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覺得老郭肯定周培巖否定張宇識是利用他那點權威進行了不公正的評價,一口一個你們"那一行",同樣說的都是段子為什麼有區別?難道區別就是一個沒系統學過相聲,一個學過相聲就是單口了?還有金什麼陳曦那一對相聲演員,挑對手欺負人家張宇識,一個體制內的成名的去PK一個沒有多少知名度的,還大言不慚的說"他們脫口秀,我們都是說相聲的,好多人指著這個吃飯呢",你意思就是好像脫口秀不能搶相聲的飯碗,而相聲可以隨意搶脫口秀飯碗呀。
11
回覆列表
  • 1 # 叢林戒賢1

    這是兩種東西,一眼就能分出來。相聲有專門的東西,比方說樑子,底,三翻四抖,單口相聲也必須得有這幾樣,不然就不是相聲了。

  • 2 # 曉落塵飛

    不是很懂相聲,但一直有看相聲有新人,笑傲江湖這一類的節目。

    在我看來,單口相聲和脫口秀之間的區別就像咱們原來上學時寫作文一樣。

    記敘文就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議論文就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透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主張。

    說明文就是對實體事物科學地解說,對客觀事物做出說明或對抽象事理的闡釋。

    不能說你寫個八百字放這裡就能說這是記敘文,這是議論文,這是說明文了,你要根據你這八百字寫的內容和寫作手法來判斷。

  • 3 # 靖逸軒主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周培巖說的是單口相聲,北大博士張宇識演的是脫口秀(也叫單口喜劇),毋庸置疑!脫口秀與單口相聲有本質的區別。

    脫口秀是舶來品,而單口相聲是中國傳統的曲藝。目前國內所指的脫口秀其實是一種名為Standup Comedy的喜劇形式,也可以叫做“單口喜劇”。脫口秀的內容一般是即興的,而單口相聲普遍都有固定的臺本。 脫口秀的內容比較廣,政治、時事、名人都可以拿來搞笑,而單口相聲普遍都是隻敘述一個故事,基本沒有太廣泛的內容。

    脫口秀一般由一個話題展開,由多個平行的小單元或是小段子組成,透過演員妙語連珠串聯在一起。 而單口相聲則不然,單口相聲通常以敘事為主,從頭至尾說的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時間地點人物三要素明確,結構完整統一,而不是像脫口秀那樣扯東扯西的笑話大串聯。 脫口秀表演的形式比較活潑,表演者有時會和現場觀眾互動,單口相聲表演者不和觀眾互動,只靠敘述故事把觀眾逗樂。

    透過以上的表述,我們再看看周培巖與張宇識的表演,相信朋友們就一清二楚了。周培巖在《相聲有新人》舞臺上表演的《路怒症》和《慢性子》都屬於單口相聲的範疇。時間地點人物三要素十分明確,結構完整統一。而張宇識的《學霸成長記》和《食物相剋》,完全是脫口秀的路數,透過一個話題,用幾個小段組成。

    不能否認,張宇識博士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脫口秀演員,他把枯燥乏味的理科知識用喜劇的方式演繹出來,是一種出色的創新。但是他說的真不是相聲。而佛系的周培巖,說的就是原汁原味的單口相聲。

  • 4 # 閒白社

    我的觀點很簡單,不說什麼脫口秀是舶來品之類的,單從包袱的構成來說,脫口秀屬於單口,相聲包袱組織講究三番四抖,但是脫口秀的包袱結構很簡單,大部分是一番一抖。

    額,基於什麼叫做番,什麼算是抖,不是今天的重點,有機會解釋吧。我的觀點是脫口秀屬於單口相聲的一種。

    在相聲的十三門基本功裡面單口相聲只是一門基本功,拿一門基本功來算做相聲這肯定是不行的,何況脫口秀還代表不了單口,可以看做是屬於單口的一部分。

    脫口秀演員的被淘汰應該和初選時候的口技演員被淘汰做同等看待的。無可否認,口技是相聲十三門基本功之一,當年相聲五傑中的湯金澄以及後來的洛桑都是以口技見長。

    這就看出來相聲演員無不知百行通的特點來了。只瞭解相聲基本功的一奈奈,湊一個小節目是可以的,以相聲的名義去參加笑傲江湖那種節目也可以,但是在相聲有新人這樣的相聲比賽裡是肯定不行的。

    周培巖在十進九的時候和別人組合表演對口,這讓張宇識來他行嗎?

    如果他們有師父,只會一門基本功怎麼可能讓他們出來表演,至少說學逗唱,單口對口群口,不說都精通,至少都能拿的動的時候在提參加相聲比賽的事情好不好!

  • 5 # 相當旺德福

    單口相聲的地位一直比較尷尬。

    因為單口相聲的難度大、包袱少,而且不容易拆洗,創編的難度更大。

    折騰來折騰去,左左右右就那麼幾段。

    而且單口相聲的節奏和篇幅,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的節奏,許多觀眾耐不下性子去聽。

    所以願意說單口相聲的演員也越來越少,導致這幾年單口相聲發展一直程倒退的趨勢。

    於是,有些相聲演員,打起了相聲的擦邊球。

    把單口相聲、脫口秀和小笑話揉到一起,形成了現在爭議比較大的“新單口相聲”。

    這些節目篇幅短小精悍,笑料此起彼伏,很適應年輕人的口味。

    但是離真正的“相聲”,差得還很遠。

    說了這麼多,以下開始才是我的正題:

    第一,不管是單口相聲還是對口相聲,都應以故事敘述為主,從頭至尾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主線要突出。

    第二,要透過情景衝突展開包袱。包袱不止要“抖”,還要“系”、還要“圓”,反之只能稱之為笑料。

    縱觀張宇識的節目,沒有使用相聲的技巧,而且笑料的位置可以隨意穿插和調換,基本沒有關聯性。

    所以不能稱之為單口相聲,情理之中。

    至於周培巖的節目,嚴格意義上說,其實也不是單口相聲,只不過邊擦的更近一些。

    他的節目有鋪有墊有節奏,有承轉起合,有笑料包袱。

    但是節目主線並不清晰,經常有串不起來的感覺。

    這也是爭議最大的地方。

    不過,在這個單口相聲不景氣的時候,姑且追而求其次,所以暫且說是相聲吧。

    最後,我覺著紀連海和易中天的《百家講壇》,也挺像是單口相聲……以上一家之言,不對千萬別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的一個舍友很賤,但是又打不過他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