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的科普,是需要了解是哪方面的,現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書籍類的!
1、給孩子讀科普讀物,不要嫌他年紀小
關注孩子教育的可能都知道小扎給孩子讀的那套繪本——《給寶寶的量子物理學》,天啊!幾個月的孩子能聽懂量子物理,鬧著玩吧!
誠然,量子物理肯定是不懂的,大人也沒幾個懂的好吧!但是為什麼要給孩子讀這些呢?我猜測啊,其實跟孩子講夸克、講原子,和跟她們講皮球、將氣球也沒啥區別吧。對於孩子來說,不就是一個個新的單詞,一個個圓圓的球麼?頂多再來一點非常淺顯的物理知識,但是它們看起來很有趣。
對,就是有趣。這是孩子們學習知識最純樸的動力。在他們的眼裡,新鮮的東西都可能很有趣,恐龍、星空、海盜,這些我們平時不太會接觸到的東西,都可能會成為孩子痴迷的物件。所以,我們完全可以給孩子講各種科普,帶他們認識我們的身體、認識我們的世界。當然,內容和形式,一定要簡單、有趣。
2、二、科學啟蒙,樣式是多樣的,講故事、看資料、做實驗,一樣都不能少
10多年前,隨著繪本井噴式的被引入中國,很多國外的優秀的科普讀物也出現在我們面前。作為80後,我們兒時的寶貝《十萬個為什麼》已經顯得有些out了,大家最耳熟能詳的應該就是《神奇校車》之類的了。它的暢銷正是源於它把故事和知識巧妙的結合在了一起,讓孩子們能夠跟隨著神奇校車,身臨其境到各種場景中去探個究竟。
而樂樂趣從Usborne出版社引進的揭秘系列翻翻書,則是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在翻頁中體會那種“發現”的樂趣。而DK則讓我們在大量的高畫質圖片和海量的資訊中驚歎科學的神奇,去認識歷史的厚重。美國國家地理、中國國家地理出品的一些兒童科普讀物,品質也很高,歷史、地理、人文、科技,只要我們想知道,就不怕找不到答案。
同時,還有很多可以啟發孩子動手的書籍,引領著家長和孩子們,嘗試利用身邊的材料去發現科學,去認識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
講故事、聽故事,在故事中融入一些科學知識,孩子很喜歡,但是一般來說,知識相對淺顯;
帶著孩子查資料,是一種很好的主題閱讀的方式,但是卻需要孩子和家長都有足夠的興趣,特別是大人如何去整合這些資源,很是需要花功夫,主題太枯燥、內容太深奧都不行;
做實驗,是很多孩子都很喜歡的事情,比如跟孩子講磁力,怎麼看書都不及拿幾塊磁鐵來讓孩子玩玩更為有趣、更為直觀。
所以,聽故事、查資料、做實驗,一樣都不能少。
3、在知識和思維面前,我們更應該注重思維
每次當海量的知識呈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就會問,我們有必要去記住那些知識麼?答案很顯然,那麼多內容,想記也記不住啊!所以,我鼓勵孩子,知識是無窮無盡的,相比於記住他們,我們更應該學會到哪裡去找答案,學會辨別哪一個更準確的答案。當然,這些說起來容易,該怎麼做?如果父母在這方面並不太擅長,又該怎麼引導呢?
前幾天,孩子在閱讀一本科普書的時候,讓我眼前一亮。
這其實是一個最標準的科學實驗設計,我們完全可以參考這樣的模板培養孩子的思維
研究內容:機翼的形狀是怎麼影響飛行速度的
提出問題:戰鬥機的機翼都非常小,速度卻非常快,為什麼呢?
假設:機翼小,克服的阻力小,所以速度更快
如何驗證:摺紙飛機,一種機翼小,一種機翼大,然後進行飛行測試
實驗結果:機翼小的飛機飛得快,但是飛不久;機翼大的飛機飛得慢但是相對更平穩、距離更遠(孩子自己總結的)
更多思考和聯絡實際:老鷹在天空中翱翔時張開大大的翅膀,捕食的時候收緊翅膀高速俯衝。跳傘運動員一開始不開啟傘包,高速下落,快著陸的時候開啟降落傘,減緩速度。
其實我們在閱讀這本書之前,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做一些相關的閱讀和討論了,但是孩子卻給了我很多驚喜,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看到了她主動在做一些資訊的聯結和分析處理,並且結合自己以前的認知、當下的知識做出準確的推斷。而這一切,竟然就這樣水到渠成。
4、好書永遠不嫌多,推薦孩子比較喜歡的一些科普書書單
《偷偷看裡面》系列
《揭秘》系列
《戴帽子的貓 科普圖書館》
《DK兒童奇趣百科全書》
《DK小小探索家》
《平博士密碼科學館》
《可怕的科學》
《什麼是什麼》(適合稍大一些的孩子,一起共讀)
多看看不同種類的科普書籍,無論是《神奇樹屋》《神奇校車》橋樑版、《大中華尋寶系列》等以故事見長的,還是DK、國家地理、大百科等以專業度見長的,或是寓教於樂的一些趣味實驗書和科普玩具,我們不妨都給孩子接觸一下。今天呢,主要還是給大家推薦這套剛出版的《平博士密碼科學館》,特別適合學齡前後的小朋友閱讀。
對於孩子的科普,是需要了解是哪方面的,現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書籍類的!
1、給孩子讀科普讀物,不要嫌他年紀小
關注孩子教育的可能都知道小扎給孩子讀的那套繪本——《給寶寶的量子物理學》,天啊!幾個月的孩子能聽懂量子物理,鬧著玩吧!
誠然,量子物理肯定是不懂的,大人也沒幾個懂的好吧!但是為什麼要給孩子讀這些呢?我猜測啊,其實跟孩子講夸克、講原子,和跟她們講皮球、將氣球也沒啥區別吧。對於孩子來說,不就是一個個新的單詞,一個個圓圓的球麼?頂多再來一點非常淺顯的物理知識,但是它們看起來很有趣。
對,就是有趣。這是孩子們學習知識最純樸的動力。在他們的眼裡,新鮮的東西都可能很有趣,恐龍、星空、海盜,這些我們平時不太會接觸到的東西,都可能會成為孩子痴迷的物件。所以,我們完全可以給孩子講各種科普,帶他們認識我們的身體、認識我們的世界。當然,內容和形式,一定要簡單、有趣。
2、二、科學啟蒙,樣式是多樣的,講故事、看資料、做實驗,一樣都不能少
10多年前,隨著繪本井噴式的被引入中國,很多國外的優秀的科普讀物也出現在我們面前。作為80後,我們兒時的寶貝《十萬個為什麼》已經顯得有些out了,大家最耳熟能詳的應該就是《神奇校車》之類的了。它的暢銷正是源於它把故事和知識巧妙的結合在了一起,讓孩子們能夠跟隨著神奇校車,身臨其境到各種場景中去探個究竟。
而樂樂趣從Usborne出版社引進的揭秘系列翻翻書,則是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在翻頁中體會那種“發現”的樂趣。而DK則讓我們在大量的高畫質圖片和海量的資訊中驚歎科學的神奇,去認識歷史的厚重。美國國家地理、中國國家地理出品的一些兒童科普讀物,品質也很高,歷史、地理、人文、科技,只要我們想知道,就不怕找不到答案。
同時,還有很多可以啟發孩子動手的書籍,引領著家長和孩子們,嘗試利用身邊的材料去發現科學,去認識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
講故事、聽故事,在故事中融入一些科學知識,孩子很喜歡,但是一般來說,知識相對淺顯;
帶著孩子查資料,是一種很好的主題閱讀的方式,但是卻需要孩子和家長都有足夠的興趣,特別是大人如何去整合這些資源,很是需要花功夫,主題太枯燥、內容太深奧都不行;
做實驗,是很多孩子都很喜歡的事情,比如跟孩子講磁力,怎麼看書都不及拿幾塊磁鐵來讓孩子玩玩更為有趣、更為直觀。
所以,聽故事、查資料、做實驗,一樣都不能少。
3、在知識和思維面前,我們更應該注重思維
每次當海量的知識呈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就會問,我們有必要去記住那些知識麼?答案很顯然,那麼多內容,想記也記不住啊!所以,我鼓勵孩子,知識是無窮無盡的,相比於記住他們,我們更應該學會到哪裡去找答案,學會辨別哪一個更準確的答案。當然,這些說起來容易,該怎麼做?如果父母在這方面並不太擅長,又該怎麼引導呢?
前幾天,孩子在閱讀一本科普書的時候,讓我眼前一亮。
這其實是一個最標準的科學實驗設計,我們完全可以參考這樣的模板培養孩子的思維
研究內容:機翼的形狀是怎麼影響飛行速度的
提出問題:戰鬥機的機翼都非常小,速度卻非常快,為什麼呢?
假設:機翼小,克服的阻力小,所以速度更快
如何驗證:摺紙飛機,一種機翼小,一種機翼大,然後進行飛行測試
實驗結果:機翼小的飛機飛得快,但是飛不久;機翼大的飛機飛得慢但是相對更平穩、距離更遠(孩子自己總結的)
更多思考和聯絡實際:老鷹在天空中翱翔時張開大大的翅膀,捕食的時候收緊翅膀高速俯衝。跳傘運動員一開始不開啟傘包,高速下落,快著陸的時候開啟降落傘,減緩速度。
這其實是一個最標準的科學實驗設計,我們完全可以參考這樣的模板培養孩子的思維
研究內容:機翼的形狀是怎麼影響飛行速度的
提出問題:戰鬥機的機翼都非常小,速度卻非常快,為什麼呢?
假設:機翼小,克服的阻力小,所以速度更快
其實我們在閱讀這本書之前,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做一些相關的閱讀和討論了,但是孩子卻給了我很多驚喜,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看到了她主動在做一些資訊的聯結和分析處理,並且結合自己以前的認知、當下的知識做出準確的推斷。而這一切,竟然就這樣水到渠成。
4、好書永遠不嫌多,推薦孩子比較喜歡的一些科普書書單
《偷偷看裡面》系列
《揭秘》系列
《戴帽子的貓 科普圖書館》
《DK兒童奇趣百科全書》
《DK小小探索家》
《平博士密碼科學館》
《可怕的科學》
《什麼是什麼》(適合稍大一些的孩子,一起共讀)
多看看不同種類的科普書籍,無論是《神奇樹屋》《神奇校車》橋樑版、《大中華尋寶系列》等以故事見長的,還是DK、國家地理、大百科等以專業度見長的,或是寓教於樂的一些趣味實驗書和科普玩具,我們不妨都給孩子接觸一下。今天呢,主要還是給大家推薦這套剛出版的《平博士密碼科學館》,特別適合學齡前後的小朋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