界和平才會成為人類最大的追求。人類要想和諧相處,就必須要共同遵循良善的道德和法律規範。古代華人就把這個“良善的道德和法律規範”稱之為“禮”。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也可以說“和為天下千秋德”。

    家庭是人類社會化的最小單位,是人類社會性養成的最早課堂。社會性養成中最重要的就是培養人的“與人為善”。在家庭環境中,與父母為善就是孝,與兄弟姐妹為善就是悌。因此可以說“孝是人間萬古情”。

  • 3 # 王新莊律師

    和就是和(hu),指打麻將和了,誰和了,誰就得到籌碼,所以和則得(德)。孝代表合乎儒家倫理的父子關係,說孝為千古情,是指父子情為世間最重要的情。

    和是擊敗所有對手,講得是鬥爭取得利益,這個與實際吻合。也有說和與不爭意思相同,但毛澤東說,只有鬥爭才能得到團結。從這點看,這種不爭的和,只是鬥爭的一種結果。這結果一般是兩種形態。一種是一方徹底壓制住另一方,另一種是勢均力敵,建立均勢。如果屈辱投降或忍讓而得和,一般是被當做俘虜或者叛徒對待的,並不受歡迎,比如南宋的割地賠款一直被指責,岳飛的抵抗一直被讚美。當然,如果外敵太過強大,也就無所謂了,比如清朝大家都剃了頭髮。

    父子關係,在宗法社會意義確實很重大,但在當代社會,意義已經比較薄弱了。特別是王位繼承方面,目前各國大部分採用選舉制,不採用嫡長子繼承製。但在企業界,特別是中小企業,一般仍然採用子女繼承製,只是嫡長子不一定擁有繼承特權,所以父子關係仍然非常重要,與父親關係處理的好的,繼承到的產業可能就比較多。在權力傳承方面也有類似情況,就是在較小權力傳承方面,雖然受到法律等制約,但父親總是有辦法讓子女進入官場,所以處理好父子關係,也同樣重要。文化方面的父子關係比較來說已經很破碎了,過去引以為豪的書香門第非常稀有了,大部分都是傳給外人。這是因為文化人地位降低,競爭激烈所致。如果文化人地位很高,象古代那樣,即使子女文化方面的天分很差,也還是可以傳承的。

    從當今文學作品看,人們對愛情的歌頌較其他感情的歌頌較為劇烈,這是與古代重父子情不一樣的地方。古代歌頌的主要是昭君出塞,文成公主的和親之類,把愛情納入政治系列。

    就實際操作而言,父子關係也是一個力量對比。比如李世民就軟禁了他的父親。只是一般來說,父親大多數處於強勢,所以子女以孝對待容易獲利,就是藉助父親的力量扼殺其他兄弟的對抗,最後承繼父親的權威和遺產,這個曹丕是一個表率。

  • 4 # 七月流火140400643

    春節馬上到了,這是很好的對聯:和為天下千秋德,孝乃人間萬古情。

    這幅對聯提到了中華文化中兩個最重要的概念,一是“和”,二是“孝”。人生在世,也就兩個事情,一是做事,二是做人。這幅對聯剛好上聯講的是做事,下聯講的是做人。做事講究“以和為貴”;做人要懂得“以孝為先。”而做事和做人又是合二為一的,不會做人,也難以做事。

    德,是道德品行;情,是親情感情。德也好,情也好,都是構成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品德是有具體內容的,有些內容,可能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有一些,是永恆不變的。“和”就是永恆不變的。“天下”指的是空間的廣延性,千秋,指得是時間的連續性。“和為天下千秋德”,就是說,“以和為貴”從古到今走遍天下都是良好的品德。

    為什麼“和”這麼重要呢?因為,和是共存共榮之道,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遊戲。它包含著中華文化最核心的價值判斷。包含著“與人方便,自己方便”的思想,包含著“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思想,主張“己所不欲,勿使於人。”這就是“和”。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表演中,就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和”字,和做為中華文化最核心的價值是當之無愧的。

    做事要“以和為貴”,做人要“以孝為先”。孝就是孝敬父母,這是中華民族傳承了幾千年的美,被稱眾善之首,“百善孝為先”。為什麼這樣說呢?假如,你要去行善,做個好事。如果你對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有誰會相信你的行善會是真心的呢?華人都講究,不孝順父母的人,是不能交往,不能做朋友的。孝是人間最真摯,最普通的感情,萬古不變。

    欣賞了這幅對聯,讓我們一起記住兩個原則,做事以和為貴,做人以孝為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水銀有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