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人在什麼年齡段說什麼話、做什麼事、達成什麼目標和願望,應遵循規律、順其自然。如果不經歷、不奮鬥、不參與、不體驗即提前得到應該透過一生奮鬥才能達成的目標,這樣的人生或許並非我們想象的那麼美好。
4
回覆列表
  • 1 # 木風恆

    一切皆在過程,並非在於結果,可是現在很多人,就是注重結果,可是又忘記了結果本身又是過程!不管是誰人的一生,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修煉自己,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那些所做之事,只不過是一個途徑罷了!所以說,所謂的目標願望都只是暫時的,那個德是越多越好,那裡有可能實現得完的!

  • 2 # 葫蘆尛金剛

    這個問題問的和電影一樣。我覺得這個問題在不同時候的我回答應該不一樣。

    小時候,目標理想簡簡單單,幾乎就是長大後的執業,雖然千篇一律的我要當科學家,警察,那個時候問我,我想我會很開心的回答yes,雖然現在的我理性的認為沒有經歷的收穫應該說no。

    大學畢業前,學校基本都會開一趟人生規劃課,會讓你去思考一輩子的理想與規劃,如果真的一眨眼完了,估摸著這往後也真沒意思了。我想沒有經歷過社會傻乎乎的我肯定會很堅決的說出no。

    勝天半子的事,付出的是生命,都洗洗睡吧……

  • 3 # 才無忌大夫

    這是個假設,現實中少見。但回答意義還是蠻大的。

    怎樣回答這個問題,取決於我們的現狀,人生觀和價值觀。

    1,以前年輕的時候,沒錢沒房子沒什麼社會地位,那時老想著“一舉成名”、“一夜暴富”,以至於能夠“逆襲”。買彩票想著中大獎,賭博想著贏錢,甚至談戀愛都計較著對方的經濟狀況……

    這時能讓我一次性實現人生目標,那毫不猶豫,就選它了。

    舉我的例子是說,人在困苦中最渴望的是迅速脫離窘境,比如,餓了人眼中只有食物,渴了的人惦記著水。

    幸運的是我沒遇上這個“好事”。

    2,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決定我們作何選擇?

    有些人喜歡透過奮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們在乎追求的過程,對結果也能坦然接受。在追求的過程中,他們享受了作為一名“戰士”的樂趣,提高了能力,增長了知識,豐富了情感;有了天地耐心,堅強的心理承受力,寵辱不驚的品德等等。這些,並不是“安逸”的生活所能給予的;這些,都是創業本錢、捲土重來的資本。假設,給他們這樣的選擇,他們未必選!

    有些人喜歡“一勞永逸”,他們秉性懶散,喜歡投機取巧,希望“天上掉餡餅”。他們習慣於不勞而獲,習慣於不看過程只看結果,對手段選擇沒那麼多在意。現實中,他們之間也有“成功而且特風光的”。現在,給他們這個機會,能不選嗎?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4 # 苔花如雪

    實現目標後,還可以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還有很多新目標啊,不可能停留不前。尤其年輕時就實現了人生目標。還有大把時間做更多的事。

    我知道對於一個底層出身的人,沒有可能發生,只是夢罷了。從來不會這樣幻想。踏踏實實做事做人,慢慢過一輩子就好了。

  • 5 # 妍妍老師

    不願意。

    正如你題目裡描述的一樣,人來一世,什麼階段做什麼事,不可違反自然規律,沒有努力,沒有奮鬥,那有什麼意義呢?

    自己奮鬥雖然辛苦,但畢竟是自己的努力的成果。

    所有我不願意。

  • 6 # 嬰熊聯萌

    不願意。釣勝於魚,人生在於經歷,在於過程。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不光是事業,家庭、健康、精神、朋友,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際遇。

    人的一生,其實到老了那天,只有記憶,只有那些經歷過的東西,是你的財富。

    所遇見所經歷的一切,無論好壞,都是你自己人生無可複製的獨一無二的收穫。

    我且不論人生有沒有終點和目標(因為目標是不斷變化的,現在的目標只代表了你當下的想法),就算有終點有目標,難道你一下實現了,剩下的日子怎麼過呢?

    無論美好和失敗,自己的經歷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代替!!!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7 # 每日塑身課

    人在什麼年齡段說什麼話,做什麼事,達成什麼目標和願意,應遵循規律,順其自然。

    這句話我沒辦法同意。完全不同意!

    這所謂的規律,所謂的自然,也是人主觀定下的。就如我們對達爾文進化論的解釋,我們用了“進化論”這個詞,可是自然的演化是無序的,我們人類認為的進化,某種意義上可能是退化。

    我們現在所謂的順應規律和自然,不過是前人的經驗定下的。而且是中國的前人的經驗,甚至都很難推廣到全世界。

    中國女性20週歲,男性22週歲才是法定結婚年齡。在城市裡15,6歲談戀愛都是早戀,可是很多偏遠地區,15,6歲說不定都是孩子的父親母親了。而在不少發達國家,15,6歲雖然沒有成年卻也可以在監護人的許可下結婚。

    關於成功就更是沒有統一的標準。如果給成功設定年齡限制,是不是說,只有到了快退休的年紀獲得的成功才被認為是自己努力得到的?

    人與人原本就不相同,妄圖讓所有人都一樣,才是最可悲的。

    現在中國的教育就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毀了我們年輕一代人的學習熱情。孔夫子兩千多年前就說了要“因才施教”,到現在我們在實行“因材施教”,這裡的“材”是教材,而不是個人的才幹的“才”。

    如果年輕人出生好,很年輕就獲得了成功,為什麼認為是不美好呢。沒有人能夠輕易看到別人成功後面付出的代價。就如長得好看的人,我們會想當然的認為他的成功是容易的,然後輕易否定他背後的努力。

    給什麼都設限,最終無法獲得滿意的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七個多月的寶寶可以餵飯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