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暢音
-
2 # A面大魔王
選款要注意以下幾點:
1.產品一定是要你自己瞭解的,這樣後期銷售才能更好地給顧客介紹
2.儘可能選擇熱搜的產品,可以去生意參謀-市場洞察-搜尋分析搜尋產品主詞去看看搜尋人氣資料,搜尋的人多說明產品是有市場的
3.瞭解產品熱銷屬性,知道什麼樣的產品是比較好賣的,同上路徑檢視
4.產品一定是要應季的,應季產品買家搜尋購買的才多,比如你夏天賣棉衣,雖然是可以做反季促銷,但是畢竟搜尋的人少購買的人就更少了
5.產品價格,比如你要做連衣裙,直接去搜索連衣裙看看價格帶,選擇購買人數較多的價格帶的產品來做,相對來說市場也會更大一些
-
3 # 京東店群運營葉老
轉化率,是有上下限的,區別不大。
流量是核心,是沒有上限的。
我們只要把流量無限放大,店鋪自然能做好。
京東店群運營,不需要做任何付費推廣,流量穩定,營業額穩定!
-
4 # 璽承雲課堂
每個電商平臺它的選品方法、技巧都是不一樣的,但單從技術層面來講就都有一個共通點:收集同行資料,統計分析競品的爆點、共同點。
好比淘系中選款的話先要做市場調研分析。
往大來說可以分析去年的大盤。比方說去年一整年家居用品、傢俱的銷售量非常大,那麼今年可能傢俱的維護用品、替代品等相關產業的銷售趨勢會很好。
往小來說可以分析去年流行行業風格。比方說去年一二線城市的服裝流行PVC元素或者復古風,三四線城市偏小清新、韓風,那麼今年在這些城市投放的產品就儘量不接觸相仿風格,因為每年都總有走在時尚前沿的流量明星大咖會引領那一年的時尚潮流。
除此之外也是需要自己的經驗及獨特的眼光,相信大家都有試過這麼一種感覺:有些產品一眼看過去就覺得會大賣。
然後就是要去了解這個款廠家還生產不?目前產量有多少?往後能產多少?別像我們這有個學員過年時間段突然間打了個爆款,回頭發現廠家不投產了,讓工人都回家過年去了,結果這個款賣了4、500件就沒有後續了。
接著就是用直通車去測款了,測試的結果基本上可以告訴自己這個款成不成。目前測款大致分兩種:一是全店的批次推廣,二是單品標準推廣。
收藏&加購率:
零銷量測款——達到行業均值的1/3算合格,達到或超過行業均值的2/3為優秀;
基礎銷量測款——達到行業均值的2/3為合格,達到或超過行業均值則為優秀。
轉化率:
因為沒有開人群去測,所以定位不準,沒轉化、轉化率極低實屬正常,所以其實不用去太在意。當然,越高越好。
那有些有錢老闆在測款的同時去測人群,那麼這個轉化率就尤為重要了。
Ps:不懂分析資料的可檢視“潛力寶貝分析-爆款潛力指數”。
更多電商乾貨、資訊、表格、影片,請Pick——璽承小課堂!
-
5 # 跨境電商百曉生分析師
我說下經驗,因為大學那會學的應用金融,分析經濟,股票,大家知道買過股票的一定會分析股票,首先分析國家GDP,CPI,經濟行情,就業情況,國家外匯,利率和財政政策,這個是宏觀,然後就是分析行業,公司,分析他們財務報表,市盈率對吧。然後分析股價趨勢,利用數量分析各種證券分析理論看K線,看形態,看趨勢,看資料等對吧,最後可能分析團隊管理等等。
其實選品也是一樣的道理,我一直引用的是證券分析的思維來分析選品,經濟學基礎理論上供給需求理論,那麼首先選品來說要選需求大於供給的產品,這個你就需要去調研市場需求和供給,然後看市場銷量和市場容量。
其次是判斷趨勢,需求和供給趨勢,還記得證券的黃金交叉點吧,亞馬遜和電商價格供給線也是一樣,然後就是看生命週期,我們不能開發生命週期衰退的產品。
最後就是競爭實力估算,我們需要衡量自己和競爭門檻,不要開發不動的事情不去做,小資金開發大賣家的產品經常很多栽跟頭事情發生。
以上各種判斷都可以借住爬蟲和各類軟體實現,採集資料來分析我們的款式和流行趨勢等等。
-
6 # 紫鳥資料魔方
好的產品,其實可以從剛需性、快消性、季節性、功能性這幾個角度出發進行篩選。從渠道上可以從大資料選品、爆款選品、季節性選品、開發新產品出發。和大家列舉幾個具體的方法:
1.在電商平臺垂直網站上選品,例如亞馬遜的BSR、1688端尋找熱銷新品、eBay的熱銷品
2.在youtube/Facebook上開發新品,檢視網紅影片的一些熱推產品
3.在眾籌網站尋找,例如有:Kikstar,idegogo等
-
7 # 周峰13407001511
選品兩層意思:選產品+選圖片
1.選產品
(1)銷售能力強的,走量的:選大貨,產能足夠的,這種情況不多,往往是行業大佬
(2)銷售能力未知,走利潤:先做新款、個性款,不要跟現有大佬硬碰硬,少量謹慎嘗試,及時觀察銷售趨勢,方便後面調整,做大了就是做大貨了
2.選圖片
(1)資金能力一般的:在多個電商平臺對比賣得好的同款類似款,然後做類似的圖,注意規避盜圖風險
回覆列表
以前問過一些電商合作伙伴,問他們對貨品的選擇有什麼根據,但大多是回答都說是自己在該行業做了多久,有多少經驗。但這些經驗不能成為一個培訓的手段。
因此建議是資料+經驗,讓選品成為科學合理,並可控可學的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