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象萬千

    狗十三是一篇較為深刻的文藝片,其表達的更深層次的寓意較為深刻。

    全片沒有正反角色,分不清誰是對誰是錯。

  • 2 # 茶醉小妖

    我覺得不誇張,反而很真實。

    不管站在哪一角度,每個人都能被理解,都能引起共鳴,這是生活的樣子。我們不能逃避,只能面對。

  • 3 # 念小西

    由於電影時間的限制 很多生活真實的家庭教育的片段以及女主成長的速度都被壓縮了,但也能看出來製作的用心良苦,總體來說是一部好電影,差不多年代的故事,電影人物塑造的還是挺細膩的,所以情感上很能被打動,她的心境,更能理解。

  • 4 # 神經一號

    電影是由故事構成的 故事大多是聚焦矛盾的 所以應該不存在所謂的放大問題之說吧

    最後想說的是 主演小姑娘 長的真好看 演的也不錯呦

  • 5 # 丶丶丶小先生

    對的 《狗十三》這部電影 是把問題放大了 但這正是導演的用意 用一個單親家庭的正常生活的放大化 來批判封建傳統觀念以及中國式的家庭教育的不足甚至是荒唐 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種種叛逆和妥協

    中國式的家庭教育

    電影開試就突出的很清晰 就是李玩(主角)的在選課的時候 本來李玩是對物理感興趣 他爸毅然決然的讓她報了英語 同志們 有多少次 我們親愛的爸爸媽媽幫我們做了許多我們都不知道的決定 我幫你報了那個班 我又幫你去你老師那裡爭取到了那個實驗小組 他們有問過我們到底喜歡什麼嗎?他們總是用一種他們自認為是對我們好的東西強加在我們身上 有時候我們也能理解父母總是為我們好 總不會害了我們吧 可是我們總是不開心

    對李玩弟弟的教育更說明了此現象- 溺愛 只要李玩弟弟哭鬧就怪這個怪那個 還記得影片中李玩在哄弟弟玩的時候 不小心摔到了 就打板凳 打姐姐

    還有就是李玩弟弟玩耍時說:我是金剛葫蘆娃你是老妖精 打媽媽 打奶奶 奶奶說:我娃厲害的很 真厲害 導致把奶奶的頭打流血後而又訓斥李玩弟弟

    李玩第一次喝酒捱打到第一次去陪爸爸喝酒而又去敬酒 這種矛盾的教育 也被放大到極致 也被批判的毫無保留

    封建傳統觀念

    也是在電影的開始 在幫李玩同父異母的弟弟取名字的時候 爺爺說:李玩那時是胡取的名字 現在是個男娃 取名字就不能太隨便了 很明顯的重男輕女的現象 可是奶奶卻很疼孫女 這正是許多家庭的普遍現象 在電影中凸出的很極致

    在愛因斯坦(一條狗的名字)被爺爺弄丟後 直到影片最後也沒見爺爺說出個123來 連一句對不起都沒有 長輩嘛 一切聽從長輩的安排 他們在家庭中 位高權重 權威不容撼動 他們似乎沒有錯誤 也不會承認錯誤 他們開心就好

    同時該影片也講述了一個孩子的成長和從叛逆到妥協的過

    從愛因斯坦的丟失而不找到它誓不罷休的態度到對假愛因斯坦的接受 到去天文館時第一次陪爸爸的客戶喝酒而耽誤去天文館 到第二次陪爸爸喝酒時吃狗肉再到最後碰到真的愛因斯坦而不去相認說:還害怕它認出自己來 撲向自己 再到獨自一人在哪裡痛哭 影片到這裡 李玩才真的成長了起來 才真正明白長大需要承受的妥協和痛苦。影片到最後 李玩面無表情的看著弟弟在滑冰 而弟弟一次又一次的摔倒 她此刻也更加明白 弟弟終究逃不過和自己一樣的命運 在大人們給你的指的路上走…………

    最後希望看過電影的家長們引以為戒 正確引導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

  • 6 # 嘟嘟鼻

    沒有放大。

    現在,好多家長根本不顧忌孩子感受,一味地在孩子身上施加自己的觀念。

    明明是隻假狗,長輩們卻硬說成是真的,搞得大家都認為女孩嬌情。

    現在,好多家長都不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他們認為,只要給吃給穿,就盡到責任了。可哪是這樣的?

  • 7 # 咕噥怪

    《狗十三》並沒有把問題放大了,而是現實社會中確實存在著這些問題,對於孩子,家長總是有太多“這麼做都是為你好”的藉口,然而,多少孩子就是在父母的藉口中被迫成長,被迫放棄自己的初心。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很慶幸我的童年以至於現在家裡的教育方式都是屬於放養式的,父母認為不該太多的摻和孩子的事,至於那些道德上的該與不該,父母也時常會教育我們,比如別人的東西不可以亂拿,覺得不對的事不可以去做等等,至於那些個人興趣,父母遵從我們的意願。

    家裡三姊妹,我成績最不好,於是父母經常教育我要好好學習,跟姐姐妹妹多學學,但我是真的無論怎麼學成績都上不去,於是我喜歡看課外書,喜歡弄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比如修鬧鐘研究電腦軟體這些,父母也不多管我的成績,強求不來的事怎麼都強求不了。

    但高考那年,他們開始變了,他們只知道問我成績怎麼樣,問我考了多少分,問我可以考上哪所學校,卻沒問過我到底喜不喜歡這些古板的學習模式。

    其實,作為一名90後,我們何曾不是因為父母而被迫放棄了自己的夢想,違背了自己的初心了呢?李玩不也是這樣嗎?明明不喜歡吃狗肉,卻不得不吃,明明不想學英語,卻被迫放棄了自己的最愛。也許,只有在父母的被迫下,當我們的興趣與愛好等等都被磨滅掉,然後成長成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的時候,我們才算成長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良惡之間”?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