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籃壇觀察家
-
2 # 邁克爾卡特威金斯
首先是籃球規則的變化。在90年代,為了提高觀賞性,聯盟規定不得包夾。這就出現了很對一對一的對決。特別是內線球員得分更容易。後來規則改了,允許包夾,那內線得分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另外對於犯規也更加嚴格,現在體毛犯規數不勝數。沒等到肉搏裁判就響哨了。根本沒有看到內線肉搏的機會。
第二是投籃技術的整體提高。允許包夾後很多內線球員也沒辦法一對一單打了,就算能打進去,對體能消耗也是十分巨大。反觀投籃得分就非常輕鬆容易啦,只要投的準,得分很輕鬆。所以別說庫裡等外線球員,就是恩比德、考辛斯、霍福德和洛佩斯這種內線球員都能拉到線上投三分。投籃能解決問題何必要往裡衝呢。
最後是球員自身訓練的原因。現代球員面對太多場外因素的影響,對籃球技巧的訓練很難靜下心來專注於某一技術的訓練。很多時候都是完成球隊安排的訓練任務就完事了。像喬丹單練,科比凌晨四點開始訓練這種都成為了傳說,僅僅靠天賦很難能獨樹一幟,更何況是當代籃球不入潮流的籃下技術。
以上純粹個人觀點。
-
3 # 使用者86140930047
現在是小球時代,三分已成常規武器,也是大比分落後翻盤的殺手劍,單靠中鋒內線強吃已經很難獲得比賽勝利,所以大多中鋒都不大重視內線技術,反而苦練三分,很分既輕鬆又效率高,現在聯盟優秀的大個都有不錯的三分投射能力,而像大洛這種年歲較大的中鋒,更是以投三分為主要得分手段。
-
4 # 絕境MVP
首先,因為庫裡的崛起,整個nba都進入了小球時代,很多中峰都拉出來投三分,他們也有了投三分的能力。
現在的小球時代,導致很多鋒位球員不去注重,內線的進攻,把更多的進攻方式放在了外線的進攻上。
小編來做一個比較,庫裡生涯三分命中率只有43.7%,賈巴爾生涯命中率55.9%,他們同時投1000個球,庫裡的得分是1311分,賈巴爾的得分是1128分。可見三分的效果在賽場上的效率是比兩分的效率很高,所以說,現在整個nba聯盟都基本上可以投三分,這也是很正常的。
當然也不能說夢幻腳步,和天勾這種內線打法就會消失,如果現在把賈巴爾,奧拉朱旺,放到現在的nba,他們的命中率肯定會增加。因為現在的nba是小球時代,內線的防守相當於以前肯定要差。
所以說,現在nba出現一個奧拉朱旺。或者說賈巴爾這種巔峰中峰。那麼nba賽場上的小球時代很可能會過去。
-
5 # 查無此貨981
所以我現在很少看了。
從2002年看過來的老球迷,當時對各支球隊如數家珍,到現在陌生的一群臉。
現在我很少看球主要有三個原因:
1,工作時間不允許,不再像上學的時候那麼多的空餘時間。
2,最喜歡的科比退役了,心中少了一個精神圖騰。
3,就是現在聯盟的風格讓我接受不了。
快節奏,高流轉,投三分都沒問題,當年的太陽不依然憑藉著一股快打旋風招攬了一群球迷嘛?
我就喜歡原來那種內線和內線之間肌肉的碰撞,頂開防守人來個旱地拔蔥的爆扣。後衛之間,一通crossover,晃來防守人,輕鬆上籃。
籃球不只是進攻,還有防守,防守的藝術也值得欣賞。看看現在,防守者不敢動作,稍有不慎就哨聲連天,太偏袒進攻球員了。
肖華已經把這裡變成了純粹的商業場,一些體育精神的東西正在逐漸流失。
回覆列表
“小球時代”來臨,時代的變遷,造就的產物不同!
由史蒂芬·庫裡一眾後衛線上球星領銜的“小球時代”直接將比賽的節奏帶快了,如今的NBA聯盟已經發生了“改革”再也不是當初那個講究陣地進攻,穩下來慢慢佈置進攻的時代。現在的三分球已經成為各支球隊的贏球必備法寶。尤其是金州勇士的當家球星史蒂芬·庫裡,過半場就扔的毫不講理的三分球,幾乎沒有任何死角,如此輕鬆寫意的得分,使得時代每支球隊爭先效仿其的戰術打法,產生的“蝴蝶效應”使得現聯盟已經快速步入了“小球時代”。
既然是“小球時代”自然傳統的內線球員也成為“稀罕之物”。如今的NBA聯盟中很難找出那種擁有紮紮實實的內線基本功,專注籃板和內線進攻的肌肉男了。隨著三分時代的來臨,很多大個子球員都練就了一番三分球技術,在比賽中時常可以看到大個子球員拉到外線投射三分球的場景。已經沒有了那些嫻熟的背身單打,夢幻腳步,勾手這項技術幾乎在聯盟中很難看到了。
當年的奧拉朱旺的夢幻腳步,賈巴爾的勾手是一眾球星爭先模仿的經典動作,而如今的NBA內線球員掌握三分技術,又何嘗不是一種新的變革呢?他們依舊可以在休賽期去向前輩們討教一些賽場經驗,並且學習到其中的精髓。也可以利用掌握到的三分球技術在“小球時代”適者生存,畢竟技多不壓身,三分球在這個時代是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
時代更替是當今的必然趨勢,也不必去“厚古薄今”。那個肌肉男碰撞時代,雖有它的一番暴力美感,強悍的防守態度總能讓球迷們跟著血脈噴張。但如今的“小球時代”則用它的另一種美,來影響著這一代球迷,也像極了如今的快節奏社會,一記記如手術刀般精準的三分球依舊可以把比賽帶到另一種境界。只能說時代的變遷,造就的產物不同,而人們欣賞籃球的角度也有差異罷了。對此你怎麼看?歡迎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