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仰望人生星程
-
2 # 晨風說語文
1.讀書不要抱著"我要把它讀完"的心態,而是針對自己的問題有的放矢。
比如,一口氣讀完《東晉門閥政治》肯定吃不消,但如果你讀了一些文章,對琅琊王氏產生興趣,那麼你可以挑其中相關的內容讀,一邊讀,一邊做筆記,其他內容略過。下一次同理。
這樣分多次讀,一本書就可以比較輕鬆地讀完,並且在反覆的閱讀中,也能強化對疏漏內容的回顧和再認。
2.讀書需要體系化。
碎片化的閱讀,沒有任何意義。讀一本書之前,請確保:
1)你理解作者所使用的絕大多數術語;
2)你知道這個領域最基本的常識和脈絡。
如果不符合,先去讀一本打基礎的書,比如各種原理、概論、通論、通識,等等。它們將是你閱讀的最大助力。
3.讀書時,多做筆記,但不要抄書。
筆記的作用是什麼?是強迫我們思考。你做筆記時,需要將其歸納、簡化、畫出脈絡,其實就是進行深度加工的過程。
同時,做筆記時,時時注意將它與相關內容聯絡起來,可以有效地刺激大腦,提高這些內容的活躍程度。
比如,你讀一部推理小說,讀完,可以做一個歸納:這部小說用了什麼詭計?屬於什麼類別?相似的小說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高下優劣如何?
或者,你的筆記裡,有一頁「推理小說詭計大全」,那就更好了。把它寫進去,簡化、歸納、總結,時時翻看,一目瞭然。
至於摘錄書上的內容,純屬浪費時間,拍照即可。或者記錄關鍵字,需要時上網搜尋一下即可。
4.讀書時,在心裡用自己的話把它解釋出來。
這是檢驗你是否真的讀懂了的方式。原因前面已經說過。用自己的話去闡述,需要你對其結構和邏輯有清晰的把握,才能把它講清楚。
讀書時,每讀完一個感興趣的點,可以停下來,在心裡假裝把它講給別人聽,默唸即可,直到明白通達、毫無障礙了,再繼續往下看。
5.給自己留下整塊時間讀書。
讀書要有所得,需要深加工,而深加工需要時間。除非是讀讀小說、看看資訊,否則不建議在地鐵、電梯、等人的時候讀書,因為根本來不及將讀到的內容消化。
最好的方式,是留出半小時到一小時不被打擾的時間讀書,然後在十幾分鐘的碎片時間思考,複習讀到的內容。
6.把學到的內容寫出來,跟別人分享。
能夠寫出來的東西,才是真正屬於你的。寫作是對學習的深度加工,也是整理回顧自己知識體系的最好方法。同時,從分享中得到的樂趣,也比一個人讀書享受到的樂趣多很多。
7.讀書的根本原則:喜歡就好。
雖然我上面講了許多閱讀方法,但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讓它們成為負擔。
一切方法都是幫助你更好地享受讀書的愉悅。它們的前提,是你有興趣。
如果你覺得這樣做很累,那麼,忘掉這些,拋開這些,按你的方式去讀。當你覺得覺得不滿足了,想換一種方式了,覺得這樣做更有成就感了,再回來。
讀書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不要讓我說的這些成為你的負擔。沒有任何人比你自己更瞭解你應該如何讀書。遵從你的內心即可。
-
3 # 我愛朗讀1982
讀書是一種好習慣!
書的種類有很多,有的可以泛讀,快速翻閱;有的則需要細細品讀,或者多次研讀精讀。
對於需要精讀的書籍來說,需要由厚讀到薄,再由薄讀到厚。大致可以按照瀏覽(目錄、前言等)、提問、閱讀、複述、思考等進行。
讀書還需要動筆,讀記結合,能夠幫助記憶,掌握書中的難點和要點,可以讓你更加深刻的理解書籍的內容,提高自身的分析綜合能力。
-
4 # 與森老師
讀書就是用我們的感覺器官去看,去聽,去感受。具體怎麼樣讀書,每個人有自已喜歡和適合的方法。
我每天晚上9點半到11點半讀書,每天晚上讀30到50頁,差不多一個星期讀一本。今天再讀《紅星照耀中國》,讀得稍快一些,現在已經到了50多頁。
這是八年級上冊“名著導讀”中的必讀書。我讀書較慢,一個小時只能閱讀20頁左右,以前是直接讀,不動筆的。後來發現,就算這本書讀過了,過一段時間,要想再去那本書上查詢資料,還是很難找到。
從那以後,每次讀書我都用筆,用紅筆,把那些自認為好的句子和主要內容畫出來,方便以後查詢資料時方便。用紅筆,是為了讓所做記號更加明顯。
果然,從那以後,我想要在閱讀過的書上查詢任何內容,都比以前方便了很多。
除此之外,我還發現,閱讀時做上記號還有一個很大的幫助——提升閱讀成就感。
每次一翻開書,看到上面做了記號,畫了線,就知道是自已認真閱讀過的書。再看看書架上那一本本被我做過記號的書,突然覺得自已有一種很厲害的感覺。這麼厚的書,這麼多的書,都一本一本地看完了。
為了提升自已的成就感,我還把以前看過的一些書,但沒有做過記號的又拿來重新讀一遍,在上面做上記號,以示自已真讀過了。
這就是我每天讀書的方法,我覺得這個方法很適合我。願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已閱讀的最好方法。
晚安!
回覆列表
讀書方法就像摸著石頭過河,別人的方法只是參考,確實要有適合自己的一套方法才行,蘇東坡用的是八面受敵法,李敖博聞強識,看一遍就能記住,悟性又高,咱真比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