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赭壁
-
2 # 小宇堂
暈車並不只是耳朵裡面那個位置的問題哦。暈車實際上是大腦視覺和內耳前庭加速度感覺無法同步所導致。
前庭和半規管這就是你說的那個位置。半規管與前庭正是負責加速度感應的器官,一個封閉的管囊結構,與負責聽力的耳蝸相連,內部充滿了液體。其管腔的內壁生長了很多絨毛簇,絨毛簇下方就是加速度感應神經末梢。當液體因為重力在半規管內流動的時候,絨毛因為液體的沖刷而形變,激發了不同神經末梢的感知,從而讓我們感受到運動的加速度。但是,半規管並非重力加速度感應的唯一器官。
視覺中樞對運動的調節視覺也是加速度感應的另一重要器官。當我們運動的時候,眼睛和視神經中樞會根據景物的運動來確定我們身體(以頭部為準)的加速度,然後大腦高階中樞會指揮肌肉運動系統根據視覺感知的加速度對身體的相關肌肉進行協調性調整,例如動眼肌會根據走路時的上下起伏來微調眼睛的角度,從而降低視野的晃動——這個過程是極快的,可能你都不會感覺到它。這個方面在動物身上,例如鳥類,體現得尤為明顯。抖音小影片上就曾有人把微型攝像頭綁到雞的頭部,最後拍攝下來的影片穩定效果,並不遜於人造的攝像頭穩定器。視覺對肌肉的調節,也是醫生勸誡大家不要在走路的時候看手機或者看書的原因之一。
暈車:半規管感知的加速度與視覺感知加速的協調衝突而位於內耳的前庭和半規管所採集到的資訊,也會對觸發,大腦的高階中樞對相關的肌肉進行調節。
但是,如果出現這兩套測定值不一致的情況,那麼大腦的高階中樞會怎麼辦呢?
因為人類,在數萬年的進化當中(或者說,動物在數億年漫長的進化過程當中),大腦中樞對加速度的協調,僅僅是適用於其自身的步行或者奔跑。汽車、火車、飛機、尤其是船,都是近幾百年科技飛速發展的結果,人類的神經系統本能上還跟不上這些新的交通工具所帶來的全新加速度模式。
所以,對於那些還沒有習慣乘坐這些交通工具的人來說,兩套加速度感受系統提供的加速度感受資訊的衝突,是造成暈車、暈機、暈船的根源。
除此之外,中樞神經的處理效能也會影響到對上述兩套加速度資訊的處理。相關中樞神經過於興奮(因為精神壓力,或者身體狀態問題,服用某些神經興奮劑或藥物等等),也都可能導致不同程度的暈車情況(或者以前從不暈,而某一次居然暈了)。
如何應對暈車?在瞭解了暈車的原理之後,對於暈車可以採取的首要措施,就是立即停止這種視覺與內耳加速度資訊的衝突——當然能停車就停車唄,休息一下,讓兩門吵架的神經平靜下來。
但如果不允許停車,例如在公共汽車或者在船上,那麼,儘可能地找到可以同步交通工具的主體晃動和視覺的合適的景物則可以減輕症狀。這個方法或許在船上會比較困難,這就是為什麼暈船(尤其是海船),比暈車反應更為嚴重並且難以遏制的原因之一,因為無論是船上封閉的空間,還是船外遠處的波浪,船身起伏和所見的景物的運動趨勢完全無法匹配,而且,這個差異幅度是巨大的,遠超過了大腦常規經驗能容忍的程度。而在汽車上,則可以選擇觀察車窗外比較近的隨汽車的運動會發生明顯變化的景物。當然,如果自己沒有辨別能力找到緩解的感覺,那還是閉眼清靜一下吧,簡單閉眼,或許是眼不見心不煩的一個實踐(如果已經有很強噁心感,中樞神經的尷尬處境就比較難以逆轉——因為大腦已經事實上嘔吐了,大量的羥色胺已經分泌出來,刺激腸胃及橫膈肌痙攣,肉體嘔吐只是還需要點時間反應)。
如果乘車,最好坐在前排位置,此處機車運動最明顯。如果坐船,注視地平線或陸地比注視船艙牆壁通常更好。無論乘坐何種交通,不要在行程中閱讀,不要面朝後坐。仰臥或半臥位使頭部得到支撐,是效果最好的預防症狀的體位。睡眠可以減少前庭感覺刺激。(摘自:默沙東診療手冊)暈車藥,也是在醫囑下可以使用的手段,主要機理是抗膽鹼(讓大腦神經不要那麼靈敏),但請一定遵醫囑哦。
-
3 # 司學勇
暈車是因為人的大腦中,雙耳內各有一個平衡穩定器,一旦此平衡穩定器失去人體平衡能力,會造成大腦弦暈,失去平衡感,當神經系統失去人體的正當控制時,自然內分泌系統發生紊亂,暈車立即發生。
-
4 # 麥蔸779
我寶寶一歲多就暈車,但是那時小,在車上能睡一兩個小時,所以也沒什麼問題。等兩三歲覺少了,坐車是最難熬的,幾乎每回半小時後就要吐。後來聽人說,要坐車前不要喝水喝奶,最好水果也不要吃。用這個辦法試了幾次真的很管用。
-
5 # 健康在我心
如果是暈車可以推揉內耳迷路穴位,穴位在雙腳腳背第四蹠骨和第五蹠骨骨縫前端,至第四、五蹠趾關節。主治暈車、暈船。手法:以拇指固定,以食指內側緣施力,沿骨縫向腳中間方向推揉。
-
6 # 手機使用者6991300101
我也暈車,平時是不坐車子的,看到那長途汽車我就要吐。每次回家和出門沒有辦法坐車子,一趟車要吃兩次暈車藥,不堵車的話還好,如果逢節假日堵車吃藥也沒用,我的心臟啊翻江倒海別提多難受了。嬌車也不能坐,凡是封閉式的車子都暈你
回覆列表
內耳中有一個前庭系統,它的內部充滿著淋巴液,當頭部快速扭轉或加速移動時,淋巴液就會隨著重力流動,擠壓前庭內部的毛細胞。毛細胞就會因此受到刺激,將神經訊號傳遞給大腦,告訴大腦失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