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複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曆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御軍三十餘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多疑的人物典型。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讚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說,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曆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誇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
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白帝城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著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失敗”一面,給人以“仁慈”和“重義”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英雄”的真實形象。
關羽:歷史上的關羽為“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侮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馬超投降劉備後,封為平西將軍。當時關羽督荊州,修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答信時,稱馬超雖為一世之傑,但不如關羽的“絕倫逸群”,關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但在《三國演義》中,因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就被塑造成“義”的化身。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險。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繫劉備,只是有感於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離曹歸劉前為曹操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解白馬之圍,乃至今後華容道“義”釋曹操。但是《三國演義》中寫關羽下邳投降時相約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禮待他等卻是子虛烏有。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冠、絕、無敵等第一的詞樣眾多,讚美雲長的詩句最多,可謂是羅貫中筆下的三國第一將。
張飛:張飛為人勇猛,傲下而不辱上,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萬人敵,曾率二十騎兵於長坂坡嚇退曹軍。但是張飛脾氣暴躁,對士兵非常嚴厲,常酒後鞭撻士卒,劉備時常勸張飛:“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早年與劉備關羽桃園三結義,行三。性如烈火,嫉惡如仇。但是張飛是個白麵俊生,長的非常好看!赤壁之戰前,魯肅到當陽找劉備的時候,魯肅就說,想我江東有周美郎,不想冀州也有此等美姿顏者,說的就是張飛。羅貫中塑造張飛形象時,對他傾注了不少感情,但“愛而知其惡”,並不忌諱人物性格中的醜陋面,所以他給我們刻畫了一個活張飛。
趙雲:趙雲在性格上有這些特點:一是忠厚,守信,重感情,講義氣.二膽大心細,英勇頑強,劉備曾說:“子龍一身都是膽也",寬厚大度.這一性格表現為性情溫和,處事穩重,寬以待人,善解人意,因而博得各方面的好感.趙雲的性格給人的感覺是冷靜的、細心而又謙恭的,有儒雅之風。趙雲武藝高超,是“除翼德外,子龍為三國第一條槍”,遭遇強敵無數不敗,有常勝將軍之稱,當陽長坂坡一戰,子龍一戰成名,其神威蓋世,無人能及!但晚年也頗為自負,被圍鳳鳴山,索性被小關張救出,不得不說是件憾事。演義中趙雲的溢美之辭也是頗多。
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為了抬高諸葛亮。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是“千古風流人物”。歷史上周瑜氣量寬宏,三氣之說為無稽之談,周瑜與諸葛亮身為東吳蜀漢兩集團臣子極少碰面,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做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送喪弔唁的是周瑜舊下屬龐統,而不是諸葛亮。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孫權,演義描寫周瑜嫉妒諸葛亮是徹頭徹尾的捏造,三國演義之祖《三國志平話》中借箭的是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歷史上是孫權自己要把妹妹嫁給劉備,這是一場單純的政治婚姻。智激周瑜是純粹捏造的事情,周瑜是東吳最有力的主戰派人士,正是聽了他的勸說
劉備:假正經,
曹操:真小人,
孫權:窩囊廢,
諸葛亮:心機一生人憔悴,
司馬懿:千年王八萬年龜,
其餘眾人:歷史浪花一朵醉!
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複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曆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御軍三十餘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多疑的人物典型。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讚他,歌頌他,熱愛他。可以說,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曆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誇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因此,《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
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白帝城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著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失敗”一面,給人以“仁慈”和“重義”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英雄”的真實形象。
關羽:歷史上的關羽為“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侮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馬超投降劉備後,封為平西將軍。當時關羽督荊州,修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答信時,稱馬超雖為一世之傑,但不如關羽的“絕倫逸群”,關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但在《三國演義》中,因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就被塑造成“義”的化身。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險。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繫劉備,只是有感於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離曹歸劉前為曹操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解白馬之圍,乃至今後華容道“義”釋曹操。但是《三國演義》中寫關羽下邳投降時相約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禮待他等卻是子虛烏有。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冠、絕、無敵等第一的詞樣眾多,讚美雲長的詩句最多,可謂是羅貫中筆下的三國第一將。
張飛:張飛為人勇猛,傲下而不辱上,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萬人敵,曾率二十騎兵於長坂坡嚇退曹軍。但是張飛脾氣暴躁,對士兵非常嚴厲,常酒後鞭撻士卒,劉備時常勸張飛:“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早年與劉備關羽桃園三結義,行三。性如烈火,嫉惡如仇。但是張飛是個白麵俊生,長的非常好看!赤壁之戰前,魯肅到當陽找劉備的時候,魯肅就說,想我江東有周美郎,不想冀州也有此等美姿顏者,說的就是張飛。羅貫中塑造張飛形象時,對他傾注了不少感情,但“愛而知其惡”,並不忌諱人物性格中的醜陋面,所以他給我們刻畫了一個活張飛。
趙雲:趙雲在性格上有這些特點:一是忠厚,守信,重感情,講義氣.二膽大心細,英勇頑強,劉備曾說:“子龍一身都是膽也",寬厚大度.這一性格表現為性情溫和,處事穩重,寬以待人,善解人意,因而博得各方面的好感.趙雲的性格給人的感覺是冷靜的、細心而又謙恭的,有儒雅之風。趙雲武藝高超,是“除翼德外,子龍為三國第一條槍”,遭遇強敵無數不敗,有常勝將軍之稱,當陽長坂坡一戰,子龍一戰成名,其神威蓋世,無人能及!但晚年也頗為自負,被圍鳳鳴山,索性被小關張救出,不得不說是件憾事。演義中趙雲的溢美之辭也是頗多。
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為了抬高諸葛亮。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是“千古風流人物”。歷史上周瑜氣量寬宏,三氣之說為無稽之談,周瑜與諸葛亮身為東吳蜀漢兩集團臣子極少碰面,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做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送喪弔唁的是周瑜舊下屬龐統,而不是諸葛亮。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孫權,演義描寫周瑜嫉妒諸葛亮是徹頭徹尾的捏造,三國演義之祖《三國志平話》中借箭的是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歷史上是孫權自己要把妹妹嫁給劉備,這是一場單純的政治婚姻。智激周瑜是純粹捏造的事情,周瑜是東吳最有力的主戰派人士,正是聽了他的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