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暖暖媽媽咪

    當行為出現不當的時候,“鼓勵”就成了加雙引號的鼓勵了,因為這裡面的鼓勵具有特殊的意義。

    首先,對於幼兒出現行為不當的時候,作為成年人,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瞭解“孩子在想什麼與及為什麼”。很多時候,孩子對於事物的看待可能沒有錯,及時的溝通了解,能很好的瞭解孩子“怎麼想、怎麼做”。這時候需要“鼓勵”的支援,支援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其次,理解孩子的想法,提出更為妥當的方法去幫助孩子。“鼓勵”孩子下一次遇到這樣類似的事情時可以試試爸爸或者媽媽給你提出的好方法。

    最後,孩子做到了或者嘗試去做了,這時候請您們毫無保留的鼓勵孩子。

    行為不當的背後,我相信都著“不同的想法”,而理解“不同的想法”是進行行為矯正的鑰匙,方法的提出是進行行為矯正的策略,鼓勵與支援是進行行為矯正的回饋。

  • 2 # 楚地a閒調局

    這時候就更需要耐心了,不要過多的責備他,這時候過多的責備只能起反作用,因為這時候孩子的判逆思維比較大了。要多做引導,特別是要多鼓勵孩子,多表揚孩子的長處,多引導孩子的錯務,多鼓勵孩子積極向上,其實也是需要家長有更大耐心。

  • 3 # 織布熊

    首先,這個不當行為是指大人認為的不當,還是的確對於小孩子不當。如果是成年人認為不當,但是對於孩子而言是天性,且不具備危險性,那就不用制止。如果的確有危險性,或者會影響孩子的心理或者生理,那就應該及時制止,並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去做。

  • 4 # 蝸牛吃板栗

    個人覺得行為不當時,應該適當地引導他改正過來,而不是去鼓勵他,要不然他會認為這種做法是對的,還受到父母的鼓勵,以後會繼續錯下去。我小孩子有時候會玩手機,但是我會約束他只可以玩多少分鐘,時間到了他就會把手機還給我。如果他繼續看的話,我就會發火,讓他意識到他的行為是錯的。以後他就會改正過來了。

  • 5 # 三口與木可

    孩子沒用社會經歷,閱歷不足。難免會有行為不當的時候。

    當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去責備孩子。孩子只是無知,並不是叛逆。他在懵懂的往前走的時候需要有一個為他指路的人。

    這時候家長應該細心的給予正確的指引,把孩子引向正道,並給孩子加以鼓勵。每個孩子都需要鼓勵。家長的鼓勵是給孩子最好的精神禮物。

  • 6 # 文盲在農村

    不請自來,我家孩子也只有5歲,他有時也會犯錯,但是我認為他犯錯了自己也會很自責,孩子犯錯了家長不要一味地去指責,而應該去引導他怎麼去解決犯錯所產生的後果

  • 7 # 自由而行

    這問題好古怪。

    不當了,還要鼓勵?這是啥邏輯?除非你也把握不準,這到底是當與不當,然後才會發此一問。

    我以為,孩子的行為有時是看起來很荒唐,很可笑。但那都是從成人的視角去關懷與關注的。如果真的走進孩子世界,也許這些行為就沒有什麼不當,而是再正常不過了。

    我的女兒上一年級了,有一天她回來告訴我,她親了同桌男孩子一口。當她說這事的時候,是一臉的高興,一臉的興奮,似是一個壯舉般講給我聽的。你說她的這種行為是不是不當?如果從成人的世界來看,不當是鐵定的啦,女孩子沒有矜持,隨便親男孩子,成何體統。如果從孩子的視角來看,也沒有啥不當吧,只是孩子間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如此而己。我不知道這種行為,需要鼓勵去加強,還是需要嚴懲去制止。我只知道,也許黃老思想更為有用一些,無為而治吧。等孩子們慢慢長大後,他們自然會糾正這些所謂的不當與失切。作為家長,不要操之過急,也不要操心過多吧。

    當然,以上皆在孩子不犯原則性不當的前提下。切記。切記。

  • 8 # Nicer個人成長

    其實我有點能理解題主的想法,雖然孩子做了行為不當的事,但是自己希望用鼓勵的方式或者說類似鼓勵的更好的方式去引導,去教育孩子,這裡所說的鼓勵並不是縱容和包庇孩子的犯錯,而是一種更好的教育方式,在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和心靈的前提下,能讓孩子更容易接受(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一種教育方式。

    我不得不再次提到最近看的書《正面管教》,裡面的第四章標題叫“重新看待不良行為”即孩子的不良行為,也就是說孩子的不良行為其實隱含了一些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的需求,他們並不是單純地為了做不良行為而做,而是想要透過不良行為向我們傳達一些資訊或者或是表達他內心的不滿和需求。如果此時我們只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對孩子進行懲罰和教育,那不僅起不到一點作用反而會讓孩子繼續和我們對著幹,而此時用上鼓勵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贏得孩子,讓孩子能相信我們是真心地想要幫助他們,理解他們的需求,讓孩子能開啟心扉,放下防禦接受我們的引導。

    如果我們能試著想想自己平時遇到一些事情時的經歷和感受,就能理解為什麼當孩子發生不良行為時,加上適當的鼓勵能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建議,也更容易去改變其行為了。例如:當我在工作中不小心犯了什麼錯時,如果領導直接劈頭蓋臉的對我一頓臭罵,雖然我會理智地表面承受著,但心裡卻因為感受到的羞辱和威脅的情緒而對領導產生厭惡,憎恨,牴觸等情緒,也更不願意配合和聽從領導的安排。而如果領導能以鼓勵開始指出問題,並適當給予解決問題的建議的話,我會更容易從心底(內外都)接受領導對我犯錯的糾正,同時在以後的工作中也會更加註意不再犯錯,也更樂意配合領導的工作安排。

    因此在孩子發生不良行為時,對孩子進行鼓勵是有必要的,只是我們要用對鼓勵的方式,不能讓原本是鼓勵孩子開啟心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從中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的目的變成縱容或包庇,這樣就適得其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培養7歲孩子數學思維的家庭遊戲有哪些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