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國際

回覆列表
  • 1 # 塔河影視

    德國對希特勒應該是愛恨交加,愛在他發生經濟危機的時候將德國從經濟崩潰的深淵中解放出來了,1939年的德國的總GDP僅次於美蘇,排在第三。

    使整個德國的經濟發展到巔峰,完全做出來了經濟危機,還舉辦了當時令世界矚目的柏林奧運會。

    當時希特勒德中國人的支援下收復了萊茵河西岸土地的控制權,希特勒讓德國從一個戰敗國變成正常的國家。

    恨在他發動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他帶領德國殺了猶太人,德中國人和其他國家的死傷人數無數,削弱了歐洲,磁生了強大的美,蘇。

    戰後德國的實力元氣大傷,國土丟了一半,喪權辱國,人人唾罵,揹負戰爭罪。

    1939年前希特勒是偉大的人,1939年後敗類 ,亡國者。

    二戰是德國的恥辱史。

    在對於認罪態度來說,德中國人是我們認為做的非常好的,國內禁止宣傳法西斯思想,如果在公開場合歌頌希特勒及其納粹主義是會被判入獄的。

  • 2 # 洛克笑笑

    希特勒上臺執政僅僅5年,就解決了600萬人的失業問題,使德國經濟增長了102%,國民收入翻了一番。這簡直是個奇蹟。德國迅速強大起來。

    普通德國民眾在談及希特勒時,彷彿希特勒不是德中國人,而是來自另外一個世界一般。

    自從希特勒帶領德國從一戰債務中走出,更是橫掃歐洲讓德國重新抬起頭來。但是二戰德國也是傷亡慘重,戰後男的大部分都被關起來,女的遭遇也還好不到哪裡去!經濟更是慘不忍睹,還要賠償戰勝國的損失!所以那會是德國民眾過得最苦的時期之一。世界政治環境也是處處遭人唾棄。

    希特勒在二戰期間對猶太人進行大屠殺,給斯拉夫人進行大虐殺,這種種族滅絕政策違背了西方主流的價值觀,令今天的德國民眾感到十分恥辱。

    歐洲大陸騎士文化流行,雖然歐洲大陸歷史上戰爭不斷,但是對失敗者甚至是手無寸鐵的人進行大屠殺,十分罕見。是希特勒發動了罪惡的戰爭,無故的屠殺外中國人和非日耳曼民族,給歐洲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災難,同時也招致了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反擊。戰爭給他國帶來了災難,同時也讓自已的國家和家庭也陷入了災難的深淵,國家和個人家庭被炸的支離破碎、廢墟一片,最基本的生存設施都被夷為平地。父母失去了兒子,兒童失去了父親,婦女失去了丈夫。

    德國戰敗後,美國等西方國家對德國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德國國內民眾對於希特勒的死可謂是痛不欲生。但是美中國人開始清除納粹餘孽,而且禁止討論希特勒,銷燬希特勒的一切。後來東西德國合併,德國也立了法,禁止談論希特勒的一切。這個時候的德中國人對於希特勒可謂是愛恨交加。一般不會輕易評論希特勒,也不願多說。

  • 3 # 阿程歷史

    作為一戰的戰敗國,德國被《凡爾賽條約》敲骨吸髓般地壓榨,德國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損失了13.5%的領土以及12.5%的人口,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賠償天文數字般的戰爭賠款,德國民眾可謂民不聊生。

    希特勒,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民選總理上臺,是德國民眾用選票將其送上臺的,不可否認,希特勒的演講非常富有激情和蠱惑力,讓現場的聽眾如痴如醉。

    如果希特勒不發動戰爭,那麼,德國民眾選擇希特勒上臺毫無疑問是非常正確的,希特勒實現了自身的承諾,讓德國經濟高速地發展,民眾過上了富裕的生活,不得不承認希特勒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確實有一套,提高了德國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在歐洲的影響力。

    至於希特勒日後野心膨脹,也是基於德國資源的匱乏,所以要佔據烏克蘭的天然糧倉、高加索地區和羅馬尼亞的石油,以供德國民眾持續過上質量上剩的生活。

    即便二戰爆發,蘇德戰爭打得如火如荼之際,希特勒不都願讓德國進入戰時狀態,民眾的生活依然有保障,生活質量基本上沒什麼下降,這在世界戰爭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

    眾所周知,二戰德國戰敗了,希特勒也不願被俘和審判,就選擇了開槍自盡,從而躲過了戰爭法庭的莊嚴審判;戰後的德國,對納粹流毒徹底清除,對發動的對外戰爭也進行了深刻反思,希特勒的影響力隨時光流逝而淡化。

    二戰時的成年人,基本上都已謝世了,戰後出生的中老年人特別是年輕人,對希特勒的印象並不深刻,隨著世界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不要說是年輕人即便中老年人的思維都不一樣了,對政治、權力等不再感興趣。

    年輕人都沉醉在手機的小螢幕世界中,自我意識極強,人情越來越淡默,甚至親戚朋友、同學同事基本上都老是不相往來了,許多人甚至都不願找物件,這是全球性的普遍問題,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4G普及的國家

    在現在的德國,並未感到德中國人有多恨希特勒,討論希特勒至少在公共場合,德中國人是犯忌的,但並不妨礙私下議論希特勒,妄議希特勒的極少,就知道德中國人對希特勒的態度了,具體的不便展開,即便到現在,希特勒也是比較敏感的人物。

    當下,希特勒非但不是德國的累贅,相反,希特勒給德國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紅利;本文作者在鷹巢的時候,來自德國之外的遊人真是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真的歐洲的旅遊景點,像鷹巢這般人流量,真的不多見。

    當步入深深的潮溼陰冷的燈光黯淡的堅固隧道,突然來到一個金碧輝煌的大廳,頓時,會覺得心曠神怡,你的耐心等待,再乘能容納數十人的一部巨大電梯上山峰。

    去德國旅行的人,鷹巢基本上都是必經之地,大都是慕名而來,就想去看看當年希特勒制定“巴巴羅薩計劃”名氣極大的鷹巢,這座位於阿爾卑斯山脈1834米高的奧柏薩爾斯堡山頂的希特勒私人城堡是個什麼樣子,僅鷹巢一處每年的旅遊收入,帶給德國都是巨大的財政收入。

    不得不佩服德中國人對歷史掩跡保護到位,鷹巢的一切都完好無缺,城堡內有餐廳、咖啡廳,保留著希特勒當年與幕僚開會的客廳和會議廳,用電視播放當年納粹們在此策劃佔領奧地利或討論戰事的情景,以及墨索里尼送給希特勒的紅色大理石壁爐。

  • 4 # 天涯明月人

    關於德中國人恨不恨希特勒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從不同時期的人對希特勒的態度來看下。

    第一階段:希特勒上臺至二戰之前,這段時間德國民眾對希特勒是愛戴的。在一戰後,德國受限於《凡爾賽條約》,不僅每年要支付大量的戰爭賠款,還被迫割裂了很多的領土,德國經濟在此時非常蕭條。而希特勒上臺後就撕毀了《凡爾賽條約》,德國開始擴充軍備,擴張領土;而且希特勒洗劫了大量猶太人的財富,遏制了國內蕭條的經濟,在二戰開始前,德國已經是當時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很多的德中國人說過,如果希特勒在1939年死去,那麼他將是德國的偉人。

    第二階段:二戰開始至60年代末,德中國人痛恨希特勒。二戰開始後,德中國人對希特勒的支援開始下降,特別是德國和蘇聯開戰後,大量的年輕士兵喪生在戰場中,大批無辜的婦女被蘇聯士兵凌辱,德中國人在這時開始痛恨起希特勒。而希特勒為了壓制國內民眾的反對,開始了獨裁統治,更加加深了德中國人對其的痛恨。希特勒雖然在1945年飲彈自盡,但他留下了一個被分裂的、滿目瘡痍的德國。

    第三階段:上世紀70年代至今,嘲諷與淡化。這個時期的德國已經從二戰失利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德中國人已經開始正視這段被忽視的歷史,以其為鑑。近些年有德國作家寫了一部小說《看,誰回來了》,在德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小說以幽默詼諧的文筆,描繪了希特勒穿越回當今德國所遇到的趣事,以此來嘲諷希特勒給德中國人民帶來的罪惡感和羞恥感 。

  • 5 # 達文有話說

    有的人對希特勒是真的恨,恨他的種族主義,恨他將德國引入戰爭的深淵。比如,德國的猶太人、吉普賽人,還有戰前德國的左派、自由主義者、社會主義者。

    有的人對希特勒也是恨,但是他們恨他犯了戰略錯誤,沒有將盟軍揍趴下統一歐洲,稱霸世界,讓高貴的雅利安人奴役全人類所有其他人種。這些人是德國的極端右翼份子。

    但更多的人對希特勒的恨,單純地是因為他們在二戰後期至戰後的生活,相較納粹統治初期的水平一落千丈,恨他希特勒再也無法從佔領國源源不斷地幫他們掠奪食物。這些人大多數是平民百姓,他們期初對於猶太人的遭遇或有些同情,但是,隨著他們任由猶太人“毒化德意志文化”、“破壞德意志價值觀”、“侵蝕德意志種族的純正性”這樣的觀念被注入自己的頭腦,並逐漸加強,他們的心中燃起的只有那對“背叛上帝者”的復仇的火焰(背叛上帝的猶大是猶太人),再也容不下基本的社會倫理觀。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災難,希特勒要全盤負責嗎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將二戰的起因歸結為野心家希特勒的預謀,再加上當時軟弱無能的英國首相張伯倫的一再退讓。似乎,如果德國沒有出現希特勒這樣一個十惡不赦的反人道主義魔鬼,就不會發生二戰。

    德國全國上下,一股腦地將二戰的歷史責任推卸給了死去的希特勒等人,這種情況下,表達對希特勒的恨,就是意味著“政治正確”。

    人們似乎忘了一個實事,納粹最初不過只是一個不足30名黨員的小政黨,希特勒加入後,這個小黨很快地發展壯大。雖然,希特勒在德國各地的演講極具煽動性,但是最終將他送上德國總理寶座的不是他自己,而是眾多的選民。

    要知道,希特勒當初成為德國的總理,沒有發動軍事政變,而是通過民主選舉上臺的。所以,我們必須要知道,到底是誰投票支援希特勒呢?

    二戰前的德國,誰在支援希特勒?

    可能很多人會想當然地認為,希特勒的背後支持者一定是大資本家。

    這明顯是不對的,德國的工業大資本家從一開始就看不上希特勒,他們只能被動地接受希特勒的統治。甚至直到最後德國戰敗的前夕,大工業資本家們對希特勒的支援還是猶豫遲疑的。在德國國內,德國的農業資本家(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容克貴族”階層),反倒是對希特勒非常支援。

    既然不是大工業資本家,那麼,支援希特勒的是一戰的退伍軍人?

    這也是不對的。儘管納粹經常僱傭一些退伍的一戰軍人蔘加遊行,但是在德國,大部分的退伍軍人其實都是共產黨的支持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他們在漫長而艱苦的壕溝戰中,或多或少的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戰後,很多退伍軍人走進工廠當了工人。因此,德國城市中的工人階級逐漸地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組織、政治綱領。當時的統治者為了安撫工人階級,都會不時地給他們一些好處,所以,工人對建立一種新的獨裁政府一點也不感興趣。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那麼容易被納粹主義煽動,支援希特勒的肯定是文化比較低的農民、小城市裡的小市民。

    因此,可以說,德國的法西斯主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場全國範圍的群眾運動。支援法西斯主義的主體群眾,既不是德國的大資本家,也不是城市的工人階級。希特勒更多的支持者是小資產階級。他們是底層官員、中小企業家、大學生。

    德國的小資產階級為什麼要支援納粹,支援希特勒呢?

    以理性著稱的德中國人,為何要放棄共和制,去選擇納粹專制政府和獨裁的希特勒呢?

    總結起來應該有三個理由:

    一、一戰後協約國制定的《凡爾賽條約》,給德中國人帶來了難以抹滅的負面心理和情緒,經濟危機加劇了德國內部矛盾,使得極端民族主義思想盛行;二、德國曆史上就保有的軍國主義思想傳統;三、經濟危機給德中國人帶來的衝擊;失敗的凡爾賽體系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勝國在巴黎凡爾賽宮舉行了“巴黎和會”(凡爾賽會議),這表面上是安排戰後世界秩序的會議,實質卻是一次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

    德國作為戰爭的直接發動者,自然要為戰爭付出代價:法國出兵控制了魯爾工業區,並收回了當年普法戰爭後割讓給德國的阿爾薩斯-洛林,建立萊茵非軍事區,規定德國在萊茵河西側不能駐軍,。德國的領土面積從原先的70萬平方公里,直接縮減到58萬,相當於減少了一個福建省的面積。

    除此之外,還要負擔鉅額的戰爭賠款。法中國人向德國索賠1320億金馬克,但當時德國的經濟已經崩潰,拿不出這麼多賠款,最後法國把賠款數額減到了200億。即使這樣,對於德國來說也是天文數字。

    從道理上來說,對於凡爾賽會議制定的這些懲罰措施,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是德國罪有應得。但當時的德中國人可不這麼想。

    實際上,在一戰後期協約國與同盟國陷入了長期的對峙,德國軍隊之所以願意放下武器投降,並不是因為被打敗了,而是覺得繼續這麼熬下去沒有意義了。

    這時候,美國總統威爾遜剛好提出一種看上去能夠接受的國際秩序觀——威爾遜主義。

    按照威爾遜主義的觀點,之所以會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其根本原因就是帝國主義以均衡Continental大國實力為名,無視小國利益,壓迫弱小民族,引發內外各種矛盾從而導致戰爭。但是,慘烈的一戰也並非毫無意義,它的意義就在於,消滅掉了那些奴役人民的傳統大帝國,讓人們獲得普遍的自由,從而讓一戰成為一場終結一切戰爭的戰爭。

    因此,威爾遜得出了結論,只有允許各個弱小民族獨立建國,保證各個民族的平等,這個世界才能和平。歸納總結成為一句話,就是“民族自決”。意思就是各個民族要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自己的問題解決了,也就會懂得如何尊重其他民族的命運,世界的和平才可能得到保障。

    威爾遜鼓動世界各個民族都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這乍一眼看上去這好像跟之前歐洲流行的民族主義也沒太大區別,其實則不然。

    威爾遜的主張還沒說完,世界上各個民族都獨立建國只是第一步,如果新成立的各個國家都是自己當家作主,想要保證不被大國欺負,就必須有一個大致相同的觀念的國際秩序。因此,所有國家必須要聯合在一起,成立一個國際聯盟,各個國家的安全由這個聯盟來保障,這才能讓世界秩序長治久安。

    德國的領導人經過威爾遜主義這一頓煽惑,覺得自己在戰後能夠獲得體面的和平,所以就同意投降了。

    德中國人認為體面的和平是什麼樣子呢?

    就是德國可以投降,也可以接受有限度的割地賠款,但是德中國人有一個底線,戰勝國不能因為戰爭就把德國給定義成是發動戰爭的罪人,打入到萬劫不復的境地。因為在一戰之前,歐洲各國之間的戰爭是一種常見的國際政治現象,人們長期都是把戰爭當作一種調整國際力量均衡的手段,沒有誰認為戰爭本身可以被定罪。

    就在德國覺得自己戰爭會以一種體面的方式收場時,他的期待卻落空了。威爾遜主義實現的前提是否定過去舊有的國際秩序觀念,這樣,英法等戰勝國就尷尬了,我費這麼大的勁,死傷那麼多人,就因為我們要為過去的錯誤觀念買單?這理由沒法對國內大眾解釋啊,他們根本就聽不懂也不願意接受你威爾遜主義的這些說辭。

    所以,英法即使接受了威爾遜的提議,也得讓自己成為新秩序當中正義的一方。我們英法既然代表正義了,那麼,邪惡這個名頭就必須得安在德國身上,反正你是戰敗國,你要不承擔戰爭的責任,我們在國內就沒法跟人們交待啊,至於你德國對內該如何解釋,那我就管不著了。

    所以,才出現了凡爾賽會議中對德國極其嚴苛的賠償條款。

    英法的這種自私的選擇,帶來了極其惡劣的後果。很多德中國人都認為德國受到了英法等國的欺騙。魏瑪政府參與了戰後談判並接受了凡爾賽和約,肯定收到了好處才背叛德國。英法在賠償條款上對德國進行壓榨,民眾對魏瑪政府信任,德國在戰後可謂是內憂外患,這就助漲了德國國內追求民族主義復仇的火焰。

    軍國體制——德中國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

    即使凡爾賽條約的內容對德國來說十分苛刻,即使德中國人並不信任魏瑪政府,這些因素都還不足以成為德中國人放棄共和制,選擇一個專制政府和獨裁者的真正理由。如果當時的德中國人民普遍認可共和制的政府,那麼,即使魏瑪政府倒臺了,替代它出現的也會是另一個共和制政府,而不是納粹黨和希特勒。

    事實上,在當時“軍國體制”才是德國普羅大眾思想觀念和文化認知上普遍加信的體制。當時的德中國人,在行為習慣上更傾向於執行和服從。當然,這也不是說德中國人天性如此,這其實也跟過去德國的歷史有很大的關係。

    在當時弱肉強食的地緣環境中,普魯士想要生存,只能通過把整個國家軍事化的方式,來激發自己的爆發力。尤其是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治下,普魯士不僅用純粹的武力完成了德國的統一,還在後來打贏了普奧戰爭、普法戰爭,戰勝Continental老牌強國迅速成為新興的歐洲強國。

    正是因為德國有這樣的傳統,才有人說:普魯士不是一個有軍隊的國家,而是一支有國家的軍隊。之所以德國能夠崛起和維持,並不是憑藉人民的力量或社會的思想,而依靠它那紀律嚴明的軍隊和忠實但思想狹隘的官僚,軍國體制的思想在德國可以說是根深蒂固。

    這樣就不難理解魏瑪政府這樣的共和政體在德國為何在德國會失敗了,因為它不僅面對內憂和外患,還要與積澱已久的軍國主義思想抗爭。就連魏瑪共和國的總統,也是德國一戰時的英雄元帥——興登堡,他在去世前留下的一個建議,竟然是希望德國的皇室復辟。所以說,共和體制的魏瑪政府在德國失敗幾乎是必然的事情。

    經濟危機,促使德國轉向民族主義

    凡爾賽體系中戰勝國對德國的苛刻條款,再加上德國國內對魏瑪政府的不信任,讓德國內部局勢陷入動盪。根深蒂固的軍國主義在德國復燃,似乎就只差一陣東風了。

    1929年,東風起了,開始讓德國的民族主義轉向變得難以遏制,這就是1929年開始的世界經濟大危機。全世界工業產值下降了足足37%,這場危機對德國的衝擊尤其猛烈,失業率達到恐怖的44%,也就是說,德國有接近一半的人失去了收入。

    經濟危機讓德中國人遭受了失業或破產,遭受了投資損失,通貨膨脹讓他們的積蓄化為烏。德中國人的小資產階級的生活地位也開始朝不保夕。看著比自己地位低的工人階級都能團結起來,為自己爭取利益,小資產階級份子們不由得心中暗恨。

    之所以工人能夠罷工,是因為他們都在生產一線,罷工會導致工廠癱瘓。小資產階級無法罷工,是因為他們和生產活動早已分離,想罷工也無工可罷。因為無法通過罷工實現訴求,他們就選擇了暴動,組織衝鋒隊,對抗工會。

    希特勒上臺後,想了很多辦法,包括停止支付一戰的賠償,重新組織生產,包括沒收國內猶太人的財產等等。德中國人看到的是自己生活水平提高了,他們當然高興,也就樂於支援他。

    後來希特勒發動戰爭,他們也是支援的。因為,他們本就有軍國主義的基因,戰爭不但可以向英法等通過凡爾賽條約盤剝德國的國家復仇,還可以搶奪他們的財富讓自己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而且,即使輸了能比當前自己的處境壞到哪去?

    這就是希特勒能夠迅速掌控德國軍政,並將德國帶入戰爭深淵的深層次原因。

  • 6 # 鳶飛九天2018

    德中國人恨希特勒嗎?或者說,德中國人對於希特勒觀感如何,到底是恨他?還是對希特勒在戰爭初期的輝煌戰績嚮往不已,甚至如同許多中國網友一樣,對於希特勒十分崇拜?

    希特勒

    不可否認的是,的確有德中國人會恨希特勒,因為正是在希特勒瘋狂的戰略指揮之下,曾經在一戰之後迅速復甦並位列歐洲工業、科技第一的德國,最終淪為了二戰的戰敗國。

    德國戰敗後,德國不但損失了數以百萬計的青年人口,無數德國工廠淪為廢墟,德國還近乎永久性地失去了十二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最慘的是,由於冷戰的爆發,德國還成為冷戰對峙的前線,就連國家都被一分為二。

    如果不是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西德抓住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完成兩德合併,如今的德國依然是分裂成兩個國家的局面。如此慘烈的結果,相信肯定有德中國人會痛恨希特勒挑起戰爭的行徑。

    東德和西德

    當然,雖然第2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但是,卻無人否認德國軍隊在希特勒領導下的輝煌戰績,戰爭初期,納粹大軍近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在一己之力單挑全世界的情況下,德國戰車依然將大半個歐洲納入統治範圍。

    德國軍隊的輝煌戰績,哪怕在今天來看,依然令人神往不已。有許多中國網友會因希特勒的輝煌戰績而愛屋及烏甚至崇拜,有德中國人抱有同樣的觀點,當然也並不意外。

    然而,對於大多數德中國人而言,他們對於希特勒既沒有多少好感,更無所謂痛恨,他們對於希特勒最大的觀點,卻是無視。

    希特勒

    德中國人知道有希特勒這麼一個曾經的戰爭狂人,也知道希特勒帶領第三帝國走向了滅亡,但是,如今的德國和當年的納粹德國已經截然不同,二戰失敗之後,德國對於納粹進行了最為徹底的反思和清算。

    與如今仍有大量軍國主義殘留的日本不同,德國對於納粹主義的清算可謂觸及靈魂,也因此,如今的德國雖然還是戰爭發動者和戰爭參與者的後代,但是,他們對於戰爭的觀點卻與日本人截然不同。

    檢閱軍隊的希特勒

    德國不會否認二戰時期德國掀起的一系列侵略戰爭,更不會否認他們前輩犯下的戰爭罪行。納粹德國之中,幾乎所有的戰爭罪犯都受到了公正的審判。對於這樣的審判,德中國人也不會大肆反對,更不可能通過塗改教科書的方式去否定。

    因此,如今的德中國人對於希特勒曾經的行徑早已釋然,他們接受了他們先輩曾經犯下的罪行,並竭盡全力的彌補。1970年12月7日,西德總理威利·勃蘭特在華沙猶太隔離區起義紀念碑下的下跪,讓全世界看到德國真心懺悔的同時,也幾乎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西德總理在起義紀念碑下的下跪

    從此之後,在全世界人的心目中,包括曾被德國蹂躪的東歐人民心目中,德中國人不再是一個冷血的納粹屠夫,他們變成有血有肉、敢勇於承認自己錯誤並道歉的德中國人。

    而德中國人的今天,恰恰是最值得日本人去學習的,作為同樣二戰的元凶國,作為同樣的戰敗國,日本如今的百般抵賴和混淆侵略歷史,在激怒無數中中國人的同時,也將日本無恥罪惡的嘴臉暴露的淋漓盡致。

  • 7 # 亮月花郎

    前言:

    我曾經回答過一個類似這個問題的問題,雖然這兩個問題很相像,但這兩個問題似乎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事物。“伊拉克人民痛恨/懷念薩達姆嗎?”大概就是這個問題,但薩達姆和希特勒卻不是同一類別的人物,畢竟希特勒可是挑起罪惡滔天、人神共憤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每每談及希特勒,我總會不經意間想起那個“站在兩臺前懷抱住整個地球的男孩兒”,時間過得真快,上個世紀前中期的世界,真的險些被這個男孩子緊緊“擁抱住”。

    歷史現實告訴我們:希特勒的崛起前提也是從德國總理跨越上總統的階段,但推選出希特勒的卻是德國民眾那佔有絕對優勢的民眾選票。那些選票足以讓希特勒以潮水般優勢淹沒其他競爭者,由此可見,僅僅是幾場演講就能夠俘獲德中國人的內心嗎?

    從有到無:一戰的慘痛帶給德中國人的思考

    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你歷經千辛萬苦創立的公司,在一夜之間就被摧毀得粉碎,那麼你的心態是如何的呢?不錯,我這個雖然不恰當的比喻就是德國經歷一戰失敗後的模樣,當時大部分德中國人就是類似這樣的心態。再加之《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壓榨,日耳曼民族心中怒火中燒、難以平息。

    公元1871年,德意志帝國先後連續將法、奧兩大歐洲帝國擊潰並完成統一,在此期間,德國經過了兩次工業革命的洗禮,從全方面來說,德國已經崛起了。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德國用了不到50年的時候便一躍成為了歐洲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輝煌之際,一戰的慘痛失敗如一記重拳重重地錘在了德國民眾的心上,戰爭賠款、軍隊限制、領土肢解……種種制裁都讓曾自豪的德中國人難以接受。恰好,希特勒出現了……

    希特勒踩進了德中國人的心坎

    希特勒也是德中國人,德中國人心中所想,希特勒自然也深有體會。而希特勒的演講,正是他能夠初步喚起德中國人民族特性復甦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希特勒讓經濟瀕危破產的德國富裕了起來。經濟的力量最終讓絕大多數德中國人死而復生,他們在這個會演講、有想法的希特勒身上看到了重生的希望。

    “1929-1933年經濟危機”很無情地摧殘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飽受一戰創傷的德國也深受其害,真可謂是雪上加霜、痛上加痛啊!希特勒於1933年上臺之後,他明白當務之急就是改變德國經濟凋敝的局面,於是希特勒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尤其是經濟方面。改革貨幣、加大福利保障、殘害猶太人、增加就業崗位等政策的出臺,瞬間便使得這個鮮有光輝的國家於經濟危機末期重新釋放出了光彩。

    除此之外,希特勒還面相世界舉辦了一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盛大奧運會,對於希特勒來說,這場屬於德國的奧運會則象徵著德國的重新崛起。但又有誰知道,希特勒的所作所為,這些華麗的背後,都是在為了他那發起二戰在做準備。

  • 8 # 老祖宗的智慧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希特勒給歐洲、非洲乃至蘇聯等國家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可是,希特勒同時也給德中國人民帶來了災難,這就是戰爭。那麼,對於德中國人來說,狠這個字恐怕談不上,但是,討厭肯定是有的。

    二戰戰敗後,德國被分為了兩個國家,費了半天勁,才又統一在一起。時至今日,關於納粹、希特勒、法西斯、種族主義等敏感的詞彙,在德國還是忌諱的,因為,這被寫進了他們的法律。

    每個人只有在感同身受的情況下,才會表達出真實的情感。德中國人也是人,也不例外。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歷過二戰苦難的德中國人,一個一個都去了另外一個世界,他們的後代,只能從祖母的故事中、書籍中、歷史影片中,去還原一個對於他們來說模模糊糊的希特勒。

    今年是2020年,按照1945年德國投降算起,時間已經過去了75年之久了。在這漫長的75年中,德國整個社會經歷了二戰後的艱難恢復,經濟重新騰飛,東德與西德重新互相融入、移民潮的來臨、經濟危機、社會待遇不公引起的矛盾等迴圈往復,人們有些想念希特勒了,當然是少數人。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這也很正常,當社會有一些矛盾出現的時候,人們自然而然的,會想起希特勒的主張,儘管這些主張是不對的,但德國的民眾需要有一個發洩自己情緒的出口。從德國自己拍的一部關於希特勒的搞笑電影就可以看出一些民意。例如扮演希特勒的演員,在大街上拍攝時,會有民眾問道:把非法移民全部都關進集中營怎麼樣?

    希特勒只會屬於他自己的那個時代,儘管那個時代並不怎麼光彩。

    而現在的德中國人,對於希特勒,模模糊糊之中,談不上恨,因為,太久遠了。

  • 9 # 方圓論壇

    歷史的悲劇,從來不是因為某個人而造成的。任何時候將罪集中於某個人,都是不客觀的。希特勒一直被譽為瘋子,戰爭狂。這沒有錯。畢竟是希特勒帶領德國發動了二次世界大戰。這也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已知規模最大,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但戰敗的德國可以歸罪於希特勒一人嗎?並不能夠。與其說是希特勒發動了二戰,還不如說是當時得德中國人選擇了戰爭。而希特勒是這些主戰派的一個代表性人物。希特勒就代表了當時大多數德中國人的意願。恨希特勒不就是說他們恨自己嘛。

    事實上二戰的爆發並沒有使得歐美國家詫異。因為一戰後凡爾賽條約的簽署就註定了二戰爆發的可能性。一戰後本沒有實際上解決一些問題,而是把這些問題都給掩飾了過去。戰勝國對德國既沒有給予寬容,也沒有徹底的清算德國。這就使得它們之間的矛盾還依舊存在。德國在一戰後即沒有接受教訓,也沒有解決根本問題。而在一戰後,法中國人又是強行佔據了德國的魯爾工業區。又是強行佔據鐵路,煤礦等資源。更過分的是,法中國人仗著自己戰勝國的身份肆意屠殺鎮壓不服法國的德中國人。這就使得德中國人都憋著一股怒火。一股復仇的怒火。而希特勒就是引爆這股怒火的導火索。

    在2015年的時候,德國拍了一部名為《希特勒回來了》的喜劇片。這部電影,即是對過去的反思,也是對現實的呈述。在電影裡那段“戲中戲”中,希特勒問法比安:“你從來沒有自問過嗎?人民為什麼需要我,因為他們內心深處和我一樣。”這句臺詞代表了相當一部分德中國人傾向。而且在該電影中,很多場景都是真實拍攝的德國大眾對希特勒的看法。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對於希特勒報以敵意。但也有相當之多的人,對希特勒並無偏見。反而認為他是英雄。這就足以說明現代德中國人對於希特勒態度了。戰後的德國勇於認錯,並且成為捍衛和平的一員。但對於希特勒功過是非,想必沒有太多的德中國人回去歸罪於希特勒一人。就像我開頭所說,歷史的悲劇,從來不是因為某個人而造成的。任何時候將罪集中於某個人,都是不客觀的。

  • 10 # 莫地方

    二戰前,德中國人還是很支援希特勒,他上臺後德國迅速崛起,擺脫經濟危機,打破《凡爾賽條約》束縛,迅速成為世界大國,可以說希特勒如果沒發動二戰,他在德中國人心目中形象還是不錯的。

    德國發動侵略戰爭後,大量德國年輕人戰死在各個戰場上,很多德中國人對於希特勒態度發生轉變,希特勒為了壓制反抗思想,對內實行獨裁統治,蓋世太保手段要德中國人民敢怒不敢言。

    二戰結束後,德國殘破不堪,不少德中國人認為德國現今局面都是希特勒帶來的,這個時候希特勒在他們心中已經不是元首,是個殺人魔王。希特勒發動二戰,導致數百萬德中國人死於戰爭,也要德國重工業受到很嚴重打擊,無條件投降後,美英蘇法幾個佔領德國,並將德國分裂為東德和西德,一直等了40多年才實現真正意義上統一,這一切都是希特勒的錯。

    德中國人對於希特勒所犯下錯誤,他們也一直在贖罪。雖現今德國無論經濟、軍事鬥得到了一定發展,可德國並沒有展露什麼頭角,謹小慎微誰也不得罪,安心做好自己。

    二戰結束到現在,德國也一直在努力修補歐洲各國創傷,兩位德國總理維利.勃蘭特、赫爾穆特.科爾在猶太紀念碑面前下跪認錯,代表德中國人民勇於認錯態度,也贏得了世界的尊重,這比日本好多了,畢竟他們從來沒有對於自己犯下錯,道歉過,更何況下跪。

    隨著時間流逝,德國年輕人對於希特勒沒什麼慨念,中老年人雖然不喜歡希特勒,可他畢竟還是有才能帶德國走出困境,現在德國對於希特勒厭惡感已經不深了,畢竟希特勒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 11 # 阿飛微生活

    德中國人恨希特勒嗎?或者說,德中國人對於希特勒觀感如何,到底是恨他?還是對希特勒在戰爭初期的輝煌戰績嚮往不已,甚至如同許多中國網友一樣,對於希特勒十分崇拜?

    不可否認的是,的確有德中國人會恨希特勒,因為正是在希特勒瘋狂的戰略指揮之下,曾經在一戰之後迅速復甦並位列歐洲工業、科技第一的德國,最終淪為了二戰的戰敗國。

    德國戰敗後,德國不但損失了數以百萬計的青年人口,無數德國工廠淪為廢墟,德國還近乎永久性地失去了十二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最慘的是,由於冷戰的爆發,德國還成為冷戰對峙的前線,就連國家都被一分為二。

    如果不是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西德抓住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完成兩德合併,如今的德國依然是分裂成兩個國家的局面。如此慘烈的結果,相信肯定有德中國人會痛恨希特勒挑起戰爭的行徑。

    當然,雖然第2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但是,卻無人否認德國軍隊在希特勒領導下的輝煌戰績,戰爭初期,納粹大軍近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在一己之力單挑全世界的情況下,德國戰車依然將大半個歐洲納入統治範圍。

    德國軍隊的輝煌戰績,哪怕在今天來看,依然令人神往不已。有許多中國網友會因希特勒的輝煌戰績而愛屋及烏甚至崇拜,有德中國人抱有同樣的觀點,當然也並不意外。

    然而,對於大多數德中國人而言,他們對於希特勒既沒有多少好感,更無所謂痛恨,他們對於希特勒最大的觀點,卻是無視。

    德中國人知道有希特勒這麼一個曾經的戰爭狂人,也知道希特勒帶領第三帝國走向了滅亡,但是,如今的德國和當年的納粹德國已經截然不同,二戰失敗之後,德國對於納粹進行了最為徹底的反思和清算。

    與如今仍有大量軍國主義殘留的日本不同,德國對於納粹主義的清算可謂觸及靈魂,也因此,如今的德國雖然還是戰爭發動者和戰爭參與者的後代,但是,他們對於戰爭的觀點卻與日本人截然不同。

    德國不會否認二戰時期德國掀起的一系列侵略戰爭,更不會否認他們前輩犯下的戰爭罪行。納粹德國之中,幾乎所有的戰爭罪犯都受到了公正的審判。對於這樣的審判,德中國人也不會大肆反對,更不可能通過塗改教科書的方式去否定。

    因此,如今的德中國人對於希特勒曾經的行徑早已釋然,他們接受了他們先輩曾經犯下的罪行,並竭盡全力的彌補。1970年12月7日,西德總理威利·勃蘭特在華沙猶太隔離區起義紀念碑下的下跪,讓全世界看到德國真心懺悔的同時,也幾乎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從此之後,在全世界人的心目中,包括曾被德國蹂躪的東歐人民心目中,德中國人不再是一個冷血的納粹屠夫,他們變成有血有肉、敢勇於承認自己錯誤並道歉的德中國人。

    而德中國人的今天,恰恰是最值得日本人去學習的,作為同樣二戰的元凶國,作為同樣的戰敗國,日本如今的百般抵賴和混淆侵略歷史,在激怒無數中中國人的同時,也將日本無恥罪惡的嘴臉暴露的淋漓盡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既然人都會死去,那麼為什麼要活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