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奔說史
-
2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首先,勝敗乃兵家常事,不能因為一場怛羅斯輸了,就認為唐朝不如阿拉伯。
其次,怛羅斯之戰唐軍並不是慘敗。最有力的證據就是怛羅斯之戰後西域還是唐軍的,而且唐軍還是處於不斷擴張中,怛羅斯打完後,封常清又大破吐蕃控制的大勃律國。而阿拔斯帝國在怛羅斯之戰後迅Superb人和唐朝請和,並且前後共計十七次出使唐朝。
看傷亡,這個確實,紙面上的傷亡並不好看,但是阿拔斯帝國肯定也不好受,要不然怎麼會放著西域這麼大一塊肉不去吃。
怛羅斯之戰後,唐帝國和阿拔斯帝國之間的關係,疆域,勢力和影響力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所以評價這場戰爭,阿拔斯帝國慘勝最為妥當。
怛羅斯之戰,唐軍有六萬人,其中核心唐朝軍隊只有兩萬多,其它都是唐朝屬國的軍隊,而阿拔斯帝國則聚集了數量龐大的軍隊,兵力上,唐軍劣勢。即使是這樣,唐軍和阿拔斯帝國也是血戰五天,不分勝負,唐軍後來敗在走屬國軍隊叛亂,把唐朝騎兵和步兵的聯絡切斷了,唐朝步卒慘遭阿拔斯帝國的騎兵攻擊,潰兵衝散唐軍陣形,無奈之下高仙芝等人只能敗退。
唐朝在西域和中亞的擴張並沒有怛羅斯之戰的失利而停滯,反而是因為安史之亂,在安西和北庭的唐軍大批迴調,中亞地區這才丟失。
-
3 # 米南德王問道
唐朝在中亞的失敗是必然的事情。雖然這話並不討人喜歡,但唐朝在中亞是沒有優勢可言的。因為他們所面對的阿巴斯王朝,在實質上就是一箇中亞人建立的新霸權。這個霸權在軍事水平上,也凌駕於唐軍。
唐朝的軍事技術與主要戰法,都源自之前的隋朝。滋養了兩個王朝武力根本的關隴軍事集團,則是南北朝時期形成並遺留下來的精英階層。他們的優勢主要在於透過長期的胡化教育,掌握了中世紀前期的中亞軍事技術。包括人馬具裝的騎兵和大量善於使用複合弓的步兵。
只是這些軍事技術,並不能確保他們在7-8世紀的中亞軍隊面前,獲得在東亞內地的優勢。阿巴斯王朝的波斯式軍隊,不僅擁有大量呼羅珊和錫斯坦等地的優秀騎兵,還可以調動大量阿拉伯征服者留下的駱駝騎乘步兵與山區的伊朗式步兵。
並且由於唐朝人在中亞的國度稱霸行為,逐步將很多粟特城市與突厥部落一起,推向了他們原本不喜歡的穆斯林一邊。
所以,唐朝只能在失道寡助的情況下,開始了同阿巴斯王朝的戰爭。他們很快就發現,對面的這個新對手在技術上完全不弱於自己,甚至還更有優勢。在士氣和戰鬥意志方面,也更勝一籌。
更為致命的事情,來自依然是唐軍輔助部隊的突厥人。他們透過觀察,基本斷定唐軍不會有獲勝的希望。所以在五天的戰鬥後,選擇了加入阿巴斯人的陣營。這也就成為了壓垮唐軍意志力的最後一根稻草。
可以說,唐軍的戰鬥失敗,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為在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方面,他們全不佔優。及早的推出中亞,反而有利於避免多開一條戰線,防止不必要的消耗。
回覆列表
錯,大唐並沒有以慘敗告終。
大唐帝國VS阿拉伯帝國之間較量的結果,可以從戰略和戰術兩個層次來評價。
首先,從戰術層面來看,大唐與阿拉伯之間,唯一直接動手的一次,就是怛羅斯之戰。起因:這場戰爭發生於公元751年,起因是大唐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討伐位於西域的石國,並違背承諾將石國的國王送往長安處斬。僥倖逃跑的石國王子向阿拉伯帝國求援,於是呼羅珊總督阿布·穆斯林派遣手下大將濟雅德率軍前來進攻安西。
經過:高仙芝得知訊息後,主動率領蕃漢聯軍三萬人前去迎擊阿拉伯軍隊。唐軍深入中亞七百里後,與阿拉伯軍隊在怛羅斯遭遇。
結果:雙方激戰五天後,由於盟友葛邏祿部突然背叛,腹背受敵的唐軍被迫敗退,結果士卒大部分戰死,只有高仙芝、李嗣業、段秀實等主將率領幾千人經過血戰撤回安西。
評價:怛羅斯之戰的影響顯然沒有後來誇的那麼大。
因為怛羅斯之戰爆發於阿拔斯王朝建立的第二年,他們的當務之急是鞏固統治,重點在於鎮壓倭馬亞王朝的殘餘勢力,所以並沒有乘勝前進。
所以怛羅斯之戰只是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地方將領之間一次不期而遇的遭遇戰而已,並非是兩大帝國之間的大決戰。
唐軍失敗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盟友背叛,並不是軍隊戰鬥力不如阿拉伯軍隊。
其次,從戰略層面來看,大唐帝國VS阿拉伯帝國,主要體現在中亞的爭奪上。怛羅斯之戰後,大唐帝國並沒有動搖在西域的影響力。
752年,東曹王設阿忽與安國王向唐朝請兵攻打阿拉伯帝國。753年,唐朝安西軍隊元氣迅速恢復,擔任安西節度使的封常清進攻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並征服當地。
這一年,大唐帝國在西域、中亞的勢力到了極盛。
遺憾的是,755年,爆發了著名的“安史之亂”,這場叛亂摧毀了唐朝的元氣,也摧毀了大唐帝國在西域和中亞的統治。
唐朝為了平亂,被迫將安西四鎮的精銳軍隊悉數調回內地。
留在當地的老弱病殘無法抵禦外來軍事壓力,僅僅過了幾年,“西北數十州相繼陷沒,自鳳翔以西,皆為左衽矣。”
所以,大唐帝國在VS阿拉伯帝國時,壓根沒有以慘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