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徐敬業成功了,徐敬業會輔佐李顯登上皇位嗎?自己還做自己的英國公,還是輔佐李顯上位後自己變成權臣?再或者就是自己殺盡李家子孫,自己當皇上?
7
回覆列表
  • 1 # 國史春秋

    結局只有一個,當然是自己當皇帝了,要不然冒這麼大的風險為了什麼?不圖名,不謀利,只是為給李家從武則天手裡奪回江山?也太高尚了吧!再說他和李家又沒有血緣關係,雖然有時候也姓李,那是因為他的爺爺徐茂功是唐朝的開國元勳,所以被賜了個光榮的李姓。

    歷史上造反都有一個很大公無私的口號,無非就是清君側、討奸佞,結果到最後都不是,全是為了自己。西漢的吳王劉濞不也是清君側了嗎?結果漢景帝殺了晁錯,自己清了君側,劉濞耗非但沒有退兵,而是繼續造反。朱棣同樣也是清君側,結果連建文帝也給清了。

    徐敬業造反武則天與楊玄感造反隋煬帝,有許多的相似之處:一、都是外臣。楊玄感雖是關隴貴族,也姓楊,但和隋煬帝楊廣不是一家人。同樣,徐敬業的李和李唐的更扯不上多大關係。二、全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楊玄感維護的是本集團的利益,徐敬業是創造自己的事業。三、都有一個好幫手。楊玄感起兵時,李密成了他的左膀右臂,但是他並不聽眾李密的謀略。徐敬業造反時,大文人駱賓王也加入了,還為他寫了一篇勝過十萬雄兵的《討武曌檄文》,但是徐敬業也沒有重用駱賓王。四、敗的很相似。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開始的轟轟烈烈,失敗的一塌糊塗。並且都是有上中下三策可走,結果兩個人都走了政策。歸根結底,兩個人都沒有成大事的格局和胸懷,也就是所謂的志大才疏。

    縱觀歷史,如果徐敬業造反成功,即不會擁立李顯,他也不會做一個遭人背後非議的權臣,當然更不會圖一個英國公的虛名。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當皇帝,這就是人的本性使然。但是他可能不會殺光李家子孫,因為既然能鬥得過武則天這隻母老虎,自然就不會把李家那幾只小綿羊放在眼裡。因為殺了遭人唾棄,留下千古罵名,安撫了能收攏人心,有利於江山社稽。

  • 2 # 凌晨四點多

    古代敢冒著生命危險去反對朝廷的人,一般都是有野心和報復的人。如果取得了勝利,那肯定不會寄人籬下。自己會當皇帝。

    徐敬業從剛開始起義時,就打著已故太子的名號,這就充分說明了他不是去為唐朝的皇帝去奮戰。而是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就算是他最後勝利了,當上了皇帝,應該不是一位明君。這個從前期就表現出來了。他的隊伍相對與武則天的軍隊就是雜牌軍遇上了正規軍。當時應該避其鋒芒。而他去明知是石頭卻偏要去碰。最後終於取的了失敗。

    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他的固執和不能為才是用。所以當上皇帝也會一意孤行,不會採取眾人的建議。國家也會因此衰敗。

    當然,歷史是不可能假設的。

  • 3 # 金兔子專殺喪屍

    那段政局很和諧。。就是男性對女性的不認可言語對弈而已!所以國政都是男性在主持她在後宮與大臣家眷帶孩子游玩山水居多。

  • 4 # 哈哈95128931

    又是如果!?如果我是武則天,就立馬歸政李唐,還當太后,省得後人無休止的議論紛紛。可能嗎?

    徐敬業本是功臣後代,世襲爵位,曾經賜李姓。而他被貶柳州後,懷恨在心,與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密謀討伐武則天,為此,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曾經寫下了著名的檄文«討武曌檄»。"掩袖工饞,狐媚偏能惑主。....一杯黃土未乾,七尺之軀何託。"可悲的是,徐敬業還存有私心,他討伐武則天的目的不是為了歸政李唐,而是另有圖謀,要另立中央。於是就有了在戰略上的錯誤並且在軍事上節節敗退,最後被起兵將士殺死。如果他真的贏了,不僅僅武則天滅了,李家唐朝還有嘛?!自古成王敗寇。歷史學家還要重寫唐書。

  • 5 # 詳侃歷史

    我談談我的看法。

    從徐敬業起兵以後的表現看,此人也不是什麼善類,是有野心的。

    徐敬業在揚州起兵以後,雖然對外打出了匡扶李唐的旗號,還找了一個長的像李賢的人作為旗幟以招攬豪傑。但是,在後續的用兵部署上,徐敬業明顯的表現出了野心。當時,徐敬業有兩種選擇,一是魏思溫提出的,不在揚州停留,率領主力北上,直驅洛陽,沿途收集山東豪傑,在洛陽與忠於武則天的勢力決戰;一是薛仲璋提出的,認為金陵有王氣,應首先攻取揚州周邊的潤州、常州,先建立一塊根據地,然後再北上,這樣即便進攻不利,也有地方退守。

    如果徐敬業一心為了扶持李唐,他應該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原因很簡單,當時地方上的各州都督、刺史,仍然是李唐的官員,出現問題之處不在地方,而在朝廷,是武則天任行廢立,威脅李唐,因此,徐敬業的敵人在洛陽,不在其他地方。

    但是徐敬業沒有這麼做,反而去進攻揚州周圍的潤州,潤州乃是李唐管轄的地方,而潤州刺史李思文當時並沒有什麼明顯的不軌行為,徐敬業進攻潤州,奪取李唐的土地,與叛亂何異?

    當然,有人提出,如果徐敬業在後方不穩的情況下貿然北進,未必就能成功。從軍事角度看,立即北進的優勢在於能夠迅速壯大聲勢,並取得山東豪傑的支援,攻取潤州、常州的優勢在於能有一塊根據地,倒可以算作是各有利弊。但是,從政治角度看,北上洛陽,即便不能勝利,但是表現出的是匡扶李唐的志向,雖敗猶榮,神龍革命,中宗復位後,必然也會對徐敬業加以褒獎;而到處攻取地方,是明顯的作亂,政治上完全站不住腳,失敗之後就是萬劫不復的境地。

    徐敬業選擇了攻取地方,特別是如此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金陵王氣猶在”(《舊唐書》徐敬業傳)這顯然是自己有野心,動機嚴重不純,如果徐敬業僥倖成功了,他也會是個野心家,至於是滿足於做個權臣,還是會直接篡立,就不好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放下仇恨的名言警句或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