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幼師有話說
-
2 # 東北笑笑姐
如果在之前學校裡上課,那還是要靠老師來安撫小朋友的情緒的。因為家長很難去到學校裡,平時工作忙,還有就是要擺脫孩子對家長的依賴,就必須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學會獨立,學會和老師同學們如何相處!
做為孩子們的父母,在孩子去學校前,就要把出現在孩子身上的一些缺點和問題,事先跟老師溝通好。然後,讓老師提前有準備去規範和教導孩子,在學校裡主要還是要靠老師來幫助孩子的,如果孩子沒生病,其他的都不是大問題。
孩子離開家長的呵護,從最初的進入學校,在學校上課,通過一段時間的磨練,都會慢慢適應環境的,只是需要一個過度時間,大人必須不要心軟,去插手老師應該做的事情。
不管是家裡還是校園裡,小孩上課鬧情緒,首先就要看孩子為什麼會鬧情緒,如果身體不舒服,那觀察看看孩子生病了沒有?如果很正常只是因為學習累了,或者想要玩耍,那做為老師和家長,都要正確引導孩子,告訴他們學習的重要性。同時應該鼓勵和安慰孩子,待他們心情平復了再開始學習!然後在學習後的自由時間裡,再放鬆的去休息或者玩耍。
從小一定要給孩子養成一個積極向上,愛學習的好習慣。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耍,什麼時候應該鍛鍊,日久天長就會形成自然規律,小孩子們的學習太度也會被一點點的被樹立!同時我們要隨時去鼓勵和誇獎孩子,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我想在這些基礎之上,老師和家長們共同協助孩子,孩子們會越來越好的提升自己的,上課鬧情緒的問題也會隨之而去。
-
3 # 育兒心理日記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地鬧情緒,他的任何行為表現都是有內在的心理原因的。上課鬧情緒,父母要嘗試瞭解孩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行必要的情感引導。情感引導不僅會幫助你的孩子認識、表達和調節自己的情緒,還有助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情感引導還可以促進你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增進親子關係。
當孩子接受情感引導,你會和他一起發現鬧情緒真實的原因,並想辦法克服困難,從而避免通過發脾氣、鬧情緒的行為方式來發洩。
具體父母可以從以下來著手:
1、觀察和判斷
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他最需要你去接受並回應他的感受。觀察和判斷的本質是關注,目的在於體察孩子的需要。仔細觀察你的孩子的個性、日常表現,你會從中發現一些問題。
2、聆聽
試著與孩子進行一場深入的親子溝通,鼓勵她表達自己的想法,有什麼困擾。父母此時應盡最大努力去認真傾聽和理解孩子們想說的話,同時注意觀察他的肢體語言。認真聽取孩子的意見。
3、同情
當孩子經歷消極情緒的時候,把自己放在他的角度去思考。不要輕視他的感受,理解並感同身受,他會感到安慰。
4、對策
通過觀察判斷、聆聽和同情後,父母能認識孩子鬧情緒的真是原因和刑法。接下來可以和孩子共同找出應對的方法。讓孩子認識自己發洩情緒的真實困擾,並將困擾他的問題用其他方式疏匯出來,孩子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
-
4 # 廣東客家小肥
管孩子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尤其孩子鬧情緒的問題,總是讓許多新手父母手足無措,有的選擇妥協,有的選擇打罵,有的選擇沉默,有的選擇哄騙......
曾經有個媽媽在群裡抱怨說:最近孩子容易鬧情緒,而且不分場合,有時候是上學快要遲到了,有時候是在公共場合,情緒一來就哭個不停。
而她又天生受不了孩子哭鬧,一聽到孩子哭鬧,就特別容易煩躁,孩子越哭越厲害時,她的耐心也一點點被耗盡,最後總是對著孩子吼道:
“不許哭!你怎麼這麼不懂事?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哭,煩不煩?再這樣就把你丟在這,不要你了!”
看到媽媽生氣了,孩子的哭聲會小點,淚眼朦朧地被媽媽拉著往前走。
“孩子鬧情緒”是很多家長共同的夢魘,只要一聽到孩子哭鬧,就會本能地緊張、心跳加速,立即進入「滅火模式」,就怕沒法把孩子哄好。
其實,負面情緒也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愛與恨、快樂與悲傷、恐懼與低落,都有它們存在的合理性。一般來說,孩子在父母面前更容易表達情緒和情感。所以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儘管心裡容易炸毛,仍應該把握這個培養情商的關鍵時機。
以暴制暴:
許多父母容易衝口說出“再鬧試試看!”“不乖就把你趕出門”之類嚴懲、恐嚇和威脅的話語,但這些話語不但會扼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還容易讓孩子採取自我破壞,或被動的攻擊行為進行報復。
“你再鬧啊!乾脆把我氣死好了!”另一些父母在孩子鬧脾氣時無法保持冷靜,反而回以憤怒,形成“你來我往”的惡性迴圈,最後“發脾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想法將深刻在孩子的心上。
比如,孩子內心會變得害怕、膽小,變得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挫折。不讓孩子哭,也會造成孩子負面情緒的積累。
在精神分析理論中,有一個詞是“強迫性重複”,意思是人都會不由自主地沉浸在痛苦的情緒中,如果沒有他人幫忙,很難從這個痛苦體驗中逃脫。
當孩子無法在哭泣中獲得宣洩時,就會去別的地方尋找宣洩的途徑,比如去幼兒園欺負別人,或者在家中搞破壞、使用暴力等。
一旦被強行制止在父母面前哭,孩子就會變得隱忍,與父母的關係也會受到阻礙。
“不哭,就帶你去吃麥當勞!”“我買玩具給你就是了,別難過了!”當父母用賄賂、哄勸的方式息事寧人,避免孩子體會不好的情緒時,反而讓孩子學會了“情緒勒索”。
為孩子的情緒貼標籤:
“你這個壞孩子,為什麼這麼粗暴?”“真是愛哭鬼!惹人厭!”你貼在孩子身上的“負面標籤”,會輕而易舉地扭曲孩子的自我概念。
流於說教:
“你看!我不是早就跟你說過了......”當孩子傷心、難過、生氣的時候,情緒已經主導了全部意識,根本不是灌輸規則與訓誡說教的好時機。
歸咎他人:
“跌倒了不痛!都是地板害的!”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為了安撫孩子情緒而歸咎外界環境的做法,會讓孩子無法對自己負責,失去從錯誤中反省學習的機會,容易養成遇到挫折“只會怪別人”的惡習。
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高特曼的追蹤調查發現,父母扮演情緒教練的孩子,比較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學業表現也比較傑出。
情緒需要釋放,而傾聽,則是幫助孩子釋放壞情緒最好的方式。培養情緒能力,愈早開始愈好,且要注重方法和技巧。在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時,父母可採取以下三個步驟:
01
換位思考,感同身受,學會傾聽
誰都會有心情不好,失落的時候,孩子也是如此,更何況孩子的心靈往往比成人更加脆弱!
情緒是自然產生的感覺,是一個人對週遭事物的主觀感受,因此沒有對錯之分。它是一種能量,一旦湧現了,絕不會憑空消失,因此需要紓解的管道。
德國心理學家卡蘿拉·舒斯特說,其實孩子哭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家長的情緒。
面對哭泣不止的孩子,請你冷靜下來,此時孩子最需要你的接納,只有接納,才能破解孩子的情緒密碼。
不接納孩子負向情緒的父母,往往會以“不可以這樣”壓抑孩子,或是輕忽孩子的感受,更不能提供孩子一個面對和處理負向情緒的機會。如此一來,孩子表面上可能沒事,但內心那股“氣”依然存在,”情緒垃圾”愈積愈多,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同理孩子的情緒,並不代表同意孩子的行為,更不是放任孩子把情緒表現當成工具,對父母予取予求。要讓孩子明白:所有的感覺都是可以被接納的,但是不當的行為必須被規範。
02
引導孩子理清原因
孩子在處理情緒時需要一段心理歷程。這時父母要像一面情緒鏡子,運用言語反映孩子的真實感受,協助孩子覺察、認清自己的情緒,例如:
“看你哭得這麼傷心,一定很難過,對不對?”
響應孩子的感受,可以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感覺。然後,繼續用開放性的提問方式,例如:
協助孩子正確表達情緒,理清情緒背後的原因。只有找到情緒的真正原因,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對症下藥。
03
孩子情緒緩和下來後,父母就應該引導他調整認知,從另一種角度看待問題,例如:
“玩具被同學弄壞了,你覺得很生氣。但是你打人沒辦法讓玩具恢復原狀。我們一起想想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
此時態度要溫和,不要帶著急躁的情緒和憤怒的語氣。當孩子平靜下來了,他就積累了一次從生氣到平復的情緒管理經驗,以後再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就能更加自信、淡定地面對。
養育孩子是慢工出細活,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收穫,當孩子用哭鬧來發洩情緒時,更需要我們的傾聽。
-
5 # 林龑
俗話說:四月的天,孩子的臉,說變就變!也許剛剛還乖巧可愛,突然就開始發脾氣,不滿足就哭得撕心裂肺,說什麼也不聽,一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樣子。這都是正常的。小孩本是玩鬧年級,對於上課或多或少有些牴觸情緒,這也是無可厚非的。
至於孩子鬧情緒之後家長的處理方式尤為重要,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
其實,孩子3歲之後的哭,就不是單純的傷心了,而是一種帶有目的性的手段。
孩子用哭的方式,如果讓你妥協了,那麼就會讓他覺得“哭鬧”是奏效的,於是下次依舊會利用你的心理繼續哭鬧,且屢試不爽。所以,當孩子鬧情緒時,家長一定要守住原則,不要很容易就妥協。
當孩子鬧情緒時,家長立即喝止會讓孩子沒有表達的機會和慾望,久而久之,會造成孩子軟糯或者逆反心理,所以,孩子鬧情緒時,家長一定要控制好情緒,不要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當然,更不要採取武力解決。
另外,不要一氣走之,被拋棄感,會給孩子留下難以泯滅的傷害和陰影,會讓他以後缺乏自信,無法真正獨立,甚至會影響未來的兩性關係。
所以,當孩子鬧情緒時,可以生氣,但一定不要丟下孩子。
再次。一般孩子鬧情緒,家長都會想著“以理服人”,其實,孩子鬧情緒時候是聽不進去勸的。所以當孩子鬧情緒時,可以在孩子冷靜下來後再談,但不要喋喋不休地說教。
家長在應對孩子鬧情緒的時候,應該理解孩子哭鬧就是給家長看的,你講道理是聽不進去,所以這時候你就要陪著他,靜靜的緩和一下,給他安全感的同時,又讓他明白哭是沒有用的。
6歲以前,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你的情緒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性格。你越是嚴厲,他哭鬧的就越厲害,所以不能讓孩子太壓抑。這就要求家長不能粗暴地拒絕,一定要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在孩子鬧夠了以後,多鼓勵他與你交流,這樣才能瞭解原因。
那麼,我們來說說家長現在頭疼的網課時間,孩子掙脫了老師的束縛,開始像脫韁Mustang一樣放飛自我,上個課不是上廁所,吃東西就是各種淘氣,你批評他了,他就揚言不學了,或者各種彆扭。
那上文也說過,小孩鬧脾氣的時候,我們不要盲目制止和批評,要想辦法瞭解他“為什麼鬧情緒”?
凡事都是有目的的行為。
學不會?心情不好?氛圍不喜歡?不舒服?
一定要了解原因再因地制宜的解決。
-
6 # 大眼兒的小眼睛
斯金納說“孩子永遠是對的”,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充分理解孩子,找出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再對症下藥。
作為一名特殊教育老師,雖然我們的班級只有8~12名同學,但管理的複雜程度一點也不比普通學校好,班裡有自閉症、多動證、智力障礙學生,課堂上各種問題層出不窮,這非常考驗老師的教育智慧,但解決的原理只有一個那就是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這同樣也適用於普通孩子。歸結起來,孩子課上鬧情緒可能有如下幾個原因:
一、身體不適
有些孩子可能因為睡眠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身體不適,精神狀態不太好。而學習又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孩子可能會發脾氣以逃避學習。
二、課堂任務難度較大
老師的上課內容對孩子來說或許複雜,學生沒有很好的理解就進入了下一階段的學習也可能導致學生的情緒行為。
三、對學習容不感興趣
或許上課時孩子還在想著沒有完成的遊戲、老師教授的內容過於枯燥乏味,上課想著逃跑卻又被限定在固定的地方,容易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
四、孩子自身的性格問題
有些孩子的性格本身就會比較不穩定,課堂上小小的刺激就有可能讓他有情緒波動。
五、尋求關注
還有一些孩子可能表現欲或安全感較差,想以發脾氣的形式博取老師或家長的關注。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1.讓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詢問孩子是否有身體不適。
2.教師要降低任務難度,找出孩子的最近發展區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3.教師教學形式要多樣,內容富有知識性趣味性以吸引孩子興趣。
4.教育孩子要有耐心,進行適當的心理調適。
5.多關注孩子,多鼓勵、表揚孩子,增強孩子安全感和自信心。
-
7 # 公眾乾貨社
孩子上課鬧情緒都是有原因的,首先要做的是平復孩子的情緒,然後像朋友一樣聽他們的傾訴,最後再把你的想法告訴他,感化他們,正確的引導孩子。
下面分享一些孩子鬧情緒的解決方法:
1、平時要和孩子多溝通
像朋友一樣推心置腹,千萬不要以暴制暴
多聽聽他們的想法,然後再給出自己的意見,正確的引導是不可或缺的
“你為什麼不想上課?”
“和同學相處的怎麼樣啊,我聽說你們班誰誰誰上課睡大覺是真的嗎?”
2、培養孩子的耐心
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和積極向上的氛圍
一般孩子不聽話和父母平時的教育也有很大關係
比如發現孩子做錯事,不分青紅皁白就開始批評他們
“讓你認真學習就是不聽,你才學了幾分鐘又去玩遊戲”
如果你都沒有耐心教育,孩子怎麼才能學會有耐心呢?
3、一定要多鼓勵孩子
鼓勵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和潛力,每個孩子都有非常大的潛力需要老師和家長不斷的挖掘和發現
多一些鼓勵,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很棒,激發學習動機和自信心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鼓勵與讚美
“這次寫作業比之前效率高了,進步很大”
“雖然成績有一些下滑,但是我看到你確實努力了,下次肯定可以考好”
4、要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信任
通過有效的溝通,家庭氛圍和學習氛圍越來越好
彼此的關係才能更進一步,這樣才能產生信任
“我相信你這次可以考的更好”
“我相信你已經認真完成作業了”
5、要獎罰分明
讓孩子知道要為自己的承諾負責,並且勇於擔當
讓孩子知道想要得到什麼必須要付出努力
“咱們先說好,每天晚上學習兩個小時就可以做你喜歡的事情”
“你沒有兌現承諾,那這個週末出去玩的計劃取消了”
“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6、不要溺愛孩子
被溺愛的孩子普遍都缺乏自理的能力
同時也會形成懶惰的心理,什麼都不願意做
逃避現實
“你學習吧,我給你洗衣服”
“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我什麼都可以答應你”
7、不要打擊孩子
會讓他們產生自卑心理,在精神上會比較失落
對將來的性格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怎麼又不及格,你腦子是不是不靈光”
"你看人家誰誰誰,學習那麼好,你真笨"
良好的教育方式和溝通,不僅可以防止孩子上課鬧情緒
還能提高孩子的學習動力,培養孩子的樂觀性格和獨立人格。
-
8 # 喵喵點評
小孩子上課鬧情緒跟平時的教育有很大關係,因此我們在日常上課或者生活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平時多鼓勵孩子,老師的鼓勵是就是孩子前進的動力,能夠使孩子更加自信有幹勁;
2.要信任孩子,不要總擔心孩子做不好,哪怕真失敗了也沒關係,要相信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下次肯定能做好;
3.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教會孩子知錯要改,勇於擔當;
4.不要永嘲笑譏諷孩子,是孩子就會犯錯,老師應該幫助孩子分析總結失敗原因,而不是說類似“你怎麼這麼差勁,你看人家做的多好,你卻連這點事都幹不好”這樣的話。
-
9 # 小榮妹
謝謝邀請,我也是有孩子的媽媽對於孩子上課鬧情緒我有以下辦法希望對你有幫助,小孩上課是很重要的我們要做到不能讓他帶著情緒上課,老師或者家長我們千萬別上去就一頓批評,用自己的思想決定孩子的行動,有情緒老師就要處理一下安撫一下,最起碼不能帶著情緒上課,也不能影響整個課程的進行,家長課下也要和孩子溝通一下看是什麼原因鬧的情緒,杜絕以後此類事情發生,溝通很重要,現在的孩子都特別矯情承擔壓力的能力很弱,咱們做父母的該教會他一些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能一味的嬌生慣養,遇到事情只會自己生氣或者哭鬧,現在好多孩子就這樣,在平時生活中多鍛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我的孩子他之前特別討厭是程式設計的最後自己發揮做作業的部分,因為害怕出問題害怕錯,我每次都提醒他不用怕出錯,只要大膽想大膽做都是對的,他接受得有一個過程咱們做家長的也別太著急慢慢來引導孩子,過了那麼幾次課孩子就好多了,他本身是喜歡程式設計但是就是怵頭後面的作業。能有時間多學習一些關於孩子心理的書也對我們平時教育孩子有幫助。希望可以幫到你。
-
10 # 李芯蕊兒
孩子們因為年齡小,喜歡玩,自控能力差,難免會在上課時鬧鬧情緒,不想學習。
對於這種情形,高明的辦法就是增強老師的授課吸引力,讓孩子完全被你的課程內容吸引,自然也就不會鬧情緒了。
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首先得保證老師對知識點的講解能力,學習技巧的運用能力,以及邏輯性。
其次是對孩子心理的掌控能力。講課時,通過觀察孩子的動作、表情、瞭解孩子對知識的接受程度,適時調整方法,保證孩子注意力始終與授課同步。
時不時的與孩子互動,做一些融入知識點的小遊戲,增加了樂趣,自然也增加了孩子的記憶力。
適時地跟孩子聊聊天,把講課內容與孩子熟悉的日常生活聯絡起來,增強知識的感性,孩子會更容易理解。
多講一些包含知識點的小故事,聲情並茂的講解,同樣能提高孩子領會知識的能力。
最後一個重要的細節就是,一定要給孩子灌輸這樣一種觀念,我們學習的東西其實很簡單,你肯定輕鬆的能學會,學好!
例如,學習英語,你可以說,漢語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之一,最簡單的就是英語,所以大家才會廣泛的使用英語交流,因為它好學。而你從一歲開始就學會了世界上最難的漢語,現在你都這麼大了,怎麼會學不會簡單的英語呢?外國的三四歲的小寶寶們都能講的英語呀!
如果能做到以上幾點,相信一定能夠阻止孩子上課鬧情緒,拉近孩子與老師的距離,達到理想的課堂效果。
回覆列表
正確做法
1
理解並接納孩子的情緒
如果孩子出現情緒反應,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傾聽的技巧,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知道你願意理解他的感受,就會慢慢將心情沉澱下來。同理孩子的情緒,並不代表同意孩子的行為,要讓孩子明白:所有的感覺都是可以被接納的,但是不當的行為必須被規範。
2
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釋放情緒,解決問題
不同性格的寶寶表達情緒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例如紅色性格的寶寶哭鬧過後有可能會直接表達他的情緒問題,而藍色性格的寶寶往往不會直接的去進行表達,需要我們幫助她發現問題並引導孩子勇敢表達和解決,只有找到情緒反應的真正原因,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對症下藥,等孩子情緒緩和下來,引導他調整認知,解決問題,例如:”漂亮的裙子不小心被弄髒了,你覺得很傷心,可是哭也沒有辦法讓裙子恢復,我們一起想想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好嗎?"
3
溫柔而堅定的執行規則
在平時的家庭教育過程中,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一個執行規則,你可以通過孩子容易理解的繪畫的方式展現出來,將規則表張貼出來,讓孩子每天都可以看到,明確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為每一條規則制定獎懲方法,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溫柔而堅定的執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