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爾朱大魔王
-
2 # 在野武將
反叛是劉邦扣給他們的帽子;其實劉邦才是規則的破壞者。
假如你是漢初的諸侯王,你剛剛跟著劉邦,幹掉了項羽。現在戰爭結束了,你對於未來的大漢天下暢想是怎樣的呢?你會覺得:
這會是一個像周朝一樣的朝代,劉邦和他的子孫會是天子。你會管理你自己的諸侯國,一代代傳給你自己的孩子。你會有自己的軍隊,管理自己的領土。當然,你要對大漢朝廷盡各種禮儀、軍事上的義務。比如,你要給朝廷納貢,朝廷有重大軍事行動,要討伐蠻夷,你要帶著自己的軍隊,出錢出力。你不會覺得:
這將是一個秦朝一樣的朝代,劉邦和他的子孫會像秦始皇一樣統治整個天下。中央派出一個官吏到郡縣,整個地方都要聽他的排程。
——因為對你來說,這樣的制度並不可行。只有一個王朝嘗試了,它完全失敗了。
這樣一來,從一開始,你和劉邦就出現了根本分歧:你覺得你會是一個周朝意義上的諸侯王;劉邦覺得你只是他手下的一個部將。雙方對諸侯王這一角色理解不同,漸漸就會產生衝突,或者說有衝突的苗頭。而在這個過程中,劉邦各個擊破。原本,諸侯王按照周以來慣例,捍衛自己的權利;現在,他們就成了漢帝國的叛臣。
成王敗寇,大概就是這樣的吧。
-
3 # 帝國的臉譜
劉邦打天下之前,目標是消滅勁敵,統一天下,那時候急需解決的,是敵我矛盾,要做的,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將對手項羽儘快剪除,所以無論是江湖草寇,還是敵人項羽的部下,只要為己所用,一律來者不拒,而且給予高官厚祿。
但統一天下、當上九五至尊的皇帝后,這時候急需解決的,是內部矛盾,要做的,就是消除隱患,穩定天下,確保這個江山在劉氏子孫中代代相傳。所以,哪些人對皇權有威脅,即便是很小的威脅,也以最大的力量去對付,無論是明火執仗,還是陰謀陷害,所有手段一齊上,將那些潛在的威脅消除在萌芽狀態,於是便有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那些被消滅的異姓王,看看他們的罪過是不是需要用如此卑劣的手段。第一個是楚王韓信。韓信以“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的表現,為漢朝打下了幾乎一半的江山,為劉邦稱帝立下了汗馬功勞。韓信自投靠劉邦以來,始終以最大的熱情、智慧和勇敢,為劉邦南征北戰,浴血沙場,可以說是提著腦袋為劉邦盡忠。韓信雖然喜歡爵祿,甚至有些沉不住氣,但他對劉邦的忠心卻是始終如一,有幾次完全可以與劉邦分庭抗禮,但韓信沒有反。然而,劉邦僅僅因為韓信有反的可能,就先以陰謀詭計將他抓捕,降為淮陰侯,最後默許呂后將韓信誘捕,殺害於長樂宮鍾室。韓信有過,但過不至死,這就是兔死狗烹。
再說彭越。作為漢初三大名將之一,梁王彭越至少為劉邦立下過四大功勞:一是劉邦彭城大敗後,無法對抗項羽,是彭越在梁地一次次搶佔項羽的地盤,破壞項羽的糧道,讓劉邦得以恢復元氣。二是對峙鴻溝期間,劉邦項羽僵持不下,是彭越攻下睢陽、外黃,牽制了項羽。三是彭越曾經繳獲糧食十多萬斛,給劉邦軍隊以源源不斷的接濟。四是全力參與垓下大戰,幫助劉邦最終消滅了項羽。彭越這四大功勞,少一樣,可以說劉邦就失一成勝算。
然而,當陳豨反叛的時候,劉邦僅僅因為徵發彭越的軍隊,彭越沒有親自來領軍,認為不忠不敬,就將他梟首滅族,還將他的屍體剁成肉醬,遍賜諸侯,手段何其毒辣,下場何其悲慘!
對韓信、彭越這種算是很忠誠的將領都如此毒辣的手段收拾,其他異姓王的下場可想而知。所以,面對這樣的皇帝,有幾個功臣名將不膽戰心驚,特別是那些異姓王,看到韓信、彭越都被殺了,便人人自危,紛紛反叛了。
回覆列表
根據史記高祖本紀的記載,劉邦統一天下以後,先後有燕王臧荼反,利幾反,韓王信與匈奴勾結謀反,貫高謀殺劉邦,陳豨反,韓信反,彭越反,黥布反,盧綰反……造成影響力的主要就是異姓諸侯王的反叛,那麼,這些分封的諸侯王為什麼要反叛?
劉邦
其實秦末以來的諸侯紛爭和楚漢爭霸可以看作是六國的延續,從秦始皇時期建立大一統帝國,以郡縣制治理全國時就有諸多反對,可以說是社會的主流觀念,但是被秦始皇的強大手腕壓下去,至始皇死,這樣的趨勢已經壓不住,因此才產生陳涉首義之後六國重立,而且項羽成為西楚霸王之後也是封十九路諸侯,可見分封制在新的有效的制度出現之前,依然是社會的主流,由此漢初的分封異姓王可以理解為對這一觀念的妥協。
楚漢爭霸
縱觀這幾位異姓諸侯王,其實嚴格說來他們並不算是劉邦的功臣,只能說是合夥人而已,當初項羽分封諸侯,他自己作為最大勢力成了眾矢之的,使得諸侯王和劉邦合作,最終身死國滅,現在劉邦建立的漢朝成了最大勢力,自然也會有當初反叛項羽之事,就可以理解異姓諸侯王反叛的合理之處。因為劉邦的所謂天子的身份只不過是一個勢力最大的合夥人而已,異姓王作為股東並不存在依附關係,而是在自己的封國內依然享有獨立的權力,就算劉邦作為天子也無法將手伸到我封國之內,換言之,劉邦與這群異姓王是平級的。
項羽
但矛盾的就是,劉邦要建立和繼承的是一個秦始皇那樣的大一統的、單一的、高度集權的帝國,而不是周朝那樣一個鬆散的邦聯,因此,劉邦和異姓王的衝突必然會發生,在戰爭期間因為受到各種原因無奈分封的諸侯王是終究要被剷除的,這其實與劉邦的所謂多疑並不存在多大關係,這群異姓王既然不想放下權力退出,那麼只能進行反叛放手一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