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丨為天地立心丨
-
2 # QAQA小魚兒
成都武侯祠,有清人趙藩寫的一副對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 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 後來治蜀要深思。
這一對聯很能說明孔明治國治軍的特點。“攻心”,用今天的話來說,是做思想工作,“反側”是反面、消極面、對立面,做好了思想工作,就能消除反面、消極面、對立面的東西,使其為我所用。審勢,是說對客觀存在的錯綜複雜的總的態勢要有正確的瞭解,才能決定治國的寬嚴,不然寬嚴皆誤。諸葛亮處理任何軍國大事,都能從客觀實際形勢出發,決定其策略。譬如治蜀,他不同意法正所謂蜀漢政權“初有其國”要“緩刑馳禁”以慰民望,而認為劉璋闇弱,“德政不舉,威刑不肅”,致“蜀土人士,專權自恣”,故“威之以法”,是“為治之要”,主張用法要嚴。但對於少數民族則主張要寬嚴結合,而旨在服其心,故他南征時採取“攻心”戰略,七擒七縱孟獲,是為了消“反側”。上面對聯的上聯即指這事。
深謀遠慮,一勞永逸
在曹魏策動下,孟獲起兵犯境侵掠。為安定後方,孔明統兵南征。軍行之次,馬謖奉令來犒軍。孔明留馬謖在帳敘話,問道:“吾奉天子詔,削平蠻方;久聞幼常高見,望乞賜教。”謖說:“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成為上,兵戰為下。’願丞相但服其心足矣。”孔明嘆說:“幼常足知吾肺腑也!”本來南征派一大將便可平之,而孔明卻“五月渡滬,深入不毛”。正是“攻心”,以服其心,使一勞永逸。要達到這個戰略目的,則非一般人可勝任,正如他所說:“可剛可柔,別有斟酌,非可容易託人。”
足見孔明用心良苦和深謀遠慮。
戰術是服從於戰略的,孔明南征的一切戰術措施,都圍繞著其“攻心”
戰略目的進行。孟獲雖是個頗曉兵法的“蠻王”,但遠非足智多謀的孔明的對手,孔明要平之並非難事,如第一次交鋒,孔明以正兵陽退,陰佈置兩支奇兵前後夾攻,便輕易地把孟獲擒了。單純採取鎮壓政策,不久即可平服。
但過去平“蠻”歷史說明:如大軍離去,則鞭長莫及,其自恃地遠山險,又復叛亂,再來鎮壓,又勞師遠征,不勝其煩,且其被曹魏所利用,如孔明北伐,其知內虛,反則更速。因此,孔明這次南征旨在服其心,一勞永逸,後方穩,才可北圖。所以說,“平蠻”是孔明北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是孔明七擒七縱之的原因。但一擒之易。七縱之則難,在這擒縱的過程中,孔明確是絞盡了腦汁,使盡了計謀,或利用其內訌,使其宗黨捉來,或誘其劫寨,圍而擒之;或識其詐降,就席拿住,或出其不意,攻其無備,才便孟獲誠意投降。不僅使盡計謀,還要歷盡艱險:滬水之毒,啞泉、柔泉、黑泉、滅泉以及桃花溪之惡,幾使孔明寸步難移;不僅用柔,還要不得已而用剛—
—火燒藤甲軍三萬,對此,孔明承認其罪說:“使烏戈國之人不留種者,是吾之大罪也。”在歷史上,孔明對待少數民族雖重在攻心,採取較開明的政策,但也跟其他封建統治者一樣,有時也採取殘酷的鎮壓政策《三國演義》虛構火燒藤甲軍的情節,從本質上說,也是符合歷史的真實的。
剛柔並濟,“蠻人治蠻”
正因孔明對孟獲有柔有剛,七擒七縱,使其計窮力竭,既畏孔明,又敬之如神明,故孔明七擒孟獲時,派人謂之將再縱之回,可招人馬來決勝負,孟獲垂淚說:“七擒七縱,自古未嘗有也。吾雖化外之人。頗知禮義,直如此無羞恥乎?”遂同兄弟妻子宗黨人等,皆匍匐到孔明帳下,肉袒謝罪說:“丞相天威,南人不復反矣!”孔明問:“公今服乎?”獲泣謝說:“某子 子孫孫皆感覆載生成之恩,安得不服!”孔明乃請孟獲上帳,設宴慶賀,並令其永為洞主。所奪之物,盡皆退還。孟獲和其宗黨及族兵,無不感戴,皆欣然跳躍而去。
孔明服其心後,採取“蠻人治蠻”之策,是很高明的。正如毛宗崗指出:
“武侯之慾撫南蠻,而即甩孟獲者,真深得安蠻之道哉!得其土而欲守之, 不能不分兵,分兵則不能不轉餉,轉餉而輸挽徒勞,不若自守之,而庇廕之下,皆吾士也。得其人而欲治之,不能不設官,設官則不能不用法,用法而刑獄滋擾,不若使自治之,而涵蓋之下,皆吾人也。不但此也。殺其身,不能變其心,殺之不足以成武;而生其身,又復奪其地,則生之亦不足以為恩。不殺其人而南人不反;不奪其地,而南人乃愈不反耳。”
-
3 # 王者榮耀凱子哥
孟獲,當年諸葛亮平定後方的時候,接受了馬謖的意見“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為了使孟獲不再背叛,從而得到一個穩定的後方,所以將其七擒七縱,最終平定南方。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
4 # 山頂的太陽
七擒孟獲是《三國演義》記載的,是否史實,尚不可知,但就小說中的精彩描述來看,諸葛亮的確是雄才大略,以德服人。
回覆列表
諸葛亮平南蠻,馬謖柬曰:“平定南人,兵伐為下,攻心為上。”意思是告訴諸葛亮要想徹底征服南蠻,必須讓其心服。
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是以德服人,孟獲是南蠻的頭目,只有讓他心服口服,才能徹底解決南蠻問題。諸葛亮多次抓他,孟獲都覺得自己還有翻盤的可能,拒絕投降,諸葛亮為了收其心,一直到第七次,孟獲連藤甲兵都敗了,自知無力對抗諸葛亮,又感諸葛亮仁德,遂率部投降。
同時也是在彰顯蜀漢的武力,讓南蠻知道,打敗他們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