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adeite7
-
2 # 靜芳老師
我家孩子就是開始不愛和人溝通的,比如去買東西時候都不自己進去,不敢和店主溝通。我的做法是:首先發現他的興趣愛好(比如我家女兒愛畫畫),等他做得好了不斷表揚他,但是表揚要言之有物,切記不可只用:真棒、真好來敷衍。其次多鼓勵他去和別人交流,比如我女兒買東西不願意自己進去,我就和她一起進去,讓她做其中一件小事,比如把錢遞給店主等,然後回去路上再表揚:今天真棒,自己把錢給老闆了,下次自己過去買好嗎?如果下次還不去,重複以上動作;最後可以適當參加一些語言類的培訓班,提前給老師溝通多提問,回來可以再表揚一番。總之,就是多鼓勵和表揚,提升他對溝通發言的興趣,慢慢就會好多。
-
3 # 維特根斯坦的小迷妹
作為一名教師,長期從事與兒童和教育兒童相關的學習與工作,一直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感慨,那就是:我們國家的孩子,長期處在看不見的狀態。猶如這個問題,不願意與人交流的孩子。可能到這裡很多家長就會抗議,表示不認同,畢竟,現實的情況在家長們看來,是全家人圍著孩子轉,孩子只有被過度關注,怎麼可能會不被看見呢?在此,我以這個問題為基點,來拓展我的觀點,也是回答這個提問。
首先,孩子不被看見的表現就是,家長在審視孩子的時候,是用自己心裡預想的孩子形象來比對現實中的孩子,也就是說,他不是“看”這個孩子,而是評價對比這個孩子。真正的被看見應該是什麼樣的?家長的問題應該是,“我面前這個孩子,不願意與人交流,我很想去研究明白,這個孩子,他不願意交流時內心體驗和嚮往的是不交流的快樂,還是很想交流卻不敢而帶來的痛苦?”可以說,看似相似的問題,其實蘊含的目的和解決問題的路徑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家長看到的是自己,那他可能會覺得不願意交流不好,這個孩子的不願意交流行為就是有問題的,那他就會想法子干預。這種情況,是孩子不被看見的典型表現。那麼問題來了,這種情況下,孩子被看見,又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這就引出我的回答的第二個方面,孩子被看見,應該是家長擯棄自己所有的預設,以孩子為主語,去思考,去提問,去假設。假如孩子不喜歡不願意去交流,那就尊重他,明確告訴自己,也告訴孩子,告訴周圍人,我的孩子不喜歡與人交流,因為他在充實地與自己相處。可能家長會覺得,那這樣下去,他怎麼進入社會啊?
家長的擔憂是有道理的,因此,我對這種情況的解決建議就是先認可他的這些特點是正常的,並尊重他。在這個基礎上,家長再創造出不讓孩子感受到的情景,讓孩子不自知地與人交流,比如就帶他去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提前告知一些值得信任的老師或同伴,主動找他挖掘可供交流的點,引出他表達的慾望。強調,選擇的活動一定是他感興趣的和擅長的,而不是家長覺得這種活動有助於他交流。因為交流的目的是讓他體驗交流的快樂,一定是自主自願的,而不是帶有他自己都知道這是客服他不交流毛病的目的。而且這個策略有一個前提,就是這個孩子是不排斥交流的,或許他不會、不敢,或許他沒體驗到快樂。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這個孩子真的就不喜歡與人交流。這種情況也包括兩種型別。一種是病理性的,類似於自閉症或者交流恐懼症,說實話,這種型別的家長自己是沒有能力解決的,必須尋求專業的解決機構和支援,在此我們不做詳述。另一種型別是天生的特質,這類孩子有著比較完整和獨立的自我,傾向於在自己世界裡探索,對於這種情況,家長還是以尊重孩子為主,如果實在不放心,那就主動提供各種建議和邀請,如果被拒絕也能坦然退出。這型別孩子反而是家長最應該放心的。畢竟,獨立自我世界的構建能力,那是可遇不可求的先天饋贈,歷史上很多天才人物都有這種特質。家長要做的,就是支援吧,同時在他成長的路上給予一些隔絕外界非議的保護和對他的充分的尊重和認可。
好了,這個問題我就回答到這裡,如果再深入挖掘,還可以有更詳細和理論性支撐的探討,在此不做演繹。
-
4 # 非喵生涯
提出這樣的前提假設,背後是否有這樣一個邏輯:不願意和人溝通的小孩是否應該培養他的社交和口才能力。
首先要看到,這個孩子不願意和人溝通,是因為內向不願意和人溝通,還是因為能力不夠不願意和人溝通。如果是能力不夠,父母可以為孩子做出示範。孩子的溝通能力不需要刻意學習,而是透過父母的言傳身教便能自然習得。如果是性格內向,那麼不願意和人溝通就不是問題,因為待在人群中對這個內向的孩子來說就是一種能量的消耗,他更願意和自己待在一起,父母又何必勉強孩子成為你期待的樣子呢?外向的人喜歡和人在一起,內向的人喜歡和事在一起,各美其美!
關於培養孩子的愛好,父母只做一件事就好了,就是托起孩子,幫助他看到更加廣闊的世界,為他提供更為豐富的資源,孩子自然就會找到他最有興趣的領域。
教育,多一些傾聽,少一些應該,孩子自己就有答案。
回覆列表
不願意溝通要分情況來看,是性格原因還是不想和他人溝通。性格內向的孩子,本身就是一個少言的專注於自身的人,可以多參加活動來培養孩子不願溝通的情況,或者參加口才演講課程,進行口才訓練,來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促使他來發言,將自己的想法與大家進行交流。切不可逼著孩子說,這樣只會傷害到他,因為性格是很難改變的。若是單純的不想和他人溝通,可以逐漸引導孩子,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與他人溝通,也許能產生更好的想法,重在引導。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