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問道華夏

    不知道這句話是否含有“問題是獲取知識的動力”的意思,若有這層意思,那我肯定,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絕大部分是這樣的”。

    問題知識是人類知識的主體

    為啥說絕大部分是這樣的呢?還有一部分的知識從哪裡來的?從懵懵懂懂,沒有問題狀態下的被動接受而來,比如幼兒園直到產生主動求知的慾望之前這段時間,以及,在人生整個過程中無意識地被動接受的知識,這些不屬於主動獲取的的“問題知識”,雖屬於強制性灌輸,但同樣構成了一個人知識體系的一部分。相比之下,問題知識會成為一個人相對穩定的知識,而被動接受的知識含有應付性、臨時性,比如應付單位考試,匆忙間背會一些概念,記住一些片段,領會一些原理,但考試結束不久,就會忘得一乾二淨——除非他對於某些知識帶有問題導向。

    人類積累的所有知識,都是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的,不管是人類本身的生命知識、生產生活知識,還是與人類活動相關的外部世界的知識,而且人類越原始,問題知識所佔比例就越大,付出的成本也越高,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價,比如如何捕獲大型猛獸這類問題,首要要跟蹤掌握野獸的的生活習性、出行規律、力量對比及其擅長與缺陷,這樣的知識的掌握相比現代人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言,困難是十分巨大的。但是一旦掌握這些知識,就會銘記且不斷複習,因為既要生存,又要生命,掌握知識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捕獲大型猛獸僅僅是一個明顯的個案,實際上,遠古人的生活方方面面都面臨著比現代人更多更兇險的困難。現代人文明程度高了,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手段也多了,即使不帶問題,隨時都可以找到答案,現代文明水平的提升和生活的便捷化,客觀上降低了人們對問題知識的主動獲取的積極性,因此人們所能掌握的知識越來越碎片化、趨同化。這是人們藉助現代工業手段獲取知識帶來的不利的一面,而且這種不利的一面存在著無限放大的可能,使得人們的思想趨於枯竭,這是放任對問題知識的追求造成的的悲哀。

    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是獲取知識的的根本途徑。如果沒有這種需要和衝動,人類的知識就會變得越來越少,越來越沒用。

    問題知識的針對性效果

    人類獲取知識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過程,只有帶著問題學習,才能增強學習效果,獲取更高層次的知識。一個人的知識系統就像是一座大廈,基礎知識只是一個框架,深度的、較為系統的知識才是這座大廈的磚石。

    在構築這座大廈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採光問題、通風問題、承重問題等等,都需要針對性的去尋找相應建築材料,這種材料就構成了整座大廈的針對性材料。因為涉及到生活起居的各個方面,材料安全性、價效比等相關只是,是一定要打聽清楚的,這樣獲取的針對性只是是最為牢靠和深刻的的。

    眾多問題構成知識體系

    碎片化的知識只能當成飯後的聊資,博人一樂,系統的知識才能成為深度記憶並解決實際問題。

    人都有著各種不同的興趣愛好,這個興趣愛好恰好是獲取知識的導師。對事物有興趣,對萬物好奇,想弄個明白,那就在這個興趣點上不斷下功夫,古語云“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日積月累,說不定就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可惜的是,現代社會大多數人都在一邊埋怨社會的不公,一邊還在孜孜不倦地汲取碎片化的知識,僅有的一點興趣被浮躁和膚淺打磨的一乾二淨,哪裡還會產生什麼問題?即使有問題,也只能侷限於對外界的抱怨上,而不是自己的內省上下功夫:沒有問題的存在,與行屍走肉何異哉?

    所以,問題知識才是一個人獲取知識的根本動力和真正知識。所謂學問,就是一邊學一邊問,向書本學,向書本問;向無字書學,向無字書問。學習解決“知其然”,問題解決“所以然”,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是真知識、大學問!

  • 2 # 淨心修道

    問題是知識的源泉嗎?乍一看是乎有幾份錯亂,知識應是解決問題的源泉。有覺有幾份籠統,問題有很多方面,也不知題主說的是什麼問題,頗廢思量,不好回答。

    從學習的角度去看,還有幾分道理,可從社會角度去看問題,問題卻不是知識的源泉。

    社會上的問題層出不窮,要求回答或解釋題目是學習的問題,須要眾人研究探討並解決的是社會問題。解決問題,需要知識,知識的獲得需要學習。可說問題是知識的源泉,總覺得有失恰當。

    許多問題是人為造成,就裡看有什麼知識可言。道不如說知識,技能是解決問題的源泉!

  • 3 # Priscilla

    如果非得探討問題和知識的先後次序,我覺得反而是個死節,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與"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相比較。即使是滿腹經綸歷經種種的人,面對此也會抓耳撓腮,思考苦久。所以為啥非得糾結意義不大的先後問題咧?哲學教材裡說到,聯絡具有多樣性;物理教材說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存在即有其合理性,問題與知識之間不是充分不必要,也不是必要不充分。反而,兩者是互為充分必要。探索知識中,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還得利用知識。光提問題不用知識解決,即使這個問題是你提出的,對你也沒有價值。同樣,光學知識,不懂大腦思考,學的知識也只是短暫的儲存,也不屬於你。這兩者似乎是約定俗稱般緊密不可分。從小《論語》就告訴我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裡的"學"就是指學習知識,"思"就是思考問題。學思相結合,才能學到知識,才能體現問題的價值。所以呀,與其說知識是問題的源泉, 倒不如說知識與問題互為相互作用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是永恆的主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