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於老師

    心理健康的孩子不膽怯,願意與父母在一起玩耍。能夠大大方方地與外人交流。喜歡唱歌和跳舞,喜歡與其他小朋友在一起做遊戲。好奇心強,愛向大人問問題。

    性格健全的孩子不會只黏著母親,特別喜歡跟父親一起打鬧做遊戲,喜歡向父親提問題。

  • 2 # 草莓心理學

    兒童心理健康的根本特徵是懂得尋求積極的優越感

    俗話說,孩子的事無小事。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一個人的人格和性格,也就是心理特點基本在其四五歲之前就已經形成。

    人們常說,中國的獨生子女家庭,導致很多孩子有性格弱勢,心裡不夠健全。其實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跟是否獨生家庭根本沒有關係。與常有人擔心的單親家庭等也沒有必然的關係。一個孩子的心靈是否健康成長,與他幼年時候是否得到過親人無條件的愛有最直接的核心的聯絡。

    而孩子心理健康與否的根本特徵和表現在於,其是否有著統一的人格和積極的優越感。

    個體心理學的開創者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與弗洛伊德,榮格並稱為世界心理學之父。他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在他與弗洛伊德分道揚鑣之後,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傾注了一生的精力來研究兒童心理健康以及成年之後的關係的課題。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兒童人格教育》是其重要代表作之一,被翻譯成一百多種語言,全球暢銷並經久不衰。是兒童教育領域非常重要的作品。

    阿德勒認為,一個人性格的養成與童年時期的生活環境和經歷是息息相關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人格的形成原因大都可從童年生活中找到答案。我們每一個做父母的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去幫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

    書中圍繞個體心理學,重點闡述了四個重要的關鍵詞。

    兒童人格統一性,優越感,自卑情結,社會情感。是兒童人格形成的四個最重要機制。

    孩子的每一個行為的背後都是人格統一性這一系統構成裡的。所以想要解決孩子身上某一問題,只單純把那一個問題分割開來是毫無意義的。必須綜合考慮造成孩子的問題的根本原因。

    這其中最重要的又莫過於有益的,也就是積極的優越感。

    為什麼會追求優越感呢?優越感是我們認為的“日常攀比”中“獲勝”的心理嗎?

    這裡必須明確指出,優越感與有些兒童從小就養成的攀比心理是完全兩回事。每一個人從嬰兒時期因為需要大人的照顧,才能夠生存,這一人本身的特點註定了自卑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性格特點。

    而因為這與生俱來的自卑感導致了人一生都想要積極尋求優越感的需求。

    如果這一過程沒有得到良好的環境照拂,則可能導致孩子認知出現偏差,出現如妒忌心,攻擊性等。或者乾脆徹底自卑,不去學校。嫉妒心和攻擊性都是不良的優越感的表現。

    正確的優越感,也就是積極的優越感,是比如努力學習,是成績提高,提升自己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得到老師的稱讚和別人的真心認同。

    高貴高尚的有價值的行為,是可以造福社會的,也就是說,健全的人格,也就是有著有助於個體,家庭,和社會的對社會整體有益,並能激發孩子努力尋找價值感的積極優越感。

    需要注意的是,一個人追求優越感受挫,自卑感會加劇,過分嚴重或者走歪了就成為心理問題,從而往相反的方向發展,這就是,這樣的孩子會傾向於尋找比較容易獲得的補償和虛假的滿足即消極優越感,或者說不良優越感。

    老師和家長對待這種孩子,不要去以貶低,責罵的方式來試圖使其改變。應該是溫柔地讓孩子重新樹立信心。

    舉例來說,比如像自閉症的孩子,家長和老師以及社會要充分認識到,這不是孩子天生不合群,而是他在追求積極優越感的時候可能嚴重受挫或者多次受挫,人作為社會型動物,其實具有先天性與人溝通交流,甚至協作的渴望。渴望對他人和社會有價值。這是孩子的社會情感,也是人之本性,更是很多行為的核心原因。

    孩子們和大人一樣渴望獲得肯定和認可,渴望自己有價值,積極優越感就極為重要了。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指出,兒童人格在兒童四五歲時已經基本形成,此過程中都不太會有跳躍式的發展,培養孩子社會情感和完整人格的工作 重點應在四五歲之前基本完成。

    但這並不表示,過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就沒有扭轉和完善人格的希望了。而是可以把那些沒有做好,甚至誤入歧途,走著相反方向的孩子拉回到正軌,努力幫助孩子重建信心,重新擁有對積極優越感的追求目標,良好引導他們在今後的人生中懂得回顧和思索不好的方面,化失敗為動力,從而更加堅定和完善自己積極正確的優良的人格特徵和社會關係。

  • 3 # 古韻小才女

    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剛毅的性格,“見善不欺,逢惡不怕!”有愛心,有責任心,有人生目標,有人生規劃!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努力拼搏!

    有自己的價值觀念!和博大的胸懷!

    有敢於面對失敗的勇氣!(抗壓能力)

    更有挑戰更高水平的決心!(有鬥志)

    有“忠、孝、禮、智、信”的思想觀念!

    有團隊意識,遇到問題有應變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獨立能力)

    有愛心,有高情商,溝通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彎曲的智慧”等等………

    這些能力的培養遠遠要比學歷更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明狀態嚴重下滑或成下一個寶藍?網友:離開Uzi就是個二流輔助,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