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慧知愛客
-
2 # 願你在生活中起舞
搞清楚家長群存在的初衷是什麼?是為了家長間育兒交流的,一切為了孩子的成長。我覺得群主可以來做群的管理者!避免不良的風氣擾亂了群的秩序!
-
3 # 賀利花
家長群,除了家長間的資訊交流,育兒教育知識的分享和探討,也承擔著一定意義上的“監督”作用。監督校風校紀,師德師風,在教育相關的公共話題方面進行有意義的探討,應該存在。
-
4 # MarilynManson657
謝邀。我所在的家長群還好,還沒出現這種類似的問題。但是有段時間家長群裡滿屏的收到讓我很是惱火,老師留的作業都被頂沒了,而且老師之前也曾說過沒有要求需要回復就別回覆了,可架不住有些戲精家長非是不聽呢。幸好有幾個哥們也在這個群裡,提前聯絡好了,做場戲給這幫不聽話的戲精家長看看,我們幾個人互相懟,怎麼解恨怎麼來,鬧過幾次後,整個世界都安靜了,真好。
-
5 # 最愛晨曦那抹紅159
首先建群前就明確建群目的:作家長就教育孩子問題進行交流、促使學生健康成長等問題之用。不為它用,發生如攀比等問題要正確引導勸阻。如不聽勸,可以適當禁言,私下交流。
-
6 # 花眼看花
家長群裡出現攀比和廣告,當教師的注意提醒就是了。你不好意思針對誰,就發公告,“約法三章”。事先宣告,莫為言之不預,違規三次立即移除該群。
至於“批評”,咱也不老虎屁股摸不得,只要有錯,允許家長批評指正。我們教師不是神仙,不能保證沒有教育教學沒有失誤;同樣,人家家長也不都是聖賢,咱也不能要求人家每一次批評都是正確的。但是,這個也可以發公告宣告:對教師的工作有異議,請私聊或者打電話交流,不要在群裡指責。如果真有個別家長不聽勸解,也可直接把他“踢”出去。
說到“負擔”,可能是出現了以下問題:
教師無心之過惹怒學生家長此類事件經媒體曝光的就有不少。如今年6月河南駐馬店一小學老師把學生默寫古詩的成績和照片發到家長群,引發個別家長不滿。家長聲稱要老師登門道歉,否則告到縣教體局。
更有甚者,因為老師沒有及時回覆家長群裡的訊息,還可能遭到學生家長的抱怨。
這些都給老師帶來了困擾和負擔。
我看到有地方教育局出臺《家校網路交流平臺“五要五不要”管理規定》,這辦法很好。如果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沒有這項規定,拿來借鑑也不錯。前面提到的這個“五要五不要”是這樣的:
要文明有禮,一般不使用語音交流,不濫用私人化表情;同時,休息時間不要發,作業、成績排名等不要發、批評表揚不發、拉票評比不發;未經區教育局許可的求助、慈善、募捐等活動資訊不要發;一般性通知,原則上不點贊、不回覆,避免“拍馬屁群”的出現;與工作無關的言論、圖片、連結等資訊不要發;他人隱秘資訊不要發。
-
7 # 我是杜佩玉
出現題目中所描述的這些現象,關鍵還是在於老師的管理問題,有的老師可能對於這些資訊不太留意,所以他就處於知之不管的狀態。
家長群目前在與學校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中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主要是方便傳達一些資訊,畢竟透過電話傳達或者簡訊傳達,長此以往費用還是比較可觀的。
另外在群的管理上面,如果實行全員禁言或者家長素質比較高的話,那麼可以保證的就是資訊能夠及時的傳達到每一個家長。
其實在群的使用過程中,家長也有義務有權利維持群內資訊的一種正能量,維持群內資訊的正常功能,不要參與一些批評指責謾罵這種行為。
-
8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現在還有這樣的家長群嗎?
如果有,我只能說“你們這屆家長不行!”
如此簡單的事情為啥解決不了呢?
我告訴你一個方法:制定群規,明確規定家長群不允許家長聊天!
只准老師和家委會發布通知。
理由很簡單——為了避免影響大家看訊息這一條就足夠了。
想聊天的可以,在建一個聊天交流群。
這樣不像看訊息的家長直接把該群遮蔽即可。
然後我再告訴你一個竅門:只要你們的老師不在那個聊天群裡聊天,或者極少聊天,那麼我保證慢慢的那些愛聊天的家長就會越來越少!
很多時候家長們發的那些東西實際上都是發給老師看的,
所以老師不吭氣的話,慢慢的他們也就沒有繼續發的興趣了。
充其量你會發現也就只有那麼幾個人還會聊聊的,
這也沒關係,這個群你可以完全不用看,
因為重要的資訊都在“老師群”裡了,啥也不會遺漏!
這個方式我孩子班已經實施了好幾年了,一直沒問題。
回覆列表
家長群的存在 本來是為了家長之間就育兒方面進行交流,相互幫助和支援的。如果被某些功利和虛榮的家長用來做其它的,那麼它存在的意義就變了。當然一個家長群也不可能因為其中個別家長的行為而關閉,我的建議是,群主可以開誠佈公地設立一些在群裡允許和不允許討論的內容,同時群裡的成員對於個別家長的攀比或其它有悖於群裡主題的做法保持沉默 不點贊不迴應,這樣一來,這些家長可能逐漸會知趣地停止了他們的行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