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中翔之夢
-
2 # 封陽情
這個就很多了,比如我這邊的大多數是出廣東跟港澳,頭天晚上裝好車,晚上送出去,不用第二天早上就到了。這樣能保持新鮮。
-
3 # 樂享圈
隨著物聯網技術、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升級與完善,新零售的創新模式就是把,傳統的線下零售商整合資源,往線上走;傳統的電商帶著雲平臺往線下走,最後線上線下與物流結合,再透過大資料、人工智慧等先進的科技手段來實現銷售閉環的發展,產品供應鏈將實現重組,農產品消費的大資料將有助於改變當下農產品生產的隨機性和盲目性,為消費都提供個性化的綠色優質的農產品將成為普遍現象,這種模式將促進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的變化,為農產品流通對接網際網路經濟,為農產品流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新動能,讓分散的農民更多的享受到網際網路帶來的紅利。
-
4 # 善之農
農產品配送行業既是勞動密集型行業,也是重資產的管理運營型產業。這個行業面臨著如下問題:
1、天花板效應:十年前就開展業務,月營業額50到100萬。十年後,還是這個配送額。管理瓶頸,業務無法突破等使得農產品配送企業長不大,餓不死。
2、管理模式不科學:夫妻店模式、家族式管理居多,實行企業化架構治理很少。
3、行業標準缺失:缺少管理制度建設、缺少標準化流程指引、缺少資訊化場景應用。
4、成本居高不下:廠租、採購、人工、物流、損耗及其他高成本。
5、商業模式不清:關係主導性多,市場化拓展能力差。
這些痛點,限制了農產品配送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只有解決這些痛點,農產品加工配送企業才能有利潤,才能有大發展。
若問利潤從何而來,答案是從精細化管理中來,從供應鏈管理中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運營環節最佳化
必須使用最新的工具和流程,最佳化整個運營環節中的各個部分,降低人工成本。例如訂單獲取環節,請將原來的QQ,電話,簡訊,手寫訂單,圖片逐步轉變為資訊化。用資訊化手段,實時生成,只需要不到一分鐘。
分揀環節需要重新最佳化流程,利用先進的工具例如標籤體系等完成分揀和裝車動作,避免低階錯誤如裝車錯誤,分揀錯誤的情況發生,這樣能避免補貨,退貨帶來的成本。還有采購管理,銷售管理等環節,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
2、物流環節最佳化
為什麼農產品配送必須網際網路化?因為其他配套行業已經網際網路化,如金融,物流,生產等,如果農產品流通要更高效,那麼必須網際網路化才能對接這些配套行業。所以,基於網際網路連線的屬性,物流不應當自建,應當選擇接入。原本你需要專門配置一個人找車,談價或者買一部車維護,現在你只需要將訂單透過平臺分發出去,就可以降低你的物流成本。
3、資料化運作
農產品配送企業需要對自己的業務進行資料化,例如你需要知道目前整個企業的狀態是如何,單人服務能力,單人年產值,每一位客戶產生的價值等等,使你的業務變得視覺化,支援你做出決策。
4、客戶關係管理
這也叫做營銷管理,主要是服務客戶,提升復購率和忠誠度。透過向客戶提供創新式的個性化的客戶互動和服務。其最終目標是吸引新客戶、保留老客戶以及將已有客戶轉為忠實客戶,增加市場份額。
回覆列表
現在好多人(企業),都在投資做農副產品“城市”配送,發展飯店、餐廳、單位、團體伙食團業務。
▲ 因為你的運營成本,你的供應品種,你的價格已經決定了一切,陷入生存的困境很正常。
▲ 搞配送, 由於品類眾多的要求,大多數商品都是在批發市場配貨。因為產地貨源,到批發市場一般只有10%到20%的差價,到產地收貨,還不如到批發市場拿貨來的便宜。
【例一】產地:美芹(西芹)▲ 產地0.8元/斤,一級批市場“落地價” 1元/斤,一級批大批價1.1元/斤,常規批價1.2/斤進行出售。二批市場批價在1.25元/~1.35元/斤範圍內銷售。
▲ 上海標準化菜場在二級批進價上浮80%左右,形成了一個2元/斤的市場零售價。超市一般情況下,是在二級批進價上浮100%進行銷售。在這個流程中,不存在批發環節多,一級批離開二級批無法生存,二級批也做不了一級批。個體門店、菜場、超市只是不同的經營群體。
【例二】產地青菜▲ 產地0.6元/斤,一批市場落地價0.8元/斤,供應二批價0.9元/斤,1元/斤起批,二批市場批價1.1元~1.2元/斤,城市配送價在1.3~1.4元/斤,個體門店1.4元~1.5元/斤進行銷售,上海標標化菜場在1.7~18元/斤進行銷售。超市出現了1.58元/斤,超市便利店是跨界全品類商品,一天都有幾個蔬菜在促銷,並不是一定要賺錢,只是為了吸流、引流。
【出路在哪?】傳統的農副產品“城市”配送,
一是向 “中央廚房”模式發展,這需要能力與實力來支撐。
二是產地進貨做單品類、單品(淨菜)增值配送。
三. 這個市場還有電商各種價格,還有各種交易內幕價,沒有一定的社會資源關係、人脈關係也很難做。
這個市場做的人多了,“價格戰”把利潤空間壓縮了,各個環節生意都難做,錢到底給誰賺去了?誰也無法說得清。