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後山樵夫
-
2 # 商文君
晚明時期,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政治力量有明朝廷,清,李自成,張獻忠。明朝佔據中國大部分江山,清朝從東北崛起,李自成佔據了陝西、山西等幾省,張獻忠佔據了四川。
這幾方力量最初可以說是勢力均衡的。明朝作為合法政府,雖然腐朽,畢竟是正統的。清朝雖然迅速崛起,但人口和經濟實力畢竟還弱。李自成的農民軍得到貧苦老百姓的支援,戰鬥力強悍。張獻忠則佔據了四川,進可攻,退可守。
據說張獻忠的軍師曾經向他進言,讓他重走劉備的老路,割據四川,進可平定天下,退可關起門來當皇帝。這樣看來,如果明朝在李自成攻陷北京後沒有滅亡,李自成佔據北京對抗滿清,南明與李自成隔長江對峙,滿清和李自成在山海關分界。如果這樣,那麼天下四分也是很可能的。
可是,歷史為什麼沒有照著先前曾經有的模式發展呢?在我看來,主要有幾個原因。
其一,崇禎帝沒能指定法定繼承人。這也就直接造成了南明力量的節節敗退。以至於後來因為內訌而無法在江南立足。如果崇禎帝逃出北京或讓太子到南京坐鎮,南明和北方劃江而治是完全可能的。
其二,李自成太不爭氣。李自成自始自終便沒打算在北京當皇帝。他的策略是定都西安。攻下北京後不幾天,軍紀就開始敗壞。農民軍以搜刮財產為能事,李自成自己又搶了吳三桂的小老婆陳圓圓,這直接導致了吳三桂的降清,然後就形勢大轉。如果李自成進京之後妥善安置,在北京坐穩江山的話,吳三桂應該會歸降李自成。有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在,滿清入關並不容易。
其三,吳三桂逆轉降清。在明末格局中,最關鍵的人物應該就是吳三桂了。他的降清直接改變了後來的天下格局,讓滿清長驅直入,實現了夢寐以求進軍關內的戰略。
其四,張獻忠匪性未改。和李自成比起來,張獻忠更加不堪。他好殺成性,歷史上記載的他在四川大肆殺人,擄掠姦淫的記載太多太多。以至於有人說,四川人被張獻忠屠殺了九成以上。這麼好殺的人又怎麼能做統治者呢?結果,他雖然佔據了四川,卻不像劉備那樣能在四川立足。
幾個原因的巧合,就是讓滿清撿了個便宜。滿清入關,漢人政權一個個被掃平,連和滿清分治的局面都沒實現。當然,這其中不能不提到滿清的策略,那就是大量起用漢人降臣,可以說,滿清入主中原,其實是靠的漢人降臣。在漢人降臣的幫助下,滿清憑藉著初起的銳氣,最終掃平天下,成為整個中國的共主。大家覺得滿清為什麼能統一中國?
-
3 # 大鵬視野
明末清初是中國歷史上比較混亂的時代,這時期的混亂主要反應在1644年!
先是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在西安建立了大順政權,同年三月攻佔北京,崇禎皇帝自縊煤山,大明王朝落幕!這時候李自成確犯了一個使他後悔終生的錯誤,這時候他應該嚴明軍紀,穩定時局,但是他確縱容義軍大肆搶奪,搶奪就搶吧,確偏偏搶了一個能影響大時代的女人,就是陳圓圓!
這個陳圓圓人家是有背景的,吳三桂的女人,老吳知道以後這還了得,敢搶我的女人,可是自己又打不過李自成,罷了,罷了,衝冠一怒為紅顏!在山海關接引清兵入關!聯合起來打跑了李自成!
在這一年在四川的張獻忠也不安分,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權!
而這些爛攤子都等著入關後的清軍去收拾!而他們也收拾的不亦樂乎,就這樣大明就改成了大清!
-
4 # 天山月3
前些年北京市社科院的閻崇年先生曾寫過一部《明亡清興六十年》,基本概括地敘述了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狀況。另外還有一部記實小說叫作《江山風雨情》,後來還拍成電視劇轟動一時。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也是寫的哪個時代的事情。明朝末期,接連幾個昏庸的皇帝當政,致使政治腐敗,綱紀崩壞,宦官當道,貪官遍佈,惡霸橫行。加上自然災害頻發,連年大旱,糧食欠收,饑民遍地,陝北一帶首發農民大起義。以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為代表的十三家義軍燒了鳳陽朱家皇帝的祖陵,提出"均田免糧″,殺盡不平享太平的口號,發誓推翻朱明王朝。萬曆後期,建州女真堀起,努爾哈赤對明朝發出"七大恨",帶領八旗騎兵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未幾時,遼東淪陷,山海關告急。明末帝崇楨本想有一番作為,奈志大才疏,又逢明朝氣數已盡,積重難返,他又剛愎自用,動輒誅戮大臣,特是象熊廷弼、袁崇煥、盧象升、孫承宗這樣的忠義之士盡遭毒手,自毀長城帶來的是自食惡。內憂外患日趨加重,江山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帶領農民軍肆瘧中原大地的時侯,滿清皇太極又多次入寇京畿、山東,虜走人財無數。崇楨十七年李自成入北京,可憐的皇帝孤寡一人吊死在煤山,宣佈了大明王朝的壽終正寢。李自成進京後迅速腐敗,政治失策,很快失去民心。吳三桂勾引清兵入關,在山海關一片石大敗李自成農軍,隨後進入北京建號大清。清軍追李自成於湖北通山將其殺死。茲後滿清開始大開殺戒"造成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的征服漢人的血腥統治。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這要站在哪個方面去看,從文化方面來說,明末清初的時候西方傳教士來華,西風東漸,西方的先進科技和天主教一起傳入中國,給中國傳統學術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因為禮儀之爭的爆發,康熙皇帝下令禁止閉關鎖國、禁止西方人公開行動,由此徹底落後於西方。
清史專家黃愛平指出:“ 明末清初,是中國社會發展變化的重要歷史時期,也是傳統學術發展演變的重要轉折階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難中,中國傳統學術(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時期的思辨哲學向清代傳統經學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